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大一的时候,那时候和室友在网上搜索了必看的100部电影清单,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对这部电影的标签是“喜剧片”,观影时仅仅像个看客一样在看故事,没有过多的思考,也没有想过要去思考。后来当每次无聊消遣的时候,总会把这部电影翻出来再看一遍,每一次的感受都所有不同,这其中或多或少有过思考,但也只是转瞬即逝,从未深入的、系统性的捋一遍。最近再次重温这部电影,触动还是蛮大的,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写在前面

        整部影片围绕三个性格与家庭环境迥然不同的学生在帝国理工学院的学习生活展开。在影片一开始兰彻就用自己的行动抗议了对学长表示尊重的活动,又在新生大会上对校长的问题提出了疑问。他一出场,就用自己的方式挑战了这所学院多年保持下来的权威。放到现在,相信我们绝大多数人也不敢做出这样的事。课堂上,教授问兰彻“机械装置”的定义,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后,教授却将他轰出了教室。当另一位同学发明无人机的课题被校长用尖酸刻薄的否定后,他在背后默默的帮助无人机起飞。他鼓励法罕勇敢的追求梦想,鼓励拉加放下思想的包袱和身上的重担,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包括那位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的校长。他聪明果敢,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他热爱学习、发自内心的喜欢机械工程,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说出实话,他重情重义、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他近乎完美,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型一样,想要成为却又很难成为的那类人。

        法罕,热爱野生动物摄影却选择遵从父母的意愿学习自己并不喜欢的机械工程,并按照父母的期许成为一名工程师。从小带着父母期许的他默默的埋藏了自己的梦想,装在书包里好几年的推荐信也从不敢邮寄出去。你说他懦弱,不敢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你说他没有主见,一味听从父母的安排和规划。我想说,他就是我们中某类人的一个缩影。当身上背负着父母的期许,不忍看到为自己付出很多心血的父母失望,就只能默默埋藏自己的梦想,背负着父母的期望一直往前走,成为他们想要自己成为的人,不敢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可是,这是他自己的人生呀,尽管身上的期许再大,也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人生才会感到快乐和精彩。

   

        拉加,相比法罕的小康之家,他的家庭要糟糕许多,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怨妇一样的母亲,大龄待嫁的姐姐,他的家庭只有黑白色,而他仿佛就是那一抹希望的彩色,这个家庭的一颗救命稻草。他的生活充满了恐惧,为考试担忧、为姐姐的嫁妆担忧、为工作担忧。当校长勒令退学后,无法承受压力的他选择自杀,选择了逃避。而在昏迷的过程中,免费的一公斤秋葵或是一斤奶酪就能将他唤醒。摔断了十六根肋骨,才让他真正的站了起来,真正的明白了“总是担忧明天,那怎么可能会过好今天”这个道理。是的,面对恐惧时,正视自己的问题,扔掉手上的一个个戒指,找到自己的人生态度,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要始终相信all is well。

     

        其实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三人的友情。为了拉加通过考试而去偷试卷的兰彻和法罕;在被校长告知在退学和举报兰彻之间选择时,而选择跳楼的拉加;当看到找到工作的拉加,说服父亲的法罕时,转过身悄悄抹眼泪的兰彻。即便不知彼此身在何处,见面也遥遥无期,却珍惜朋友的一切付出与收获。对朋友的作品如数家珍,发自心底的为朋友感到自豪。真正的友情从来都是互相分享和珍惜,而不是指责和索取。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都能在法罕和拉加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为了父母的期许而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而时常陷入忧虑,担忧明天,虚度今天。也许我们身边并没有像兰彻这样完美的朋友帮助我们,但我们依然要向法罕一样,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生活和梦想。要像拉加一样克服内心的恐惧,战胜自己。不要担忧明天,努力的过好今天,要始终相信:all is well!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