这一次,我的敏感与深情都讲给你听 | 方糖读书会第09场复盘

周一的读书会,我在周日的晚上九点才在群里发出邀请,现在想来,确实都点底气不足。心里的声音是,群里的伙伴才是读书会的关注者,参与者,告诉他们就可以了。可是,连在群里发消息都这么晚,这么姗姗来迟,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落和困惑,想起一个朋友说的,你的读书会只是在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你要让它做得大点,你要走出去。她说的很有道理,那么,我可以做点什么呢,写着写着,我竟流出泪来。这么有品质的读书会没有被看见,就像我自己没有被看见似的,很难受。

现在,平静下来,看看自己,我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承认它,已经很了不起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勇气,我为自己的真实与坦诚鼓掌。

这一次,是两个人的读书会,共读的主题是情绪。

看到这个主题,我们俩都笑了,曾经我们都是儿童情商训练师,给孩子们讲情绪课程,带孩子们去认识情绪,了解情绪,舒缓情绪。

说起来,我很感恩这份工作,让我第一次正式地接触情绪这个话题,面对它,学习它。在这之前,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是空白的,根本不知道跟自己的情绪相处也是需要学习的。以往我都是怎么面对自己的情绪呢,这得好好讲讲我的情绪故事。

小时候,我很爱哭,养的猫死了,我会哭,跟妈妈分开几天去亲戚家住,回来也哭。被批评会哭,考试没考好也哭。妈妈说我,总爱挤猫尿。

记得学前班的时候老师留作业写汉字,我因为感冒,流着鼻涕,一边写,鼻涕就流到了作业本上,我就很难过地呜呜哭,坚持要撕掉重写,妈妈说没事,干了就好了,我不同意,就是哭啊哭,妈妈拿我的执拗没办法,最终一直陪着我重新写完,直到我满意了才关灯睡觉。

十岁之前,基本上想哭就哭,还没什么忌讳。十岁之后,有了妹妹,受到的关注少了,再加上有了一点自觉性,就是能够感觉到父母对哭是不接纳的,我的哭会让他们不高兴,甚至很生气,所以,就不太敢哭了。

妈妈看到我哭的时候,会很烦躁地说,憋回去,哭什么哭。后来,我练就了一个本领,妈妈训斥我的时候,我如果一不小心哭出来了,就赶紧眨眨眼睛,把泪水给咽回去,然后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对妈妈说,妈,你看,我厉害吧,真给憋回去了。

当然,我现在理解了妈妈无法接纳我哭泣的背后,有着庞大而复杂的原因,在当时种下的信念是,哭是不好的,是软弱的,是不被喜欢的。

初中高中的时候,内心好像有所克制,对感受也不那么敏感了,再加上一心想着学习,整个人好像都活得挺压抑的,不够自由舒展。

再后来,上了大学,离开家乡,没有了管教,没有了学业压力,仿佛又重获自由。但是,如许巍歌里所唱,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那时候,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现实中与同伴相处的困境,都是心中隐隐的忧虑。写日记是我在大学四年陪伴自己的重要方式,所有烦恼的,不开心的事情都借助文字来倾吐,一笔一划落在纸上,有种被稳稳接住的感觉。

那时候,如果没有课,我喜欢去图书馆和自习室。寝室的同学说,哎呀,又去上自习了,可真认学呀。我心里会很不舒服,感觉受到了嘲讽,她们很希望我也能跟她们一起行动,去逛街,去看电影,去聚餐,可我真的不想,我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交得起学费,上得了学已经很不容易,吃喝玩乐会让我很有愧疚感。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怎么面对,但脸上肯定已经显露出了我的不高兴。

后来相处久了,室友讲出了真心话,她说你很愿意掉脸子。我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别人说一句话,你不高兴了,立刻就能从脸上看出来。我说,这才对呀,难道不高兴了,还假装很开心吗,这样的虚伪我可做不到,那得多拧巴。

大学毕业,交了男朋友之后,不舒服的时候好像变多了,因为对方的一句话,就会起反应,情绪按钮就会被按动。也会哭,也会喊,也会对抗,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去书写,写点打击报复的气话,或者通过唱歌看电影做家务来释放情绪。

这个时期,还只是在释放,而不是面对。

当了妈妈之后,情绪按钮更是频繁被按动,还好不断书写,不断读书,才一次又一次重拾勇气去面对内在的困境,迎向光明。

恰巧,那个时候看一本《P.E.T.父母效能训练》,里面谈到当孩子不开心了,父母可以去积极倾听,去核对孩子的内心感受,并反馈给孩子,也就是去共情。然后,孩子就会感觉到被理解,情绪释放掉,甚至会自己想到办法来面对所遇到的困难。我觉得好神奇,也觉得这样的理解好珍贵,好难得。我不仅按照这个方法来理解孩子的感受,也用来理解自己。从这时候起,我才开始练习去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当自己心里难受的时候,不再逃避,而是迎上去,带着好奇,去看一看,我到底是怎么了。

后来,又看了《非暴力沟通》,练习去看见自己的需求。看了《灵魂之心》,练习从灵性的视角看待情绪,原来,这是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在这趟地球之旅修炼的功课。

所以,承认自己的感受而不去对抗,不去评判,这样的顺流和臣服才能让感受自然流淌。

如冉冉所说,感受之所以会淤积成好大好大的“情绪问题”,大部分的原因都来自于它没有被尊重,也没有空间去表达。

还有一种观点说,情绪就像是一个信使,她是来给我们捎信的,我们接收到了,它也就不会来了,如果没有接收到,它还会不断地到访。

讲了这么多的情绪故事,看似云淡风轻,但在没有觉知的时候,那些经历都是煎熬和折磨,也是定时炸弹,在另一个同类事件中被一起引爆。所以说,走出来了,劫难变成了节点,痛苦转化成礼物,刀剑上也开出了桃花。

曾经,我也很纠结于自己的敏感,那时候,敏感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个负面的词汇。现在,我看到了另一条支线故事,敏感的我,能够体会到自己内心细微的感觉,觉察到头脑里升起的念头,正因为对自己有深入的理解,才更容易去理解别人,不会否定别人的感受,很有同理心。甚至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充满敬畏。

正所谓,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我接纳了自己的敏感,也喜欢上了自己的敏感。

所以,当我读到冉冉写的这段文字,感动得泪流满面。

她说,更深入地看下去,我之所以这样敏感,是因为我的感情很丰沛,我是一个非常非常深情的人,心里面有能够。很浓很浓的情感在流动。因为有这份深情在,我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人也大多充满善意,我愿意与身边的人联结。

这是多么深的懂得和看见。没错,我也是这样的呀,我就是这样的呀,深情且慈悲。

记得一个早上,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一个老人也领着孩子去上学,小孩哭着说不想上学,很害怕,就想回家,老人拽着孩子,嘴里是各种道理和训斥,两个人对抗着向前挪动。在穿过马路的瞬间,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因为看到了孩子的委屈,因为看到了老人的无助,更因为看到了两颗心不能彼此懂得彼此看见,心与心离得那么远。

在那个当下我想,如果,从最亲最近的人那里都不能够得到这份靠近和温暖,还要从哪里获得呢?

后来我又想,即使最亲近的人给不出这份懂得也没关系,他们也有局限的,给不出他们没有的东西。

机缘成熟,如果你恰好遇到某本书,某个人,某个社群组织,你感觉到了被理解,被重视,被懂得,心一定会有感觉,身体也一定知道答案。

所以,我说,被懂得,被重视,是每个生命应许的礼物。

礼物一直都在,包装还得自己来拆。

走出来,到方糖读书会一起拆开这份礼物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一次,我的敏感与深情都讲给你听 | 方糖读书会第09场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