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少松
人生似书,有求学丶就业丶退休三个篇章。年近七旬,我心血来潮按下第一篇章回放键:
我家从祖父这辈起就从常熟胥浦迁涉到黄海之滨的新洋港,家乡周边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到处生长盐嵩子、纵横交错过滤盐的沟渠。就连饮用水也是咸的。
1.
我在黄尖公社花川小学 读完六年级。1965年6月底的一天清晨,我们步行一个半小时赶到黄尖初中参加小升初考试,第一门考算术,第二门考语文,作文题目是“给越南小朋友的一封信”,我以算术并列第一(7人并列满分),语文19名的成绩被黄中录取(当年招两个班108人)。
射阳县黄尖中学创办于1956年,位于新洋港河畔,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时任校长陈德瑢。
2.
1965年9月1日我进入黄尖中学。分在一(乙)班,第一天上课,班主任宣布学校的纪律制度,并宣布了班委会的组成人员,我被“委任”为学习委员。初二时改任班长。
新生报到55名,女生8名,她们大多来自射阳盐场和新洋农业试验站,同学中也有部分来自启东海门的后裔。
1968年3月,我和班里另外4名同学应征入伍,其余同学分别走向回乡务农和继续读书的人生道路。
经过多年的摔打磨练,全班
百分之五十一的同学进入到党政军机关和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有不少同学还担任了领导职务。百分之二十的同学担任了村干部、乡村医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3.
第二任班主任顾学文曾深情地说“你们这个班,是我从教几十年带过的最优秀的一个班”,究其原因,有人说:因为我们是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老三届。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已全面完成,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在温饱线上徘徊。我们进校时,百分之70的同学住校。住校生每月上缴3元钱菜金。学校食堂由陈贵山、夏雷二位工友为大家服务,早晚每人二两稀饭和一点咸菜,中歺个人用饭盒蒸饭,食堂提供一碗有的质量的菜汤。中午食堂也有甲菜乙菜,除了老师,很少有学生购买。
住校生按路途远近,一周或两周回家一次,主要是拿粮食和換洗衣服。那时每学期班级有几个贫困生救助指标,救助金2至3元不等,发放方式是班主任提名,同学举手通过。我家虽贫寒,但从未享受过这个待遇,主要原因是我当船长的父亲每月有40元的固定工资。
4.
那时我们班上不少人有绰号,什么二黑子、白狗子、臭小子、八脚仙、颜老咪……叫者得意开怀,被叫者会心一笑。几十年过去了,全班同学的友谊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2001年10月,在王文祥、张万帮、蔡维荣和我的发起和支持下,我班近40名师生分别30多年后,在母校黄尖中学再次相逢。
2002年3月13号,我收到我班同学、全国人大代表姜德明从北京发来的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纪念封,我由衷为他高兴和自豪。
2008年,薛祥林同学回故乡盐城举办个人书画展,黄中师生闻讯纷纷前往捧场。虽然我当时跟随县政府领导同志在阿根廷考察不能出席,但还是联系了我的朋友、”南京日报”生活栏目的主编刘国华前往参观并报道。
5.
举办全班聚会不易,但小聚还是常年不断,乔桂宏、王文祥、曹志林、蔡维荣等同学都是小聚的发起人,也是积极参与者,我们夫妇和陈忠琪也于2018年4月邀请黄中宣传队的20多名同学相聚南京,历时3天。
学校西北黄尖小街上有一家面馆,小面0.12元,大面0.20元。一学期如能享用一两次小面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可我从没体会过这份开心。
6.
那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寒暑假同学们都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我家乡民立大队主种棉花,我对棉花的育苗、移栽、整枝、治虫等都了如指掌、驾轻就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培养了我的劳动观念,也为家里挣得了工分。但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一次和大人们一起锄草,我和他们干同样多的活,收工评工分时。大人们7分工,只给我3分半,为此我和组长记工员争论了起来,妈妈立马制止了我,其实妈妈心里比我还要不平,只是害怕人家打击报复只好忍气呑声。
为这不合理的现象,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个板报稿,初三的语文老师孙元赞扬说:想不到王绍松还是我们学校的小文豪呢,孙老师的评价让我诚惶诚恐,但也激励我一路前行。
7.
群英竟技运动场
1966年上半年,我校体育运动会如期举行,运动场上龙腾虎跃、人声鼎沸、精彩纷呈。
百米短跑
起跑线上,选手们一字排开。只听裁判喊道:各就各位,预备一一“啪”,一声枪响,选手们像脱僵的骏马、离弦的箭向终点飞奔而去,慢慢地他们拉开了距离,但仍然是你追我赶。“英雄舍我其谁,胜利当仁不让”。终点近在咫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三乙班吴清越同学像蓄满能量的火箭,“嗖”的一声,率先冲到终点,成绩是11.9秒,距国际三级运动健将成绩仅相差0.4秒。
8.
投标枪
男子标枪比赛正在进行中,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轻盈地划过天空。健儿们用手中的标枪向距离的极限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挑战。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竟争中获得胜利的桂冦?现在轮到三甲班的张松同学上场,他曾是射阳县学生运动会投掷标枪第三名。只见他缓缓举起标枪,目光凝视着前方,助跑、划步、投掷扭腰时直接将全身的速度带向标枪,随着爆发的一吼,标枪快速飞出并稳稳地插进草地里。全场沸腾起:“张松第一名”!
9.
掷铅球
创新、突破、超越永远是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旋律。在观众的呐喊声中,三甲班班长陈忠琪掂着沉沉的铅球,走进投掷中心,他托起铅球稳稳地放在肩头锁骨窝,左手往前方斜伸,右腿向后退了一大步,身体向后倾斜,突然他抬起身体,用力一蹬右腿一一“嘿”!随着一声爆喝,他转身猛力一推,让铅球落到了最远点。他的奋力一推,推出了理想,也推出了希望。1975年,他代表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出席江苏省大学生运动会。荣获铅球投掷第一名。
10.
跳 高
跳高比赛场,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腾空而起……在喝彩声中,三乙班吴清越同学以一套完美动作,轻松越过1.67米,身高1.71米的他,现正向1.72米的高度发起冲击,他再次活动腿脚、扭动腰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撩开大步,噌噌噌一阵风似的冲向横杆,用力起跳,双臂向上前伸,身体跃起腾空随即呈卧式,恰似轻捷的春燕,唰的一下掠过横杆,观众场上曝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再次刷新我校跳高纪录。
11.
师生篮球赛
“嘟一”哨声一响,裁判员徐兆保老师把球高高抛起,学生队中峰陈忠琪抢先跳起把球一拨。张松拿到球直接推进,面对教师队的三人防守,张松迅速把球抛给三分线外的周益华,只见他跃起丶抬臂丶压腕,“刷一”好一个干净利落的三分球!
体育老师路胜富快速运球,左冲右突攻到篮下,遭遇学生队两人夹击碰撞,路老师顺势倒地一个后滚翻……焦涵秋老师抢到球后,投出一个高抛球。“咣”的一声,篮球应声入网。
学生队发球,陈忠琪直接来了一个灌篮……一声清脆的哨声,比赛结束。学生队领先,教师队虽败犹荣!
12.
活跃社会的文艺轻骑兵
1967年,一群懵懂年华的俊男靓女相聚在一起成立了黄中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时任校革会副主任的陈忠琪任宣传队领队,张松任队长,全队20多人。
那时的文艺宣传队,可是校园里最灿烂的明星。
他们自筹资金、练歌排舞,背起背包,深入到农村、工厂、农场、盐滩,为人民群众义务巡回演出。《大海航行靠舵手》,《翻身农奴把歌唱》,《洗衣歌》,民乐小合奏以及笛子二胡口琴独奏等,他们每到到一地还即时采访,临时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13.
莘桂芳同学在淮剧《一双鞋》中扮演的地主婆、在《参军》剧目中反串哥哥的角色,表演得维妙维肖,激起观众的热烈学掌声。张松独唱《赞歌》,张文英的无锡小调,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创作、排练、背台词、对台词,反复练习。
到基层演出晚上睡大通铺,用几面彩旗一拉。就是男女之间的隔断。在兴桥公社万隆大队遭遇龙巻风袭击后,他们奉命奔赴灾区,白天参与求灾,晚上演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在向群众宣传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14.
学校宣传队培养了队员的才艺,也成就了部分同学的人生:莘桂芳、王国清同学毕业后就业盐城文工团,前者当舞蹈演员,后者拉小提琴;陈秀国进了射阳淮剧团并担任了团长;陈沛芳同学入伍后在东海舰队文工团当大提琴手;周益华同学在部队被选拨参加国庆35周年大典,在解放军千人联合军乐团中演奏单簧管;孙云飞同学的笛子独奏响誉军内外,从部队伍后曾先生被受聘于盐城京剧团、淮剧团、歌舞团。是中国笛子大师赵松庭的得意门生,1 99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3年,被学院评为钢琴调律师,其女儿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15.
进入晚年的他们,大部分仍活跃在老年艺术团体。唱歌、跳舞、走模特步,风采依旧。不输当年。
沧桑岁月,往事如烟。五十多年来,时间之神改变了他(她)们的容貌和体型,但一同习舞蹈,一同练声音,一同唱赞歌,一同舞青春的场景,是他(她)们终身不灭的印记。宣传队记录了他(她)们的青春,缤纷的舞台留下了他(她)们的芳影,同学之间的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歌。荡气回肠,余音不绝!
行笔至此。我要感谢曾辛勤培育我们成长的老师,感谢与我一同成长进步的同学。更要感谢黄尖中学留给我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