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3】

      几年来,习惯了每每读书后用导图记录笔记,很多人对此不解。比如:为什么一定用这种笔记方式?有些书可以不用记笔记?用导图多浪费时间啊?提出问题的人都有各自的擅长与困扰,我们的选择只是适合自己的方式,所以对于笔记形式的选择我觉得因人而异,读书也未必一定要有笔记,也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笔记记录。因为有些书是需要品味的,有些书需要去动手,有些书需要压在枕边……所以何必纠结于笔记术这一点小事上呢?

      我用导图记录读书笔记是一种生活习惯,因为我喜欢掷地有声,岁月留痕。用导图记录完毕,我也未必去翻看,我只是记录下来那个时刻的自己,那个自己的认知水平、思考方式,对于我来说,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读书的一部分。

      我用导图记录读书笔记是一种思维习惯,因为我喜欢用各种方式与作者交流。有时候,我会先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做法,记录在案,然后在去请教作者,看看他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也会向作者提出我的问题,单刀直入寻找答案;有时候,我什么都不问,信由作者领着我到处游荡,星星点点也是光芒;有时候,我也会固执倔强,直接表达我不喜欢你的书,可是人会变;有时候,我觉得作者太高深了,我就会心生敬畏,走进去或者走出来,给自己一段时间来成长再相会;有时候,我觉得读书也要靠缘分与随意。



      前段时间阅读岸见一郎《老去的勇气》,我习惯于在确定阅读书目之后就在纸上画出中心图,有时候也会随意画出主干、分支线条,随着自己的心绪任意的画,没有结构,也我没有逻辑。画好以后,就去读书。合上书,再回到页面,去思考如何把囊中之物跃然纸上?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说其有趣,原因有三:

      第一,我与作者同频共振,我相信我的预知可以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过程,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阅读带来最大的好处,而不是你记住了什么;

      第二,打破原有模式,拎出属于自己的框架和体系,冲破迷信、相信科学,慢慢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

    第三,水平思考聚合垂直思考,功力翻倍,读者可以凭借笔记实现孙悟空七十二变,变成“作者”、“评论者”、“师者”、“比较者”、“践行者”……总之,些许改变,就变成了不一样的读者。



      其实这一种读书方法像极了渡边康弘的共振阅读法,利用人与书的相互吸引、正念、积极主动而爱上阅读。由被动走向主动,这就是最美的精进。清晨,每个拿起书的人都有着明确的目标,都是借助书籍而实现终身成长的自我教育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读书就够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