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是一场认知的游戏

  前几天朋友过生日,发信息祝福,但是发现越是年龄大的朋友对生日越“麻木”,我问起一个同事打算怎么过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不就是和家人聚一下,然后吃顿饭而已么?这种回答仿佛让我觉得他在履行一个程序一般的“例行公事”。我觉得慢慢的,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觉知。

      生活当中有许多值得我留恋庆祝的事情,我觉得似乎也逐渐的淡去,就好像过年,我再也找寻不到儿时的那种兴奋和冲动的幸福感了。取而代之的反而是有些淡淡的忧伤与烦恼,对即将而来的走亲访友还有一丝丝的忧虑。看着父母在家里操持家务洗衣做饭帮忙带孩子的场景,我似乎早已经习以为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无法感知,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重复单调,偶尔被孩子的吵闹哭泣打断自己的思路,这些都已经构思出来了自己日常生活大致的轮廓。每天的上班下班,感觉工作就是这样,直到每月发工资的时候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期待然后接着又进入新的一轮的无聊......这些我描述的都是我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体验过的生活,也是曾经我阶段性的一些感受,我想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这个里面,而且都是正在进行时,而我却把它们作为了过去式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在做一场认知的游戏,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而已,不同的认知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结果,你会发现同样环境中的人会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乐观有的悲观,这些其实都是取决于人的认知而已,认知又因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经历不同造成。我非常崇敬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世界观里面,人生就是一次灵魂的旅行,他说,每个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让自己的灵魂在离开的时候比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更加高尚那么一点。实际上他的哲学观点就是认知,灵魂的旅程就是认知 与心性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这个是我们需要追寻的境界,而这一切会与物质有关系,但绝不是以物质为目的。

      我同时也非常佩服西方哲学对人生的高度提炼,我记得有一个位西方哲学家说过:人在这个世界上就两件事需要做:第一让自己幸福,第二让别人幸福。我仔细品味了一下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这也契合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精神,《大学》曾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是以修身为本。这个所谓的让自己幸福不就是修养好自己么?所以智慧在顶层来看其实都是高度出奇的一致,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提升自己的心性,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但这还是取决于自我认知的改变。在修身做好之后,如果有机会有能力,再考虑帮助别人,让别人幸福,帮人的心是时刻要具备的,其实不要说自己能力不够的话,这样说就是认知错误,每个人都分能力大小,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尽到自己的一份心力去帮助别人,正所谓大有大的帮法,小有小的帮法,关键是用心。就好像管理者,我对管理者的定义就是帮助人的心性不断提升成长的人,把事情做好只是基本要求而已,也是结果,但是帮助人的心性成长,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帮助灵魂层面的认知提升,这个才是管理的使命与本质,这个与自己的职务高低其实并无关系,你要相信自己,你永远都有可以帮助的人。

      所以改变自己的认知是关键,我们在不断的老去过程当中我们的内心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对我们意义重大,我们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意义重大,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希望周围的人对我们是什么样的认知感受意义重大,这一切都是成为我们人格轮廓中的构思线条,而怎么画好他,其实笔在我们自己手中。我重新审视人生,觉得工作是帮助我学习新知的平台,提升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过节过生日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都是和亲朋好友聚会的好机会,想想这些朋友如果离你而去你会觉得失去什么意义?父母亲每天的身影成为了我的期盼,孩子的吵闹成为了悦耳的提醒,这一切都是幸福的声音,他在告诉我自己,我正拥有着一切,而我更应该懂得在失去之前更好的珍惜。所有的认知你改变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也正在改变着。

        写下这篇文章,献给那些还依然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其实所谓的痛苦都是自我的认知偏见造成的,放下偏见,走出来,相信我这一切都可以做到,其实生活当中其实处处都是美好,是美好还是痛苦完全取决于你的认知而已,记住:人生不过就是一场认知的游戏。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不过是一场认知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