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姨妈的老屋》

老屋

  姨妈家住在费县梁邱镇孔家汪村。该村南面环山,北面环绕一条小河,地处湖地,土地肥沃。盛产稻谷和莲藕。是解放前大地主李以谨的故乡。

姨妈的家就坐落在地主家的西南方。三间低矮的茅草屋,和地主家的屋相比显得又破又矮。

姨妈自十七岁时嫁到这里。姨夫是该村唯一的徐姓。他的父亲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私塾先生。为人厚道,待人热情,乐助于人,德高望重,和蔼可亲,持家有道。常被有钱人家聘去当教师。他生活简朴,勤劳善良,只可惜老伴因病无钱治疗早逝。

姨夫共兄弟俩。哥哥早年参加“八路军”从医。解放后任兖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因种种原因姨夫没有成材,只能在家务农。姨夫姨妈虽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但彼此间的感情甚笃,恩爱有加。他(她)们共养育了五个孩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住的是由老太爷加固维修过的一座不起眼的老屋。

老屋

因当时的年代兵荒马乱,加之家庭贫困离山又远。村民所建房屋很少用石料。除了有钱人家建房窗台以下用石料外,绝大部分人家都是用当地的土和成泥,加入稻草或麦穰,层层堆砌而成。土墙砌的宽厚结实,宽约有六十公分。一是经济实惠,二是冬暖夏凉,还具有防震的功能。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姨姐姨哥都已长大成人。家中的老屋越来越显得狭小拥挤。此时的老太爷也因积劳成疾,每天服药卧床不起。于某年的冬夜,将姨妈姨夫叫到病榻前。抬起颤抖的右手,吃力地指着老屋的西南角,啊啊啊的想说却又说不出话来就咽了气……

姨夫姨妈和亲人们悲痛万分,并为老太爷简朴地发了丧。

一年后,大姨哥和邻村的姑娘订了婚。同时姨夫姨妈也决定把老屋拆掉,重新建一座新房,为大姨哥结婚做准备。

春暖花开的时候。姨夫买了一盒“金鱼”牌香烟。一大早找到村支书的家,商议建新房的事。

支书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曾是一名退伍军人,中共党员。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爽快的答应了姨夫的请求。

老屋

第二天天刚亮,他就组织村里十几个能工巧匠,各自带着工具,来到了姨夫家帮着破拆老屋。

当大伙将屋内所有家具搬光后,掀掉屋上盖,抽去木料再推倒墙体时,只见有一黑色瓷坛子,从屋墙的西南角滚落下来。随着“叭啦”的声响,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到开裂的坛子上面。只见摔破的坛子里全是银元。约有几百块。“啊?银元!”。有人在叫喊。不一会,就被在场的人抢了个精光。就在这时支书来到了。当他了解刚发生的事情后,立即让所有的人都不能离开。并大声地说:“今天大伙都是自愿为老徐家帮着拆房的,我们都是本村人,并且关系都很好。在我们村都知道,徐老太爷是个文化人。他生前节俭积攒了部分财富。咱们要凭良心,谁也不能拿走一块银元。

黑瓷坛子

都拿出来放到原来的地方!不然我马上到派出所去报案。别忘了,私抢他人的财物是违法的!请大家自觉”。

话音刚落,在场的人就你三十几块,他五十几块地将几百块银元全部放回到破坛子旁。

站在院子中间的姨夫,看到这种场景,憨厚老实的他被感动的热泪横流,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此刻他内心在想:“老父亲临终的时候,为何手指着西墙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这都是他老人家一辈子省吃俭用,一生节俭所留下的财富啊?……

根据当时国家金融界的有关规定。银元可以兑换等值的人民币。于是,姨夫就到当地的农业银行,说明来意后,共兑换了几百块钱。不但绰绰有余地建起了新房,还偿还了部分债务。又为大姨哥娶了个美丽贤惠的媳妇,真可谓双喜临门。

通过此事更见证了邻俚之间的相互信任、诚实、和谐、友善……

事情虽然已过几十年。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九八五年十月份,姨夫在干农活时不慎摔倒。造成颅内损伤医治无效,于当天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还好。今天已九十三岁高龄的姨妈仍健在。她老人家仍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生活安康。致此,衷心的祝愿敬爱的姨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更添海屋筹…………

更添海屋筹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散文《姨妈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