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出孩子心中的善——第六期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二课的感悟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晴

    亲子日记第1227篇

    今天晚上,我按时进入直播间,开始了第六期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二课《童蒙养正》的学习。在授课的开始,武校首先利用破解一个学员无偿为家长作指导时,家长的不良情绪却让她感到特别难受。以及《和尚和蝎子的故事》中,和尚的一段话,哲人是蝎子的天性,而救它是我善的本性,不能因为它的本性,而让我丢掉自己善良的本性。

  从而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不但本身要具有就算自己有情绪,还能有耐心作指导的能力。而且更要懂得我们想渡人是我们的事,别人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渡,是他的事。上天救不了不想自救的人,有了他人的魔性,才有我们的佛性。任何善良都唤醒不了他人本具的良知。

  我觉得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挖掘出孩子心中的善。孩子才会形成善的习惯,拥有善良的性格,利用自己的善良赢得幸福的命运。因为武校在授课中,告诉了我们,善与恶,苦与乐的正确排序是:善与乐,苦与恶。也就是孩子好的行为,家长应该立即鼓励或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应该继续践行。而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家长应该指正或者适应的给孩子一点惩罚,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应该远离。这样不但会把孩子内在的善挖掘了出来,而且,孩子在不断的践行中,还会成为习惯,形成性格。也就成为了积善成德,从而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命运。

  相反,家长如果错了次序,把善与恶,苦与乐放在一起,也就是孩子做了一件善事,却因为家长的担心或者一些客观原因,遭受了家长的指责或者批评。孩子就会觉得做善事是错误的,以后对于行善就会畏手畏脚,从而把孩子内在的善掩盖了起来。而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打人、骂人和侮辱人,却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孩子就会觉得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必然也会经常在家里或者学校表现出来,成为了“熊孩子”。久而久之,必然也会成为习惯,形成性格。这也就成为了积欲成恶,也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命运。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的一些收获和感悟是:第一,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我知道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把德育放到首位,把学习放到次位。因为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知识不完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可是,一个道德不完全的人,却不能用知识来弥补。第二,通过武校把原来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改为“书山有路读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感悟到,引导孩子的学习,应该以多读书,读好书为主要途径,只有让孩子把学习看作一件乐差事,孩子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爱上学习。

    第三,通过武校一句“师傅明徒弟拙,家长不明孩子拙。”让我体会到要想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应该先成为别人家的家长,而要想成为别人家的家长,自己在思维模式上,先要成为在教育孩子方面明事理的家长,因为只有成为明家长,才能成为名家长。第四,通过武校讲到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教育的三个误区:积欲成恶、泯灭良知、随性而为。让我知道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要以孩子的恶小而为之,从而让孩子积欲成为大恶。也不要以冷暴力、侮辱性语言的负面情绪泯灭孩子的良知,更不要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随着自己情绪的变化,而随性而为,从而让孩子因对此无法做出判断。而迷失方向!

  利津高级中学  郭明迪爸爸

   

你可能感兴趣的:(挖掘出孩子心中的善——第六期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二课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