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一样_第三十八章_上德不德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推敲]

 
  1.礼:古人认为人与其它人、事、物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因此形成各种形式繁杂的规矩。比如孔子的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就是君主应该有君主的样子,臣子应该有臣子的样子,父亲应该有父亲的样子,子女应该有子女的样子,不敢越雷池一步。
  2.攘臂:“攘”,推攘。“攘臂”,《史记·苏秦列传》曰“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指捋起袖子,准备来一场说干就干的暴力冲突。
  3.扔:《广雅》“扔,引也”。与今义不同,古代的“扔”,指牵引,相当于现代的“拉”。
  4.前识者:“识”,指已经认识的。比如“识字”。
  “前识者”,指前面已经说过,大家已经认识到的,从“上德不德”到“失义而后礼”之间的这部分内容。
  5.道之华:“华”,指“花”。再次强调。以植物作比喻,“道”相当于种子,“德”相当于树根,“仁”相当于树干,“义”相当于树枝,“礼”相当于树枝上的花。越伸展,越脆弱,越经不起风雨。“道之华”,很明显就是“礼”。花再向外延伸,就只剩空气了。假大空。所以,“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意译]

 
  上品的德,无所谓“德”,所以有德。下品的德,整天把“德”挂在嘴边,所以没有德。
  上品的德,无为,也没有表现,下品的德,有为,故意表现。
  上品的仁,有所表现,但无意表现它的“仁”。
  上品的义,故意表现,并强调它的“义”。
  上品的礼,故意表现,得不到回应时,就动用暴力手段要求人们回应。
  所以人们遗忘了道,才有了德,遗忘了德,才有了仁,遗忘了仁,才有了义,遗忘了义,才有了礼。所谓的礼,是忠实与诚信不足的产物,是秩序混乱的开端。前面已经让大家认识到的,这个礼,只不过是道这颗种子长出来的花,是愚昧的肇始。
  因此,大丈夫立身于它的根本,不进居它的末稍。立身于它的实质,不进居它的浮华。
  所以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不一样_第三十八章_上德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