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好!但不能是又一个医改!

不是江西人,不懂江西事!

世间有一帮傻逼,穷酸的要命,就连让老人享受晚年甚至于给老人治病和养活老人的钱的都没有,偏偏要在亲人死去后,借钱、负债、花光好不容易的积蓄,也要痛痛快快的奢侈一把。

所谓将丧事办得风风光光,请来腰鼓队、音乐队、哭丧队、杂耍活儿、扰邻大喇叭、各式各样,夸张表演,轮番上阵,尤其所谓引礼先生,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哪怕凌晨、下半夜,也不允许你睡觉,驱赶着在丧亲之痛下已经不堪承受的人们下跪、跪拜、转圈,展示着各自的必须的孝义之心……完全就是花钱买罪受!这些服务活动,绝对没有一种不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价格,没有一种是便宜的,也没有一种是有意义的。

亲友戚族,几百号人马,光是吃吃喝喝,就是好几天,大肆铺张浪费,吃不了、吃不完的饭菜酒水,一桌桌的倒掉,尽拿死人的事儿折腾活人!

这一切,做作、虚伪的让人呕吐,而且吐出的是血!

我小时候的一个同桌,爸爸死了,妈妈就在这种丧礼之中被活活折腾死,成了孤儿,并因此失学。而这样被活活折腾死的,绝不是个例!

相互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一代比一代傻逼!

这样一种傻逼文化,也是互害文化。同时,它又有着暴力的、强制性的一面。处于这种文化环境之中,所有人都成了施暴者,同时又是暴力的受害者,所有人都是虐待狂。哪怕你是一个聪明人,一个叛逆分子,但是你不跟着一起傻逼还真就不行。如果你不肯驯服于它,大家都会对你同仇敌忾,一起来瞧不起你,还会给你扣上各种可怕的帽子,如不仁不义、不孝,似乎以此为依据,从此他们自豪的占领了道德高地,并生活在道德优越感之中,而你,从此只能低人一等,只是一个人人唾弃的罪人,几乎已经不配为人了。所以,这么一种文化,能够延续至今,长盛不衰,已经传承、互害了数千年,并将继续为祸人间。

在江西,要创办一个企业是很为难的,因为土地的获取不是一件易事。到处是这帮人埋下的风水宝地,你拿不出大把银子,甚至你若没有权势在后给你撑腰杆子,是没法后来者居上的。这就形成一种趋势,只有那些官商结合的很好的企业家,才能在此兴旺。而这就带来一种影响,不可谓不坏!对于整个地区的发展,都是有着消极意义的。因为官商结合的企业家,从来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若能禁止这一切,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不是没有道理!

中国文化是治人以治事,是官本位,西方文化是治事以治人,是效率本位,以效率为本。文化往往成为我们的思维局限性,在我们理解经典文献时,也会体现出这种思维局限性。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孔安国对此的解说:“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

宋代大儒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对此的注释:“慎终者,丧尽其礼。 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 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
自古孔安国和朱熹对此的理解,被后人尊崇为对此话的唯一的理解,祸国殃民,贻害无穷,以至于世世代代的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知道这句话的本意中,还包含着更为深远、深刻的意义。

固然,孔安国和朱熹也不会故意歪曲曾子的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

《孟子》: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效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荀子》:“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还有孔子的意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可见,孔安国和朱熹这样解释,在孝道这一层面而言,实际是符合曾子的本意的。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孝道,尤其是丧祭之礼这一层面去理解。

从以下例句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为深远、深刻的意义。

(一) 慎终

《礼记•内则》:“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之身终,终身者也,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爱亦爱之,父母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人乎!”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

《尚书•仲虺之诰》:慎厥终,惟其始。

《尚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老子《道德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荀子》:“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二) 追远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五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

可是一代代的傻逼偏偏不从好的方面去理解所谓的“慎终追远”。他们所继承的,就是一种文化糟粕!

二程:“送死,天下之至重!”

至重到什么程度?看看帝王将相、“地主老财”们的丧葬遗址就行了。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将大量财富随死者埋藏在地下的传统习俗,这种传统习俗的影响,实际非常的深远!古人卖身葬父,还被扣上荣耀的光环,就为了一场毫无意义的葬礼,当一辈子的性奴、贱奴,这是何等样的悲剧!?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骂人可以促使进步。人称益友、损友,这标准就是敢不敢骂人。往往一味奉承、阿谀的,就是包藏祸心、乐观其败而已。

我从小就是被人骂大的。我不敢想象:如果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骂我,我会成长为什么模样?骂是一种教育,一种规劝,一种爱护。

别人搞什么我都想要骂几句,但对于殡葬改革,我不是很想骂人。

在我看来:人死了就应该烧成灰,而人类骨灰,就应该撒在树下,守陵人,就应该成为守林人。如果,每一个人死后都能成就一棵参天大树,不出百年,地球上就能新造近百亿棵树木的森林。至于,圈来一块地皮,囤积居奇,卖给死人,让活人出钱,除此以外,也是各种花样,单是骨灰盒,就是价钱高于成本几十倍、几百倍,那就更是大奸大恶,后世一万代都要遭报应,必然是残疾痴呆傻逼不可胜数!不过,继承了文化糟粕的全民愚蠢,实际才是中国最大的权力,远大于官权。要逆转这一切,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殡葬改革好!但不能是又一个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