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薄的代价

说也奇怪,历史上的公孙鞅为秦变法,使秦国富民强,七国之中"重于九鼎大闾",可以说是功绩卓著、成就斐然了。可他车裂的时候,国内的百姓的反应却是:"秦人不怜",也就是说秦国的人并不同情、怜悯他。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从人品来说,公孙鞅赏罚分明,大公无私,也算得上是人民的好公仆了,秦人是应当没有理由不爱他的,至少对他的惨死也应该掬一把同情的眼泪吧!

可秦人眼泪没有,有的只是不怜!

难道是秦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其实不然,问题出在公孙鞅性格上,他为人太刻薄,历史上记载说他:"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刻薄少恩惠,不是以德化民,而是靠严刑峻法来逼迫就范。换句俗话就是强扭瓜,羊不喝水你强按头,那么天怒人怨就是可想象的了。

说起刻薄,我们先得把刻薄的含义搞清,字典上说,"刻薄"即冷酷无情,过分的苛求。再看公孙鞅,太子犯法,给其两位老师分别施以濞刑、刖刑,我们先不讨论,学生犯法可不可以咎其师长,单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刑法也太残忍,对上层达官贵人尚且如此刻薄,那么对稍有过错的黔首来说,那就要“动辄得咎”了。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作风一如商公的,那就是雍正皇帝,说起雍正的朝乾夕惕,躬身勤政、锐意改革,自不消说,早已在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一些史学家讴歌不已,但在民众的眼里,与康乾二帝相比,他却总是声名狼籍,为人不齿。原因就是刻薄,屠兄杀弟,戮有功之臣.....或者简直就是刻毒。

都算得上杰出的改革家,死后都一样为民众所诋毁,这一切都不得不发人以深省,给人以启迪。

孔夫子说:“纣非如是之不善也,是故君子恶居下流,则天下恶名尽得焉”历史上的纣王据记载:"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才干武略可谓不凡,可他的残暴遮盖了他的优点,所谓“大节有亏,其余皆不足取”优点也就难为外人道了。

同样,刻薄也算是大节,堕入这样的恶道,令谁再有才略也难免"身后骂名滚滚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薄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