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感悟

行是知之始

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但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先生的话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那就是他一直坚持的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说的是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必须途径,“知是行之成”恰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其实从陶行知先生的改名轶事中也可以看到他对知识、对哲学的追求,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俊,年轻时因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改名为陶知行,后来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意义,于是改名“陶行知”。是以,先行才能后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唯一基础”,在几千年前的《墨经》上也提出了人们获得知识的三种方法: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到的,或由师友口传,或有书本传达,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待知识的态度和方法大概多数处在使用在亲知与闻知的阶段,而且亲之与闻知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配合的。单独割裂了这两种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习的效果必定不好。过于侧重某一方面则会走向极端:过于强调亲知,效率不会太高,如果我们什么事都让学生去探索,去实践,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连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而且亲知有时还会走向误区,并非是一种明智的学习方法。过于强调闻知,最终会落入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终还是不能有效应用和解决处理问题。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对于教学来说,最终还应该落脚到其最根本的东西---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