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能够留给这个世界,或者被这个世界所铭记的。
一个老爷爷用一块蓝色的布料为他的小孙子约瑟缝制了一个温暖、舒服的毯子。随着时光的流逝,毯子变旧了,爷爷又把它缝制成孙子的一件合身帅气的外套。直到后来,这块料子被爷爷越变越小,小成了一颗纽扣,可是最后,纽扣也丢了,约瑟便把这个过程写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当我带着孩子在黄昏里的阳台上一起读完这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绘本时,眼眶是湿润的,内心涌动着平和的喜悦。
因为,它让我想到了写作对一个普通人--亦如我这样的普通人的意义。
什么是普通人呢?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
(1) 与任何集团无利害关系或成员关系的人
(2) 与特殊阶级有别的社会群众
(3) 一般人
(4) 尤其被视为缺乏个性或社会责任心,其老一套思想乃来自报纸、电视一类的宣传工具,而且易被经济、社会或文化界的上层人士所操纵的芸芸众生的典型
(5) 公众或社会的成员
虽然我对这个解释有些不认同,但是我基本确定自己的确不是一个特殊的人,不仅不特殊,而且还非常普通,普通到大概就如这尘世间的一粒沙,一棵草,或者一朵云吧。
为了确定我的文字能不能称得上写作,我又特地去查了关于写作的定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简单来说,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一字一句敲打出来的这些文字勉强算是写作吧。虽然写作在许多人听起来似乎是很高端上档次的事情。
那么,我想我是有足够的资格来思考“写作对于一个普通人的意义”这样的问题的。
这个问题从我开始在上正儿八经的写下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就无数次地冒出来。都在什么时候呢?
在我每天要面对一大堆繁琐的工作,只能利用早晨5点到7点来写作的时候;
在我心情沮丧,却又不能把种种沮丧真诚地诉诸于文字,让那样的坏情绪和阴暗面肆无忌惮地暴露出来从而让内心变得平和的时候;
在我突然醒悟到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写作,却也不能帮我涨工资去改善物质生活的时候;
……
在我决定开始去试着写作的时候,曾经也狂妄自大地想过:嗯,说不准儿哪天我也可以成为作家呢!或者又说不准儿我也可以以写作为生呢!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可千万别嘲讽我啊,毕竟我也是一个害羞的人,能大胆地说出这样大言不惭的话可真是不容易呢!
可是后来,随着我对写作这个职业的了解,对这个世界思考的深入,对自身各种素质的评估后,就基本打消了写作之初的这种想法,比如,阅历的匮乏,认知的浅薄,思想的肤浅,不会生出翅膀的想象力……这些因素也许让我穷尽毕生的精力也无法到达一个作家的高度。
当我认清了这个事实的时候,内心反而坦然了许多,再坐在电脑前的时候内心少了一些焦虑,更多的是在一点一滴的记录中能够真诚面对自己的平和以及喜悦。
虽然有过迷茫,怀疑,沮丧,甚至退缩,但是一直没有放弃过。
写作慢慢成为了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它所延伸出的深层次阅读和思考让我开始抽丝剥茧般地去认知这个世界,他人以及自己。
原本这个在我眼里混沌一片的世界仿佛慢慢清晰起来,有了界限,有了颜色,有了各自的因果和意义。
原本内心里那个模糊的自己也逐渐有了线条,有了轮廓,有了独特的想法和深入地思考能力。
那个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写作的保姆范雨素说,“活着,总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情。”
和吃饭无关的事情是什么呢?我想那是一种精神的需求,以及与之伴随而生的灵魂的喜悦和宁静。写作,应该算是吧!
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我想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我终是接受了自己的普通和平凡,于我而言,写作便是享受平凡的一种方式。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绘本,都是平常的日子,平常的东西,平常的人。那个平凡的老爷爷不仅是在剪裁一块布料,更是在精心“剪裁”和“缝制”一家人的幸福和快乐。而小孙子约瑟又用文字把一份普通变成了永远的幸福,并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要不然我也不会在阅读的时候感动得湿了眼眶呢!
作家六六曾经说,“哪怕生活是一片荒芜,我也要把它编织成锦绣繁花。”
我想,写作便能够让荒芜的生活开出花来,让一个平凡人的普普通通的喜怒哀乐变成足以铭刻在心间的永永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