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腊八蒜…年近了

一年一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年末了,在农村,腊月有许多风俗,腊八节就是其中的一种。

早先时,老话有“腊七腊八冻杀王八”的说法,也就是说,到了一年最冷的日子了。

那时,每到了每年的腊七晚上,一家人就围在桌前剥蒜皮,切头去尾的盛在容器里,将玻璃罐也一并清洗好,晾干后备用,然后到了腊八一大早,倒剥好的蒜瓣置于罐里,再将选好的醋倒进去,封口。

母亲说,时辰得选对,醋得选好,罐也得得当,这些条件都满足了,这一年的蒜就算是腌制好的,绿得早,绿得透,而且辣,蒜味足。

腊八一大早,可忙了,老家还有腊八节咬舌舌的说法,就是将前一晚煮好的莜麦,黄豆,放到院里冻过,然后一大早再上火炒了,这样的工艺做得炒货,咬得时候脆,酥,而且还因为前期冻过,还微微发甜,口感特别好,也是那时为数不多的倍受欢迎的零嘴,还有就是要是有空再配上点麻子的话,油香油香得,算是至味人间。

然后,就是腊八粥的制作了,小时候,腊八粥有两种:

一种是粥品,就是先将红豆,玉米,麦子,薏米等豆类的食材加水搁铁锅慢炖一个多小时,炖到绵软的程度后,加水,再放小米,红薯,豆角等,再熬,喜欢吃甜食也可以入红枣一类的,或者在出锅后直接加糖,一锅热乎乎的腊八粥就成了。

在当地,每到这天,寺庙里的粥棚都会爆满,人山人海,十里八村的人们争相地去上香,排队喝粥也成了这天的一场盛会,老辈人讲这也是佛祖代代传下来的习俗,据说有御寒,祛百病的作用,早年也是因为这样的乳糜救了释伽摩尼,之后延续成了现在的腊八粥。

还有一种是类似于年糕类的,不过主食材不是糯米,而是黄软米,在老家这种叫粒饭,也想过这个名的出处,是不是取于一粒粒的那种质感,好象也不完全对,黄软米的粘性也是相当了得,也是软糯的感觉。

母亲做粒饭是一把好手,但也的确耗时费力,光黄软米发酵就得好几日,而且今天用开水冲,明天用凉水涮,有时能搅,有时又不能搅,直到上锅蒸,按一层米,一层枣,一层豆子,豆子要先用小火煮到熟,蒸的器皿是专用的,上了锅也得讲究,放水的量,什么时候大火,什么时候小火,都有说法,而且期间不能断火,持续不断蒸二三个小时,中间要点水,可以加糖,也可以点清水,到最后做好后再焖半小时,此时一盆软糯香甜的黄米糕就做好了。

闲时,母亲再拌点豆芽,细粉条,绿菜的凉拌菜,妥妥的一顿美食。

吃过腊八粥后,大人们辛苦了一大早,终于可以缓缓了,小孩子们精力旺盛,吃过午饭后还有乐子可以玩,多是相跟上几个人去河滩里打冰吃,沿着河道,在冰上玩得不亦乐乎,到了垂下来的冰凌子处,细得部分用手掰,粗得部分就用东西砸下来,也就着热气,一人抓一条子吃起来,凉凉的,爽极了。

也不知有没有依据,冰天雪地的,再食冰,多半应该是身体不允许的,但是唯有这天大人们不拘了孩子,让恣意地玩耍,偶尔也会惹了被凉着了咳嗽,那时行动就被限了。

腊八就象是个分节点一样,都说腊月的水也会快三分,吃过粥饭后,忙年的节奏就提上日程,外出采买年货,村里杀猪宰羊,轮着在村头庄上点卤水豆腐,扫尘,剪窗花,绣鞋垫也应该收尾了,那样忙碌的身影,那样风风火火的调子,将乡间最有烟火味的年映照的淋漓尽致。

今年的天气,在最二九天冷过一阵后,到了三九四九天时,反倒觉得回温了,随着一日日昼长的节律,天气也愈发晴朗温暖。

而此时恰逢大寒与腊八偶遇,唯愿世间的温暖,与你与我环环相扣,然后一起相守等年,等春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腊八粥,腊八蒜…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