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被人中伤的话,会不断地在大脑中重复;总有些痛苦的画面,会不断地在记忆中重现;总有些无法控制的行为冲动,会不断扰乱关系与生活的平静。你可能会问“我怎么了?”,但是其实你更应该要先知道“你经历了什么?”经历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PTSD,创伤性应激障碍,专业的解释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说人话就是当我们被一些重大情感或者身体伤害而带来的对一个人精神的伤害,比如经历过地震、水灾、火灾等灾害幸存的人,比如经历过虐待的人,比如参加过战争的人,都可能会患上PTSD,也就是创伤性应激障碍,它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一个人经受创伤后会发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行为的改变,不受控制的改变,无论你是否愿意,当创伤被激活时,你已经不再是你,它将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的幸福感。
我自己,其实就是一个PTSD的真实经历者,当然你也可能并没有过PTSD,但是我们都会有过被我们突如其来的失控情绪所影响的时候,这些都可能让我们陷入糟糕的人际互动和无法控制的冲动行为,不但会让人际关系紧张,更会让我们本人因此而自责痛苦。
那么,你经历过了什么?才会让自己成为现在的自己呢?这些经历是否就真的要影响我们未来的所有日子呢?无论我是PTSD还是不是,我们都想要让我们在关系中更加快乐一点,想要生活更加轻松一点,那么我们能找到方法帮助我们自己或者其他想要帮助的人吗?我们可以好起来吗?可以再好一点吗?
《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帮助我解决了上面的这些问题,这本书由儿童心理咨询师布鲁斯.佩里和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共同完成,书中以对话的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了大脑的构造是如何影响了我们应对类似创伤事件的行为反应的,并提供了进行创伤疗愈和自我疗愈的方法,从而帮助我们改变冲动或者失控的行为,慢慢让生活回归正轨。
书中对大脑构造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这会有助于我们理解PTSD患者为何会经常出现让人无法理解的冲动行为
大脑可以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区域:脑干、间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脑干位于较低区域,也较为简单,从这一层向上直到大脑皮质,结构和功能都越来越复杂。大脑皮质介导最独特的人类功能,比如语言交流、抽象认知,以及反思过去和展望未来。
这是我们大脑的基本结构,最上面的“大脑皮质”,负责思考和言语表达等,是最智能的部分,它让我们区别于其他生物,成为可以发明创造的智能人类,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识别时间,在大脑正常运转时,能够分辨出哪些事是发生在过去,哪些事是发生在现在,并对这些事做出不同的反应。
比如,我们会知道,眼前站在自己面前的是自己亲爱的姐姐,她是你像朋友一样的亲人,你们互相倾诉心事,互相支持对方走过困难时光;但是你不会把她与小时候同你抢玩具的那个“坏姐姐”等同成同样的情感,因为你的大脑在正常运转时会告诉知道你,你们已经长大了,你可以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并维持你们的关系。
大脑最底层的脑干,它是负责调节体温、呼吸和心跳的,也就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功能在脑干部分,它被称为“爬行脑”,它也是我们大脑中最原始的部分,当这部分单独运行时,我们将无法进行思考,也无法辨认时间。
我们认识外界的人、事、物,都是首先从脑干开始的,从下而上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
当我们进入到恐惧状态时,主导我们行为的将是脑干,我们的智商会下降40左右,这时的我们的行为已经不受自己控制,认知进入了反射性的模式。当我们处于恐惧状态时,最先行动的是脑干,大脑皮质这部分关系,导致思考和时间都处于失调状态,我们陷入的失调情绪越深,就越容易做出不受控的反应方式。
PTSD患者的创伤被激活时,他的行为将会主要由脑干主导,过去发生过的事就如同在眼前一样,行为和反应也会与创伤事件发生时极为相似,他们会把眼前的人看做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对他们或者过渡退缩,或者极度愤怒,因为大脑皮质的时间识别功能在这时已经被关闭了。
PTSD虽然是比较极端的创伤影响,但是我们普通人也同样会受到大脑构造的影响。比如当我们被激怒时,当我们过度悲伤时,当我们处于情绪失控时,我们的大脑皮质功能也将会有部分被关闭,这时首先起作用的脑干,会让我们分不清时间,没有思考,所以往往容易做出在冷静后后悔的事,说出后悔的话。
理解我们自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越是对自己责备,越是难以改变,更是难以对改善人际关系有实质的帮助。
通过了解大脑构造,你能够理解并原谅自己了吗?了解大脑构造,不是为了让我们推卸责任,将自己的言行全部归结为大脑的错,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是如何对事件做出反应的,然后通过了解它,改变我们应对关系时的方式。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PTSD并不会发生的那么普遍,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真的有PTSD,或者没有,我们都希望可以,与他人的关系好一点,再好一点,让生活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那么当我们被他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激怒,大脑进入原始运行状态边缘失控前,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对大脑构造的理解,应用有效的方法,再将自己或者那些容易缺失安全感的人,重新拉回理智的状态中呢?
我们的大脑不断从我们的身体(内感)和外部世界(五感)得到输入。这些新接收到的信息是按顺序处理的。首先在大脑的低层级(脑干、间脑)进行整理。当我们要和别人讲道理时,我们需要让信息有效地穿过他们大脑的较低层级,到达他们的大脑皮质——这部分负责思考,包括解决问题和反思认知。但是,如果那个人处于紧张、愤怒、沮丧或其他失调状态,新的输入就会被卡住,导致对大脑皮质的输入变得无效并且扭曲。这就是新的输入到达大脑各层的顺序。没有一定程度的调节,就很难与另一个人建立有效连接,而没有连接,就无法产生理解。先是调节,再是连接,然后才是理解。如果一个人没有做好自我调节,你是无法和他讲道理的,只会让你们双方都感到挫败(双方都失调)。有效的沟通、教学、辅导、育儿和心理治疗,都需要了解并遵循信息处理顺序。
由于大脑的信息处理顺序,是从无法思考和识别时间的脑干部分向上传递的,我们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首先需要建立安全的交流氛围,让大脑在良好的调节状态下,客观理智地处理作息,从而做出真正有效的沟通,达成互相的理解。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无论我们说什么,处于恐惧中的孩子,大脑皮质已经部分关闭,信息无法正常上传,所以,我们会发现,辅导孩子作业时,我们越是生气孩子越是不会做,因为他已经无法理解我们传达的有效信息了。同样的,当处于情绪的失调状态时,我们或者我们想要沟通的人,同样无法对所处的情境做出理智的反应。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人互相争执,却完全无法理解对方在讲什么。
这一点对于有PTSD或者创伤经历的人尤其如此,当他的创伤经历被相似情境激活时,大脑便进入了失调状态,无法有效地提取大脑皮质的记忆,所以我们会在参加过战争的老人身上看到,他会经常做与战争有关的噩梦,也很容易被一些小的生活事件刺激而出现过激行为。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要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可以交流的轨道上,让大脑处于良好的调节状态是关键,这时制造让自己或者对方感受到安全的沟通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感受不到安全,双方的沟通根本无法达到对方的大脑皮质。
要让大脑感受到安全,信息可以正常传送到对方的大脑皮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安全感。
1、与对方的朋友成为朋友:通常我们会对自己亲近的人的朋友比较容易有安全感,如果我们要接近一个与你比较陌生的人,而他的安全感不甚好的话,我们又想与他快速建立关系,无论是咨询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就可以先从他的朋友或者亲人开始,成为他依赖的朋友或者亲人的朋友,这会让你更容易接近他,并将关系接近。对于做儿童心理咨询或者危机处理的咨询师也非常适用,与儿童的家长先建立友好关系,将会更有助于与儿童关系的建立。当然,如果你想与一个比较有距离感的人成为朋友,那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先成为他朋友的朋友。
2、刻意制造频繁的愉快放松相处时间:尽量让每一次的相处时间都能够愉快和放松,让对方感受舒服,可以减少每次与对方接触的时间,而次数足够多,会对安全感的建立更有帮助。比如一天内4 次愉快的相处,每次只有10分钟,要比一天内连续两个小时的相处,更容易让对方产生亲近感,所以如果是正在追求一个心仪对象,一天见面两次,哪怕每次只有愉快的5分钟,也会更优于每天一次的长时间约会。
3、尽量减少压迫感:对于儿童来说,与对方保持相同高度对话,可以让儿童更容易有安全感;成人的交流时,尤其是如果你是更权威的一方,可以尽量模仿对方的口气与动作,也可以减少因权威感而带来的压迫感,会让对方更愿意敞开心扉。
我曾经有看到过一本关于咨询的书,介绍了一次咨询的无声观察,让大家猜测坐在观察室内的抑郁团体小组的几个人中,哪个是抑郁症患者,哪个是咨询师,最后公布的答案让大家很吃惊,大家一致认为那位缩在椅子里,动作缓慢甚至有些迟钝的是抑郁症的,居然是心理咨询师,这位咨询师就是在通过身体语言制造一种安全的氛围,去除因自己的权威感而给来访者带来的压迫感。
4、随时给对方或自己暂停的权利:在交流前,告知对方如果感觉不舒服,可以随时暂停。在交流的过程中,当事者本人最了解自己的承受极限,无论是给别人做心理咨询,还是自己主动寻求疗愈时,当感受到所碰触的记忆已经无法承受,交流无法进行时,可以随时暂停,这是对被疗愈者或者自己最好的帮助与保护。
无论是做心理疗愈还是我们日常的交流与沟通,想要有畅通的交流,安全感的营造都是必须的,而且安全感的营造同样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懂得大脑的构造原理,我们会更容易有这样的耐心和等待。
通过以上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自己或者他人进入到应激状态时,重塑沟通的桥梁,但是有过类似经历 的人会知道,应激状态被激发的层次并不深时,我们还可以自控,调整自己,而一旦我们进入应激状态的程度较深,或者最核心的软肋被人触碰到,想要自我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们在开场的视频中看到的,有过PTSD的人有些时候是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大脑已经让我们脱离了自我控制。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要永远被困在过去的痛苦中,不能有所改变了呢?事实证明,大脑被各种情绪甚至创伤改变后,我们仍然有可能恢复它的正常功能,虽然有些经历无法改变,有些疤痕还在,但是大脑的复原能力也同样是强大和惊人的。
奥普拉:你说过的最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是:“孩子不是生来就有复原力的,他们只是生来就有可塑性。”你能解释一下其中的区别吗?
佩里医生:你拿着一个碰碰球(NERF ball),挤压它,扭动它,对它施加各种力量,最后它还是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碰碰球是有弹性的,也就是人们经常说到的儿童在遭受创伤后都会有的那种“复原力”。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可以承受住创伤性的压力,并以某种方式奇迹般的不受影响。仿佛孩子能够恢复到他们之前的情感、身体、社会和认知的健康水平,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正如我们在这本书中所讨论的,这根本不是大脑的工作方式。我们总是在变化。我们从我们所有的经历中改变,无论是好是坏。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可改变的、可塑造的。它一直都在变化。
现在,回到我们之前谈到的复原力,的确,儿童和成人都可以表现出复原力。面对挑战甚至创伤,你可以展现出复原力,也可以构建复原力。但这不是碰碰球的那种复原力,它也不是儿童的天生属性。在遭受创伤后恢复到心理稳态的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主要因素是你的连接感。
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都同样拥有着复原的能力,复原力也可以在未来让我们拥有更强的能力去迎接更多的挑战。
对于有过PTSD或者创伤经历的人,很容易陷入怨天怨地怨自己的循环里,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些?为什么他要那样对我?为什么别人都比我幸运?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所有这些我也曾经很多次抱怨过,首先抱怨这件事并没有错。
但是你千万别抱住这些抱怨不放,否则不但会让自己一再地被创伤经历困扰,更加难以开启新的生活,毕竟过去改变不了,我们还可以改变未来。
我们就可以借助自我复原的力量,让生活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而且复原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就如同我们的肌肉,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它更加强健而有韧性。良好的复原力即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克服困难,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从创伤事件中恢复,让未来可能发生的逆境不那么难以承受和产生更大的伤害。
要帮助一个人构建良好的复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儿童期尽可能多地制造积极的互动关系,儿童时期拥有良好家庭关系与亲子关系的人,在未来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更好的复原力,儿童期的互动模式对复原力很重要。如果还未为人父母者,以后可以更多地关注这一点,当然如果已经为人父母,或者已经错过了自己或者孩子的儿童期,也不要责备他人和自己,还是有其他方法可以弥补的。
2、创伤自我疗愈要主动制造与他人多次短时的积极互动,对于有PTSD或者严重心理创伤的人,疗愈的过程,是需要在一次次的事件重现中得到理解才能实现的,而这一次次的事件重现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网络能够承受的激活时间会因创伤严重程度而不同,一般创伤越严重事件重现时间会越短,有的甚至只有几秒钟,当超出本人能够承受的范围时,会引起他的不适、退缩,甚至很可能会对他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无论是我们本人,还是帮助他人进行疗愈,在安全的氛围内,每次短时间的暴露,多次进行,会让疗愈更为有效。而且这个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一旦感觉到对方有退缩,可以温和地转移话题或者给对方倒一杯水等,及时将气氛拉回到安全范围内。
即使不是为了治疗的目的,从构建复原力的角度,积极的与他人的关系互动也会帮助我们让复原力不断强大起来,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复原人至关重要。
祥林嫂,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故事,她也在试图自我疗愈,但是为什么她没有成功,反而让自己最终陷入了精神的深渊中?除去祥林嫂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可以获得以下几个启示。
A、一定要找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被理解的感受才能够产生疗愈,心理咨询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并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的,要能够分辨你身边可以给你提供理解的人,并珍惜与这些人的相处。
B、可以向不同的人寻求情感慰藉,每一次的疗愈倾诉,都是一次能量交接,如果长时间向一个人进行倾诉,对方如果不是足够强大,很容易被卷入消耗,所以可以向不同人寻求适当的帮助。
C、每次少量适当的信息输出,在自己和对方都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倾诉,道理也上面相同。
所以我们在进行自我疗愈,或者为他人进行创伤疗愈时,要注意进行多次少时的积极情感互动。
3、寻找可以让自己产生归属感的团体,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互助团体,或者是学习小组,可以主动找到一个让你感觉到安全轻松的团体,并保持在团体的活跃度,多参与团体活动,这会对你很有帮助,积极的人际互动会为我们带来疗愈。
4、做节律式活动,比如舞蹈、散步、听音乐等等,这些方法都是经过研究证明的,可以帮助强化复原力的有效方法。
对于你自己来说,你会更喜欢或者更愿意尝试哪些方法帮助自己构建良好的复原力?
所以,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都可以让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帮助自己,帮助他人,一起走过生命中那些有过伤痛的日子,一起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