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自己

        母亲想吃水果,我便带着她到最近的水果摊,刚想叫老板就被她小声制止了:“别在这儿买,太贵了,去那边。”我以为是另一家水果摊,没想到她领着我直奔百果园。众所周知,这可是大牌子,怎么会更便宜呢?原来母亲天天路过这儿,看到门口卖特价库尔勒香梨:3.99元一斤。我没注意到,直接往里面走,问收银员能不能用工会发的蛋糕券。母亲以为我要付款,着急地冲上来扯着我的衣服,让我别买其它的,就买这个梨子。她还用蹩脚的普通话对店员说:“太贵了,我们不买。”弄得人家一愣一愣的。


       母亲真的买不起这里的水果吗?偶尔吃一两次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她的工资虽然不高,但如果她想得开,稍微大方一点并不会损害谁的利益。要知道,儿女们没有人找她要钱,还不时地给她一些孝心。父亲并不同意她出来打工,她留在家里养老也完全可以心安理得。苦了一辈子,如今都快六十岁了,享点福又怎么啦?可是她不,执意要出来挣钱,又执意不肯多花一分钱。无论我们给她买什么,她拿到手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得花多少钱哟!”   

       母亲大半辈子过的都是乡下的苦日子,过度的省吃俭用已经她的深入骨髓。大概是对钱太缺乏安全感了,她总是在做储备、收集的工作,极少愿意犒劳下自己。享受生活从来没有出现在她的人生字典里,即便在大城市里待了几年,她依旧活得像个村里人。换句话说,是她从前的人生经历造就了现在的她,苦水里长大,把苦日子当成最正常的日子。母亲大概永远都不会反思自己这样活好不好,是否需要像城里人那样活着。


        母亲的生活在我眼中显然是有很多问题的,然而我的生活在同事眼中何尝不是类似的呢?我舍不得花过多的钱去投资自己的形象,甚至连考驾照都一拖再拖,名牌包包就更不用说了。作为老师,保持朴素的风格固然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连起码的得体都不能保证,那就有些矫枉过正了。在这城市生活了七八年,我到底更像村里人还是城市人,毫无疑问是前者,因为我没有克服曾经的生活施加在我身上的巨大惯性。 这不仅是消费理念,还包括为人处世的方法,对自我的态度等等。

        周五回来情绪不太好,跟一位家长在学生作业上的留言有关。她原本是针对孩子写的反思说不能老是贬低自己,我敏感地领悟为这是对我布置此项作业的不满。暂且不说家长的用意,单就追溯我让孩子写反思的根本原因来说,我是把对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投射到了学生身上。这是我一直没有注意到的。为了彻底改变命运,我对学业寄予了全部的希望,发现自己有一点没做好就无限自责内疚。可怕的是我不仅这样对自己,还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周围人。 最近也在分析自己的性格和心理,为的是了解自己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我的胆小怕事、害羞怯弱、犹豫不决,当然也包括规规矩矩、待人真诚,到底是如何被造就的,实在值得好好研究下。

                                                                                                         2021年3月13日星期六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