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善的献祭——解《海的女儿》

最近“丹麦小美人鱼被涂鸦”登上了热搜,以及“小朋友的想法有多通透”词条里,回答“你有什么想对小美人鱼说”这道试题里,小朋友稚拙的字迹写着“你不要为了那个连谁救了自己都不知道的王子而牺牲,如果你选择了变成人鱼,那你就可以多活三百年,就可以找到更多的男人”。底下的评论纷纷是“小朋友都懂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可我读来却一阵悲哀和寒冷,由此便更想探寻安徒生写作此篇童话的意旨。

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只把《海的女儿》理解为一个爱情悲剧,而将教育意义定为学会牺牲。从这个角度解,更容易理解,但当今的信息传播之快使现实更早更直接地介入到孩子们的思想中。爱情是选择一个人,并赋予他意义,就像《小王子》的世界里有千千万万朵娇媚的玫瑰,可是对于小王子而言,他只会为他的那朵玫瑰小心地盖好玻璃罩子。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性质铸就了爱情崇高的美学意义,从而梁祝与罗朱的为爱殉情才有了悲剧优美审美效果的前提,人们为之动容为之心碎也正是对崇高爱情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向往。《海的女儿》与上述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双向奔赴、共同赴死以抗争世界,完成爱情崇高的圆满,而前者为了爱情的奔赴者只有小美人鱼。固然,单恋也可以被称为一种爱情,但由于另一方的“背叛”消解了崇高,因此,如果这时的感化点(教育点)是敢于付出、学会牺牲没有爱情的崇高前提,便会显得有些别扭不通。重读原版文本,我们会发现安徒生的意旨并不在于此。


安徒生的童话从来不是只写给孩子看的,可人长大了,却慢慢被现实吞噬,向世界低头,很大一部分人失去了读童话的资格。在《海的女儿》中,贯穿全文的小人鱼的理想愿望除了王子,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不灭的灵魂,并为此设置了“太阳、红色”等意象。比如在小美人鱼出场时,就和姐姐们不一样,“可是最年幼的那位却把自己的花坛布置得圆圆的,像一轮太阳,同时她也只种像太阳一样红的花朵”,作为身处海底的最小的海公主,她等待上海面的时间最长,也拥有对“上层世界”最强烈的憧憬与渴望。而对于人类与人鱼区别时,祖母说“人类有一个灵魂,它永远活着,即使身体化为尘土;而我们没有一个不灭的灵魂,我们从来得不到一个死后的生命”,后面小美人鱼的追问也表现出她真正渴望的是不灭的灵魂,之后海皇宫举办舞会时小人鱼的心理“我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巫婆“使你能得到他,因而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也都有所印证。王子的出现实际上是为小人鱼和人类世界建立起了羁绊,是她变成人类的的理由,有观点说王子其实就是个“工具人”我甚至认为也有一定道理。不过爱情在这里也发挥着它的情节作用和艺术作用,当王子和公主订婚的时,作品描绘的小人鱼处境是“一个没有思想和梦境的永恒的夜在等待着她——没有灵魂、而且也得不到一个灵魂的她”,却并不是我们常理下可能生发的对王子的由爱生恨、对自己命运的抱怨咒骂,而是对自己将无法得到自由灵魂的叹息与绝望,孰轻孰重一目了然。颇有“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意味。


在爱情和自由(不灭的灵魂)的衡量中,我们的小人鱼站了自由,紧接着,姐姐们放弃头发为她争取的回到海底的机会,把尖刀交到她手里的同时,也是把生命和真善美的选择摆到了她面前,是选择以杀死王子的代价做回海公主枉枉然每日歌舞游乐过完三百年便像海草一样死掉腐烂,还是选择真善美化为泡沫,小人鱼选择了后者。而当她化作泡沫后,故事并没有戛然而止,“我将向谁走去呢”,另一个声音说“三百年以后,当我们尽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一切善行以后,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就可以分享人类的一切永恒的幸福了”,而这时小人鱼的表现是“像上帝的太阳举起了光亮的手臂,她第一次感到要流出眼泪”,太阳的意象再次出现,与小人鱼出场时特殊的介绍呼应,“第一次”也再次印证了什么才是牵动小人鱼内心的东西。


人类不灭的灵魂到底是什么?为了追求到它,小人鱼做出了两次重大的抉择,第一次选择放弃长寿和安逸生活、甜美歌喉,在身体上获得人类同样的形态;第二次她选择放弃了理想的爱情、回到海底的机会,在精神上实现了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两次抉择使小美人鱼真正从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完成了真正的“人”的塑造,从而同样获得了做三百年善行得到不灭灵魂升入天国的结局,到这里,我们已经了然,安徒生设计的结局并非是爱情的悲剧,反而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塑造的圆满结局。不可否认,追求灵魂的路上,爱情让我们流连,亲情使我们不舍,生命令我们犹豫,安逸的生活让我们眷恋,甜美的歌喉与美丽的头发使我们痛惜,可是一旦失去心灵对真善美的追求,便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永远是潜藏在海底的低等生物。安徒生用《海的女儿》以爱情之名描绘了一场浩浩汤汤的献祭,歌颂了人类真善美的终极价值。

她是海的女儿,却最终嫁给了天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善的献祭——解《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