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美国作者柯维的一本书,它被评为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被汤姆·彼得斯称为“一本能改变你命运的奇书”,获得了数名企业家的认可,由此可见,这本书在个人成为以及管理中的影响。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好的习惯不仅仅在个人成长中至关重要,更是为你的工作,你的生活添火助力。
本书由内到外,介绍了七大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自我更新。
下面我将结合工作生活,一一展开这几个习惯的运用。
01 积极主动
我有一个同事,每次工作到难处,或者上面布置下来一个非常不合乎常理、基本属于走形式,没有任何作用的任务时,他从不抱怨,反而在领导来时,总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想办法把这个任务转变成给客户一点点好感的任务。
相对比,另外一些同事开口就是抱怨,吐槽这个任务多么不合理等等,这两种人带给领导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对待事情的态度也不同,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态度也会产生很大差别。
人生是我们的,要如何活是由我们的态度决定。积极主动是改变的催生者,是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是为自己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行为负责。
02 以始为终
以始为终是自我领导的原则,拟定你的使命宣言,每次选择核对是否符合自己的使命宣言,再做选择。
比如,有一些领导总是喜欢在休息日来分派不属于你的任务,如果你此刻正在陪家人散步聊天,气氛正好,你要如何选择?是回去工作?还是推掉工作陪家人呢?
有些人经常是回去工作,边工作边抱怨,为什么要干?这是休息日,我要陪家人等等,带着情绪工作,工作干了,情绪不好了,家人没陪成,休息日也没了,一天下来觉得自己很委屈。
不如核对一下你的使命宣言,你是要以工作为中心?一心想升职给领导留好印象呢?还是以家人为中心?前者就老老实实回去工作,收获领导好感,后者就会选择推掉工作,家人最重要。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过是独属于这个人的问题,所以第一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第二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
03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平时我们的工作也都会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分成四个象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是我们平常的提高效率的做法。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最重要的是容易被我们忽然的第二象限的任务。
比如,你必须在几点前完成什么工作任务,可是关于这个任务你还没有彻底弄清楚,那你是盲目去执行还是先去找你的领导聊一聊这个任务具体如何做呢?
当然是后者,不要被限时类的眼前的任务迷惑,要先弄清楚哪个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这里,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04 双赢思维
新时代注重合作,合作的本质就是为了双赢,但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只利己的人非常常见,所以在这个习惯里对我们来说最具挑战的就是:在遇见只利己的人时也能考虑到双赢策略,用双赢的思维。
本书建议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双赢思维: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05 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它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情能力,能适当地站在对方角度,为对方考虑,心平气和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06 统合综效
本书这样解释统合综效:
“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 ),也不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3 或更多)。”
它是在双方参与度极高的情况下,互相尊重的结果,即并非按照你的方式,也不会按照我的提议,而是第三种,胜于个人的合作结果。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说:“你跟我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很好。”你不一定要对他们表示赞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尽量给予理解,如果不认同他们的观点,可以尝试一起找出第三种解决方案,实现双赢。
07 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
歌德说:“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不断更新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
结语
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
关于本书企业领导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位员工成为高效能人士,企业才会真正成高效率企业。这本书几乎覆盖所有美国成年人,它是美国成年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书。
它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