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为什么你总是习惯为他人喝彩,从未真正努力去得到

公司年终总结会上,老板当场给销售冠军10万元现金奖励。看着厚厚的一摞百元大钞,你激动的为销冠热情鼓掌,彷佛这钱下一秒会存入你的银行账户。


老板要求员工写一下新年计划,你奋笔疾书,洋洋洒洒三大张A4纸上,写满了你的踌躇满志,要向销冠看齐,争取年底,也拿10万现金奖励。


为了证明你也可以,还专门给每个季度,每月定了销售任务,立下flog。甚至扬言,如果完不成,承包小组成员一个月的早餐,10块钱以内随便吃。


然而一个星期以后,你开始安慰自己,马上过年了,客户需要休息,干脆给自己好好放个假,1月份的任务就挪到春节后去实现吧。


春节后,你继续安慰自己,不闹元宵年没过完,于是转眼间2月份,3月份已过完。很快半年总结会来了,你再次为销冠拍红了手掌。


为什么总是习惯为他人喝彩,却从未真正努力去得到?

畅销书作者周岭在《认知驱动》一书中写道:“真正的目标和动力来自我们对一件事情清晰而长远的认知,而非某个特殊的时间点。”

所以当你在看到老板现金奖励销冠时,那只是大脑一时受到刺激,而做出盲目冲动的行为,是对自己过去的不满,内心希望有所改变。


但经历时间的冲淡,挫折磨砺,你所受的刺激逐渐消退,意志力开始薄弱。慢慢的就会对自己妥协,不断给自己的不努力不执行找借口。


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成为那个被老板当场现金奖励的人,不妨尝试用认知的力量来驱动自己,让自己真正享有长期主义红利。


真正的长期主义者,想要做成一件事,从来不会单纯依靠盲目的意志力,而是寻找事物的本质,找到背后的机制,以此推动前行。

为什么明明想要现金奖励,却沦为台下使劲鼓掌的人?


在大脑受到某一时刻的刺激时,会传递兴奋的信号,这个信号会让人忍不住立下flog,但其实此时的大脑并没有看清这件事背后的机制。


比如立下现金奖励目标这件事,其实并不是清晰的目标,而是模糊的愿景。即使大脑为了它,冲动的写下详细的规划,也只是让自己看起来努力一点儿。


此时大脑并不清楚,通过什么样的底层规律,开启认知驱动力,让目标,由模糊的愿景变成切实可行的规划,让自己的努力变得真正有效。


想要成为销冠,拿到老板的现金奖励,这原本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然而因为不清楚,成为销冠背后的方法和理论,一切都是徒劳。


看清机制,找到方法


周岭在《认知驱动》中指出,人的大脑分为三重: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这个三重大脑的理论,几乎可以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所有困惑。


比如做事缺乏耐心,遇事不冷静;总是急于求成,遇挫折浅尝辄止等,都可以从这三重大脑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懂得了这个基本原理,成长过程中,就会有比较完善的方法论。这对于做成一件事,就会有了长久的信心和动力,所以一半的阻力已经消除。


寻找意义,感受好处


然而看清机制,并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毕竟这只是智力层面的认知。大脑还需要情绪脑的不断加持,这需要寻找这件事背后的意义。


比如拿到老板的现金奖励,最直观的意义,就是获得实惠的报酬。而背后因为做成这件事,信心和潜力都被挖掘出来,最终成长为台上的人。


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去把目标与自身相关联,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比如假设现金奖励就是自己的,那么如果得不到,对自己而言就是一种损失。


寻找意义就是在不断激发人类的潜意识,它领先人类的行动力,通过刻意练习,激发出对一件事情持续有效的热情,让它牵引我们不断前行。


纵然知道做成一件事背后的机制,找到这件事的意义所在,但在时间的漏斗里,如果长久的感受不到好处所在,机制就会疲软,意义变得模糊。


所以在构建事情背后的意义时,要把获得感放在首要位置。人的注意力天生会忽略习以为常的好处,死死盯着痛苦不放。


比如长久吸烟的人,想要戒掉,需要承受身体上的适应之苦。而这份痛苦会在意志力薄弱的时候被悄悄放大,当受到诱惑时,可能就会选择放弃。


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对痛苦的注意力,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感受那些被忽略的快乐。比如经过一段时间的戒烟,咳嗽已经好转,呼吸变得通畅。


当我们的大脑有意识的关注好处时,执行一件事情遇到的阻力似乎就变小了。这样做的好处,还同时提高了我们当前的生活质量。


刻意练习,成为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真正拥有长期主义思想的人,都能深刻体会到,当前生命的乐趣,都会保持长久的乐观,不会轻易因跨越舒适区时的痛苦挣扎而放弃。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长期主义的人,大多数人不能背后的机制,陷入盲目努力的状态。一旦找不到意义,感受不到好处,分分钟躺平。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还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反复试验,最终取得成功。


想要享受长期主义红利,有三个步骤不可或缺


不要低估“写下来”的力量


当一个人确定一件事情要做时,不要只是内心想想,嘴上说说,可以尝试“写下来”。随着书写文字的动作,内心会不断确认这件事情的必要性。


比如当你决定跑步健身时,可以尝试把这件事写下来,写下目标,意义和详细计划。当你感觉每天跑步5公里,并没有实际效果时,可以看看当时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同时还可以把自己跑步过程中的感受,内心承受的煎熬,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会发现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轻松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写下来”这个动作,不仅可以调节舒缓情绪,还可以让你的大脑更加聚焦,激发你在书写过程中的深度思考,从而找到更深层次的动力,向着目标更加坚定的前进。


善用“假设”,当机制疲软时,给大脑输送快乐


很多人在最初设立目标时,常常定下模糊不清的目标。当执行中,受到阻力时,就会不自觉的怀疑目标的正确性。随着阻力变大,目标就会变得渺小,最终放弃。


这样的人,常常不停的为自己设立目标,不停的放弃后再设立一个,周而复始的原地打转。然而,拥有长期主义的人,都是善用“假设”的好处来激励自己。


对未来拥有想法的人,不一定会变得优秀,但想要变得更优秀,首先要有这样的想法。就像阅读写作这件事,很多人都曾尝试,但拿起书本时,却总是一页都看不下去。


如果善用“假设”的人,在练习阅读写作时,可以给自己假设5分钟阅读法,让自己先完成第一个5分钟阅读,然后写下某一个小小的感受,哪怕只有几十个字。


有了第一个5分钟之后,就可以继续鼓励自己坚持第二个,第三个。再尝试延长阅读时间,书写更多阅读之后的思考,或者根据启发,尝试完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


随着时间的慢慢积累,大脑开始习惯了阅读输入,写作输出的动作,感受到输出后的快乐,就可以给自己设置更高阶的目标,把它变成假设的好处,来进行下一次激励。


善用“假设”并不是对大脑的刻意欺骗,而是对大脑进行的快乐机制。要有实际的行动力,不断去攻克现实中的困难,接受现实结果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并加以调整。


在练习“假设”法时,要注意观点和情绪分离,不要轻易让情绪脑左右意志力。还要明白一切想要的结果,都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将“敢假设”和“看清现实结果”完美结合。


降低对结果的期待,刻意深度练习


人类生活的社会,现实并且复杂。即使很小的一件事情,想要做成,也会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所以在开始一件事时,不要过度期待事情的结果,而是先把当下的事情力求做好。


当一个人十分苛渴求某件事情的成功时,可能会变得十分焦虑。而主动削减欲望,降低期待时,可以让我们甩开思想的包袱,轻松愉悦的行动。


就像当年俞敏洪北大毕业时,对自己最清醒的认知就是明白自己不是那么优秀,但有毅力,肯吃苦。所以愿意多花一倍的时间去完成别人五年,十年完成的事。


事实证明,他对未来不过分期待,却一直坚持前行,最终成为教培界的行业领头羊。即使遭遇政策变革,他心态依然良好,转型一切顺利。


命运始终青睐那些愿意慢慢变好的人,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慢慢摸索前行,总能学会走路,然后进阶到下一个阶段,尝试奔跑。


在每完成一个目标后,人生就像站在一个分叉路口,需要重新确定新的前进目标。一旦当新的目标确定后,人生就会进入新的进阶路程。


经过不断的可以练习,大脑会提高升级打怪的速度,会主动建立愉悦机制,轻松找到一件事情做下去的意义和快乐,慢慢就会成长为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结语


一个人想要享受长期主义的红利,就要学会放弃舒适区的安逸,改变急于求成的急躁性格,还要懂得迎难而上的道理,不断对自己提供正向反馈,关联。


所以,生活中,不仅要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通过对三重大脑的刻意练习,提升卓越的技能,实现一个人的高级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