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通透》
有一次與友人們品茶,品一餅有年份有品質有靈魂的好茶,品得很通透,聊得很通透,人也通透了,人生啊人生,總是懂得太慢,明白的太晚。一天匆匆,來不及欣賞黎明,就已經身處黃昏;一年匆匆,來不及品味姹紫嫣紅,就已迎來銀裝素裹、冬雪紛飛;一生匆匆,來不及贊美青春韶華,就已經雙鬢如霜、暮拾朝花。
友人是一個愛好生活,愛好藝術,愛好畫畫的人,笑起來的樣子有點像彌勒佛,一個大肚子的彌勒佛,哈哈地笑,彌勒佛前面一副對子,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
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就是先學笑。
所以學佛的人先學彌勒佛,學道的人先是“熙熙然”。總而言之,沒有斷氣以前一秒鐘,我活得還是快活,何必在那裏擔憂死了怎麽辦!
世界上本來沒有垃圾,只是放錯位置而已。一張古帖,在學者手裏是智慧,在皇帝手裏是國寶,在高僧手裏是聖物,在商賈手裏是金錢,在乞丐手裏是廢紙。
有一天,一個小和尚跑過來,請教禪師:“師父,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麽呢?”
禪師說:“你到後花園搬一塊大石頭,拿到菜市場上去賣,假如有人問價,你不要講話,只伸出兩個指頭;假如他跟你還價,你不要賣,抱回來,師父告訴你,你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麽。”
第一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塊大石頭,到菜市場上去賣。菜市場上人來人往,人們很好奇,壹家庭主婦走了過來,問:“石頭多少錢賣呀?”
和尚伸出了兩個指頭,主婦說:“2元錢?”
和尚搖搖頭,家庭主婦說:“那麽是20元?好吧,好吧!我剛好拿回去壓酸菜。”
小和尚聽到:“我的媽呀,一文不值的石頭居然有人出20元錢來買!我們山上有的是呢!”
於是,小和尚沒有賣,樂呵呵地去見師父:“師父,今天有一個家庭主婦願意出20元錢,買我的石頭。師父,您現在可以告訴我,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麽了嗎?”
禪師說:“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博物館去,假如有人問價,你依然伸出兩個指頭;如果他還價,你不要賣,再抱回來,我們再談。”
第二天早上,在博物館裏,一群好奇的人圍觀,竊竊私語:“一塊普通的石頭,有什麽價值擺在博物館裏呢?”
“既然這塊石頭擺在博物館裏,那一定有它的價值,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這時,有一個人從人群中竄出來,向著小和尚大聲說:“小和尚,你這塊石頭多少錢賣啊?”
小和尚沒出聲,伸出兩個指頭,那個人說:“200元?”
小和尚搖了搖頭,那個人說:“2000元就2000元吧,剛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
小和尚聽到這裏,倒退了一步,非常驚訝!
他依然遵照師傅的囑托,把這塊石頭抱回了山上,去見師傅:“師傅,今天有人要出2000元買我這塊石頭,這回您總要告訴我,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麽了吧?”
禪師哈哈大笑說:“你明天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古董店去賣,照例有人還價,你就把它抱回來。這一次,師傅一定告訴你,仔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麽。”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著那塊大石頭來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一些人圍觀,有一些人談論:“這是什麽石頭啊?在哪兒出土的呢?是哪個朝代的呀?是做什麽用的呢?”
終於有一個人過來問價:“小和尚,你這塊石頭多少錢賣啊?”
小和尚依然不聲不語,伸出了兩個指頭。“20000元?”
小和尚睜大眼睛,張大嘴巴,驚訝地大叫一聲:“啊?那位客人以為自己出價太低,氣壞了小和尚,立刻糾正說:“不!不!不!我說錯了,我是要給妳200000元!” “200000元!”
小和尚聽到這裏,立刻抱起石頭,飛奔回山上去見師父,氣喘籲籲地說:“師父,師父,這下我們可發達了,今天的施主出價200000元買我們的石頭!現在您總可以告訴我,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麽了吧?”
禪師摸摸小和尚的頭,慈愛地說:“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價值就好像這塊石頭,如果你把自己擺在菜市場上,你就只值20元錢;如果妳把自己擺在博物館裏,你就值2000元;如果妳把自己擺在古董店裏,你值200000元!平臺不同,定位不同,人生的價值就會截然不同!”
這個故事是否啟發了你對自己人生的思考?你將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
你準備把自己擺在怎樣的人生拍賣場去拍賣呢?
你要為自己尋找壹個怎樣的人生舞臺呢?
不怕別人看不起仔,就怕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誰說你沒有價值?
除非你把自己當作破石頭放在爛泥中,沒有人能夠給你的人生下任何的定義。你選擇怎樣的道路,將決定你擁有怎樣的人生。
在一個很深的坑道中一群礦工在作業。
礦燈突然熄滅,大夥兒都慌了,在黑暗裏亂成一團,然而,在他們中有一個人卻不慌不忙,席地而坐。
就在大家精疲力盡、快要絕望的時候,他站起來說:快,跟我來,出口在這!
大家將信將疑地跟著他,竟然走了出來。
出來之後,大夥問他怎麽做到的,他笑著說:“坐下來,靜靜感受風,風口的方向就是洞口的方向。”
《大學》有言曰: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遇到事情,唯不慌不亂,方能理清思路、洞明本質,做出正確的決策。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和《中庸》、《論語》、《孟子》並列為《四書》。
其內容闡述古人研究學問、修身齊家及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包括三綱領、八條目兩部分。
三綱領即: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之聖人從朱熹、王陽明、曾國藩,無不以《四書》、《五經》為指導,其原理的普遍性具有超越時空的效應,對於現在也有深遠的啟發作用。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一個人要想有大的作為,一定要從格物格己開始,小處著眼,小事做起,方能有大作為。
學會笑,學會定位,學會靜心便能通透,便能好好的感受人生的每時每刻。
妃子笑於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