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初中必读书目清单)
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一语惊四座!虽然温儒敏教授随后做出了解释,但语文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之后三年,“部编本”陆续推向全国使用,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一起来看一下!
语文课本一年级就有《论语》
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2019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
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
2018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都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
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网友们纷纷感慨,“幸亏毕业的早!”
那中考是什么情况呢?2018年苏州中考语文结束,有媒体做了调查:
考生表示今年语文作文题型新颖,考前刷题对语文发挥作用并不明显。尤其名著阅读,一些家长表示“有点偏向高中的出题方向了”。
最拉分数的学科变成了语文
过去,都说理科容易拉开分数,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
语文,拉分容易提分难,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且未来语文的地位仍将上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从小学入学起即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教育部告知:别打无准备之仗
其实,对于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家长们来说,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
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那么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
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
中高考语文会难在哪里?
01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大。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现代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许不多,但是阅读起来很费时间。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住重点的能力。只要阅读速度慢,肯定做不完卷子。
02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
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例如,相对简单的是这样的题目:
该题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与情节的识记。
而在未来,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到更多的细节,或者是对比分析人物,让孩子谈谈对主人翁的个性化感悟;或是结合给出的具体片段内容,鉴赏评价人物或者作品语言特色;或者是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种写作风格等等。
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示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03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
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占了语文分数的30%。
所以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而这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完成。
“大语文”成未来教育趋势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会增加阅读量,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会增加。阅读量少、语文水平欠佳,都会使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会出现考生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你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语文如此重要,该怎么学?
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语文是最难学好的一个科目,也是见效最慢的科目,更是对教师功力要求最高的科目。
新教材普及以后,语文的考试范围就是这样的↓↓
介绍六个学好语文的方法,大家且学且珍惜。
1、勤阅读,读好书,读经典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好课堂上用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读好书、读经典。娱乐化的浅层次阅读是无效的。
一位语文名师曾经说过:
学语文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也救不了你。没时间阅读怎么办?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
从小学阶段培养阅读习惯,一旦阅读习惯养成,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根本不用家长督促,他们自动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2、勤做阅读笔记
不但要阅读,还要有效阅读。做读书笔记是有效阅读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阅读批注。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
a.摘抄、摘录;
b.做卡片;
c.提要钩玄;
d.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
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一定要让孩子大量朗读、背诵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通过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都能被体会出来。背诵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牢记于心。
5、勤于分享、探讨
要学好语文,还要学会分享。现在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分享、互动和探讨的平台。
如通过互联网的提问、远程教育学习网站的在线答疑、论坛发贴等等。语文名师郭初阳老师在《如何精读一本书》讲座中曾经有个很好的建议就是,一本书读完以后,去豆瓣发帖,和网友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分享出来。还可以多看看其他网友的阅读感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互联网是双刃剑,人家用来打游戏、刷视频,学霸却可以用来让自己的阅读水平突飞猛进。
6、勤于练笔、写日记
语文考试的大头是写作,也是今后孩子一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勤写。
比如,坚持写日记就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日记还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写得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但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
写作和阅读一样,一旦形成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更是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出口。
7、重视古诗词、文言文的背诵和阅读
语文改革增加最多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也是国家倡导复兴传统文化的标志。平时要多读多背古文古诗词,让古风古韵耳濡目染成为习惯,不仅会大幅度提升语文成绩,中华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更会为孩子奠定人生格局。
重庆巨匠汇教育是一家正规的初高中课外培训机构,暑期前特针对小学毕业生推出作文、阅读专项训练课程,本周六(6.13号)开始每周六可到本校免费学习一个半小时,作业也可以在本校由老师一对一辅导,全程免费,家长可联系学校老师
联系电话:
15730222885 何老师;
18996101707 黄老师;
13594740452 陈老师;
17860519729 潘老师。
初中各年级必读书目(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