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十五岁的《初月》

李白

年龄:15岁

住址:四川绵州昌隆青莲乡

技能:9 岁出口吟诗,15岁练剑

性格养成:年少成名的李白,从小在乡亲们的夸赞声中长大,家境优渥,父母恩爱,所以不知愁为何物。翩翩公子,所到之处,众人都啧啧称赞:看这李客家的大公子,有才华也就罢了,关键还有颜!

李白走过茶馆,潇洒招摇,两位士绅不由感叹,一者说这少年年纪不大,而才华尽显,只怕日后要吃亏;另一人则说,这孩子从小就非一般人,遇到事儿也会逢凶化吉。

这一日,张财主从江南回来,闻听乡亲们说,李客家大公子的诗惊为天人,却只送不卖。自己打小学做生意,摸爬滚打,却目不识丁,这是内心的隐痛,所以总想整点有文化的东西来装装门面。想到自己和李客原也有生意往来,他应该会卖自己个面子。

李客在家中堂屋客气相待,却也不敢擅自答应张财主请求,只说帮他一问,但是否要写,还是看白儿自己的想法。

送张财主走后,李客来到李白书房,李客传达张财主请求。李白竟一口答应。李客不解,为何不识字的财主来讨诗,白儿满口答应;而前几日,几位饱读诗书的士绅来切磋技艺,却不肯落笔写一个字。

李白回答得很轻巧:“阿爹,你也知道,写诗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儿,我爱不爱写,全看我心情。没准哪天我心情好了,想和那几位乡绅切磋比试,我就自然写了。”

李客看到自家儿子这个样儿,不免暗暗担心,世道险恶,这孩子性子直率,有些才华却又不懂隐藏锋芒,只怕会遭人记恨,闯下大祸。但他又不想把话说重,吓着儿子。所以,话到嘴边也变成了:“白儿,好好珍惜自己的才华啊,不要肆意挥霍。”听后,李白噗嗤一声笑了:“哎呀,爹,就是一首诗而已,没有那么严重啦。”

很快,一年一度上巳节,草长莺飞三月三,女孩子们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在江河边嬉戏游玩,采摘兰草。县令家的千金娟萝今年早早地开始筹划郊游的事儿,央求父亲带她来青莲乡游玩。县令拗不过她,就带着县尉一家,还有两家的随从丫头,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这儿,权当是出差体恤民情。

娟萝和县尉的女儿阿花一行人在河边游玩,衣着艳丽,热闹非凡。此时,却看到河对岸,一位女子气质清雅,衣裙简约,虽不施粉黛,但天然纯净、怡然自得的风采很吸引众人的目光。娟萝正在思忖这是谁家的女子。阿花就已经在耳边絮叨了。

“不知姐姐是否听说,这青莲乡有位年轻才俊叫李白,小的时候是神童,长大了更是气宇轩昂,出口成诗不在话下,还有一股侠客之气,舞剑也很潇洒……”娟萝忍不住打趣她:“妹妹如此熟悉这位少年的英雄事迹,莫不是暗暗喜欢上他了?”

阿花羞红了脸,赶忙分辨道:“哪有,我是想告诉姐姐,河对面的那位少女,正是李白的妹妹李月圆。”娟萝一听,大喜,这趟非闹着来青莲乡,就是为了见李白啊。于是赶忙抓着阿花说:“快,赶快喊她,我想让她哥哥给我写首诗。”

月圆听到,只说回去问问哥哥。但自家哥哥生性懒散,完成任务恐怕遥遥无期。

娟萝这姑娘,自小就是县令的掌上明珠,哪有轻易罢休的道理。顿时,心生一计。

这一日,李客在家中读书,乡中里正突然造访,送来一封请柬,邀请李客携公子白一起参加县令举办的杰出乡贤交流会。李客有些纳闷,怎么会想到邀请自己呢?

乡贤会一般邀请乡邻中德行高尚的人一起共商治乡大计,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参会的大部分人都和科举考试有关,不是参加过考试,就是有志于参加考试。此次县令来江油,乡贤们都在揣测他的意图,李客这种与科举无丝毫关系的,按说无论如何也不会收到请柬。

月圆猜到爹爹的困惑,就把那天见到娟萝和阿花的情形讲了一遍,李客才明白了几分。原来这县令假托邀请自己,真正要见的是白儿啊!

李客急忙叫来李白,告知他这件事,询问他的想法。哪知,李白连请柬内容都没细读,就摆摆手说:“哎呀,爹,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儿嘛,县令听到乡亲们都夸我有才,想让我在乡贤大会上也谈谈治乡的建议呗。要我说,这县令还挺开明,不以年龄论英雄!”

李客看着自家儿子这天真的样儿,很是揪心,凭他的直觉,总觉得这不会是一次令人愉悦的宴会。更何况早已听到些关于这位县太爷为人处事的作派,连资历很长的乡贤们向他献计献策,他都会由着性子选择听,又怎么会让一个毛头小子在这种场合发表见解呢?

而此时的李白,沉浸在被大人物赏识的喜悦中,对这次宴会满怀憧憬,全然不能理解爹爹为何要为一张薄薄的请柬发愁。多好的机会,担忧个什么劲儿呀?

宴会当日,李白随李客早早来到里正家,天才少年,所到之处,总也还是会受到些优待的。几位乡绅即便上次在李白那儿碰了钉子,这次见了他,也还是很客气。

远处的二楼上,里正正指着李白给县令邀功呢:“您看这少年,天赋异禀,正是得益于我们青莲乡人杰地灵。读书人之间友好相待,前辈对后辈慷慨提携,充分体现我们这儿乡风旷达啊!”

县令背着手,远远地看着这个白衣少年,模样十分俊朗,举手投足文质彬彬,似乎不如坊间传闻的那么桀骜不逊,难以管制。这样看来,今天完成女儿交给自己的任务也不是什么难事嘛。

话说那天娟萝在河边见过李白的妹妹月圆后,回家就冲到书房,全然不顾父亲正在和乡里的各位官员共议正事,上来就说:“爹,我要让那个李白给我写诗。你帮我问他要首诗吧!”县令断然拒绝:“我刚听说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才华还只是听说,谁知道真假!姑娘家冒冒失失的,成何体统?”

娟萝一听,拽着他的胳膊就开始摇:“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他给我写诗!”“胡闹!你爹堂堂一个县令,难道还要去向一个小毛孩子讨诗吗?”娟萝一听,更不行了,又哭又闹,一副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样子。混乱中,县尉献上一计:“老爷,不如我们过阵子组个局,您把他和他爹一起叫来,当着众人的面开口提一句,他还能不把诗给您乖乖送来?即使到时候他不懂事,难道他爹还不懂事?”县令一听,连夸这是个好主意。

李客带着李白进屋,李白看到县令的第一面就不喜欢。这人眼睛往下垂,总喜欢斜着眼看人,嘴角还总是带着些若有若无轻蔑的笑。没等父子俩落座,县令就来到他面前:“哎呦,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少年吧!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

李白微微一笑,说:“多谢大人夸奖。不敢当。”县令直奔主题:“既然你是少年天才,那我倒要考考你,再过几日便是我家小女十八芳辰,不知可否劳烦少年天才为我家小女作诗助兴啊?”李白平时最讨厌这种写诗助兴的要求,直接开口道:“县令大人,我以为您叫我来,是想听听我对治县的一些建议,我还特意准备了一篇文章,里面有我的一些浅见,您要看看吗?虽说我平日里的确读了些书,但是真没写过为人生日庆贺的诗。只怕写了不能让您满意啊。”

县令一听,脸色一变:“既然都说了是浅见,那就不必看了。今天请你来,没想讨论那么严肃的话题,主要还是想试试你写诗的才能,好让我看看,是不是这青莲乡的乡民们缺少见识,看到一个会写字的就非得嚷着自己家门口出了个天才。”

这下,众乡绅们可沉不住气了,大家议论纷纷,一位长者说道:“白公子,您就作诗一首为县令家的千金助助兴吧,也是一个展现您才华的好机会啊!”其他乡绅纷纷应和,“是啊,不过写一首诗而已,县令让你写你就写嘛!”

李白有些恼,看着县令的眼睛说:“大人,您误会了,我的才华怎样暂且另说,我们青莲乡的乡亲们绝不是您所说的缺乏见识之辈。”

县令挑眉看着李白:“哦?既然如此,作首诗给我看啊?展示一下你的才华。”

李白内心难受极了。早知道是这样,打死都不要来赴宴。李客看到儿子的神态,拍拍李白的肩膀,暗示他要沉住气。然后对县令说:“大人,白儿的确是从未写过为人恭贺诞辰的诗,令千金是您的掌上明珠,他这也是担心写不好,惹您生气。按我说,能否请令千金出阁一见,这样也好让白儿多些思路啊。”

县令挑眉看一眼李客,哼一口气,说道:“我的女儿,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

李客一听,很是尴尬,顿时不知该怎么接。

李白暗暗捏紧了拳头,真想给这个咄咄逼人的县令脸上一拳。但是父亲紧紧地按着他的肩膀,他知道此时不能任性,只能忍着,脸色很难看。

县令一看他没有反抗,更来劲了,说:“看来你也不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嘛。既然你写不出来,那不如听我读一首我作的诗可好啊?”

李白一声不吭。

县令扫他一眼,自顾自地吟出一首在李白看来根本就是狗屁不通的诗,然而讽刺的是,众乡绅都纷纷拍手称赞。

李白很惊讶,也前所未有地困惑,这些读书人平时看起来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为什么在这种时候这么不分是非,虚伪做作。

李白终于憋不住了,他冲县令说道:“大人,您的这种诗我不会写,贵千金生日的庆贺诗我也写不了!这里这么多有才华的前辈,您请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写首诗,都会比我写的更应景。也请您不要强人所难了。”

县令直直地瞪着李白,说道:“哎呀,李大公子真有自知之明,依我所见,在座的各位的确随便哪一位,都比你写得好。可是啊,我家宝贝闺女亲自点名让你写。所以这诗别人还真写不了,就得你写。”

李白郁闷到了极点,索性背过身去,不再理会县令。李客慌忙作揖说:“老爷,不如这样,我带白儿回家去创作,最迟明日就把诗送到您府上。”县令一听,说:“好啊,最好快一些,后天我就要带着家眷启程回县城了。明天无论如何,我要看到李白的诗。”李客连忙答应。

出了堂屋门,李白大步流星往前走,任凭李客在背后呼唤他,都不回头。 他的心中,充满了困惑与愤怒,他不懂,为什么那些读书人要睁眼说瞎话;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忍耐;为什么一定要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儿。他好像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担忧,他觉得自己先前的想法是那么得幼稚可笑,他从未受过今天这样的屈辱,一切都让他难以忍受。

不知不觉中,李白到了河边,暴走了好一段路,他也有些累了。顺势就在河边草地上坐下来,开始想事情。天色早已暗下去,李白不由得裹紧了衣服,一弯新月悬挂在空中,月光洒落在江面上。花草树木上凝结成了一个个细细的小水滴,映着月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抬头望天,月亮从云朵边露出来,像是凉爽的清风生出了爪子,把天空撕开了一道缝;沙洲的水冷沁湿了眉毛。

远处的一艘客船上,传来一阵欢声笑语,不知是谁吹奏起清越的管弦声,给这宁静的月夜平添了几分烟火之气,想必又是一群悠闲的人准备今夜不醉不欢。年少的李白看着这幅画面,终于明了他为何这一次会如此内心痛苦。他满以为他的才华能被有识之士赏识,能听听他精心准备的文章,能拥有一个平台去实现心中的抱负。但是他们,渴望的还是享受荣华富贵的安生日子,逛逛园子听听曲儿,而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他的脑海中,尽是书中读到的那些沙场上奋勇杀敌的故事,尽是想到边塞将士们看到初月时思念家乡的苦楚。内心的侠客情一直涌动,总有一天,他一定会离开这里,惩恶扬善,建功立业。莫名地,这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内心有些激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夜深了,该回家了。爹和娘还在家等待着。

这件事会对李白以后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呢?他又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堂主下回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白十五岁的《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