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

少年杜甫初入长安时,看见繁华旖旎的京城景象,又识得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自诩不凡的诗人便作了一首《饮中八仙歌》来描摹超脱凡俗的酒狂之态,这诗作背后的故事不禁令人遐思。是对时局的忧虑,让士大夫由官场的失意转向了精神的醉意,还是政坛的险恶让士大夫选择了竹林七贤式的逍遥逃避?

身逢其时的杜甫又会如何选择呢?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长大的他七岁能诗,年纪轻轻就扬名洛阳,是齐王李范府中的座上宾,前途无限。在任职兖州的父亲杜闲的资助下,杜甫得以放荡齐赵间,和友人苏源明纵横山林间,衣轻裘,策肥马,过着一种奢华的漫游生活,也因此增广了见识,扩大了声名。登临泰山时,杜甫写下了寄予雄心壮志的《望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唐玄宗执政后期,朝政被李林甫把持,杜甫在长安闯荡多年,未得官职,又逢父亲去世,诗人不得不充任宾客,陪着权贵诗酒宴游以维持生计。只有那流诸笔端的“残杯冷炙”,才能肆意地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愁苦与悲辛”。

为继续求取官职,杜甫只能写下许多干谒诗。但当他引经据典写出一篇篇精致的五言排律,投赠给当权宰相、将军、驸马、京兆尹,竭力赞美对方,说出自身遭遇和志向时,那些诗篇却像一粒粒砂石投向大海没能掀起半点波澜。他还没有意识到,随着新年的到来,自己也将亲自品尝到李林甫为整个时代酿下的苦酒。

几经波折,杜甫终于谋得八品下的官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任官后不久,便计划着先赶赴寄居妻儿的奉先探亲。外面已是天寒地冻,百树凋零,但想到妻子和孩子的笑脸,有谁能料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不是欢声笑语,而是一片哀嚎呢。

身为小吏的诗人,尚不能护家庭周全,何况是黎民百姓呢?为此,杜甫忍住了哀痛,激愤而作《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

公元755年年底,就在杜甫草草安葬幼子之时,安史之乱也在大唐领土的北疆拉开了序幕。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世称肃宗。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鄜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次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昔日灯火盈门,笙歌迭奏的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百感交集,写下《春望》。

同期,因思念远方的妻儿,写下了《月夜》一诗。在时代的离乱中,大概只有亲情可以慰藉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国难之时,家人安危固然牵动于心,但国君仍是杜甫最大的顾念。得知肃宗已前往凤翔,杜甫冒着生命危险,穿越火线,最后终于在殿堂前叩拜皇帝。唐肃宗嘉奖其忠心,赐官拾遗,只是三月之后,杜甫因谏言触怒皇帝,又被放还回到羌村。

收复长安后,朝廷重新提拔官员,杜甫也在长长的名单之列。这期间,新旧皇帝的纷争更为激烈。杜甫因此又被贬至华州,任司功参军。在杜甫告假回乡,从洛阳赶赴华州任上时,战局又陷入胶着状态,杜甫见证了沿途百姓所受的战争之苦,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三吏三别”。一面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一面是朝廷的内斗,只有百姓生活在无边的苦难中。

杜甫带着失望,离开了朝廷,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只是前方等待他的不是春暖花开,他将面对的是更真实的贫穷。如果说,在秦州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杜甫还不忘写诗自嘲:囊空恐羞涩,留的一钱看。那么在同谷饥肠辘辘、孤立无援的山林岁月,则让他吟唱出了“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那样的悲歌。

公元759年是杜甫一生中最为艰辛的一年。前半年他风尘仆仆地奔走在战乱的洛阳道上;后半年他艰难的地跋涉在崎岖的陇蜀途中。我们很难想象,当温暖的成都平原在杜甫的面前展开,他的内心是怎样的百感交集。

回归田园,纵情自然,让杜甫能守着“花径蓬门”,静候客人的来访,能于草堂窗外望见“千秋雪”的西岭,能到江畔寻得黄四娘家“蝶舞莺啼”的自在,能到水边聊遣心怀,感受“微风细雨”中鱼儿、燕儿的轻盈。

随着知己严武暴毙的消息传来,草堂那样自在轻盈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杜甫从草堂附近的万里桥出发,走上了去蜀还乡之路。几年间,对他影响颇深的李白、房琯都已去世,挚友郑虔死于流放之地台州,苏源明则饿死在长安,对他照顾有加的高适也先他而去。

在这段悲伤旅程的某个月夜,杜甫揽星月,自问:“飘飘何所似?” 伤病老,自答:“天地一沙鸥。” 故乡只能是诗人回不去的记忆。此时的杜甫就像一只经验丰富的候鸟,只是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难以支撑长途的旅行。

公元768年的秋天,在杜甫生命的最后两年,56岁的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经历了岁月的风刀霜剑,再次登高的杜甫再无当年写下《望岳》时的满腔热血,当年裘马轻狂的少年已然变成了垂垂暮者。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沿着诗圣曾走过的漫长旅程,多地竞相建起了杜甫祠堂。他的家在黄河岸边的巩义瑶湾,在东都洛阳,在长安的少陵塬上,在陇西的茅草屋里,在成都的浣花溪边,在夔州的瀼水之畔,最后却是在湘江上一条潮湿的小船里。

公元770年的冬天,这位在后世文坛惊天动地的诗人,就这样满心牵挂的消失在了无休的战乱和无尽的漂泊中。

当人世间无边的苦难,被他用笔墨饱蘸浓情。化为一篇篇刻骨的五言七律,盛唐诗歌也在雄浑浪漫的风骨中铸就出一颗饱经沧桑的灵魂。

今日重读杜甫诗歌,那形容清瘦,眉头紧皱的诗圣形象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不禁提笔写下小诗《读杜甫》。

一代诗圣杜甫,尝尽离乱之苦,

人情聚散之悲,身陷凄凉之境,

他那寄予深沉悲哀与感慨的诗句,

照见了他人生的修罗场,

照见了他灵魂中的忧郁与芬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