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难点: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激趣法、信息提炼法、讨论探究法、对比质疑法、语言赏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方式1情景激趣,图片欣赏,思考: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大家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样。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而寻求第二种答案的就要依赖创造性思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议论文《谈创造性思维》。

      方式2文体知识导入: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天要讲那篇文章吗?《谈创造性思维》。对,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美国实业家迦费因格的一篇议论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探究内容,理清思路,掌握归纳论点的方法。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它是文章的论点吗?不是论点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文章议论的话题,即论题。论题不是论点。但论点一定包含论题。举例。

《敬业与乐业》题目是论题,论点是: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开头

《怀疑与学问》题目是论题,论点是:学则需疑。那么本课的论点是什么?开头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题目或中间。

《论教养》题目是论题,论点是: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结尾

学生总结论点出现的地方: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总结归纳。

2、通读全文吗,理清作者的论述的内容和论证思路,归纳总结论点。

(1)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论述了那几个问题?(关注过渡段,设问句)

明确:创造性思维需要的要素。富有创造力的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明确:汲取知识、活用知识、持之以恒。留意细小的想法、自信。

(3)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4)作者一开篇就谈论创造性思维了吗?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由这个问题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或观点?

明确: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探求问题是要做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5)根据以上分析,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提出问题(1-3)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分析分题(4-12)怎样做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要素和是否具有创造力的两种人的区别)

得出结论(13)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并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关键所在。

(6)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努力做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7)有人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明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是文章要论述的本质问题,而是知道人们面对这一事实、这一现象时应该怎么办。这个“怎么办”就有了明显的主张性,即论者对公众的希望、要求、期盼等心理意愿。

三、探究论证方法,理清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把握作者论证的严密性。

1、提问有关议论的文体知识,主要介绍回顾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让学生说说课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以约翰.古登贝尔克将两种机械合起来创造新机器为例,论证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以罗兰.布歇内尔带来游戏机革命为例,论证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这两个例子能不能删掉其中一个,为什么?第一个侧重于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第二个则侧重于探求新事物的意识。

2、下面这则材料能否替换文章约翰古登贝尔的列子,为什么?

约翰古登贝尔制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研制成功了油脂性印刷油墨,还设计出了金属活字的铸字盒和冲压字模。约翰古登贝尔用这种印刷机,印刷出了《圣经》等书籍。此后,书籍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书,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书籍得到了广泛传播。印刷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明确:不能替换。文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将原来毫不相干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笔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印证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而给出的材料主要介绍了约翰古登贝尔发明的活字印刷机在欧洲产生的影响,与课文论点毫无关系。

3、为什么说“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1)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3)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4)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5)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沐浴时,看到自己身体入水后,水面上升并缓缓向外溢出的现象,通过直觉思维,想到揭穿“金冠之谜”的方法,继而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后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

(6)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说,是从苹果落地的小想法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说他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

总结:材料服务于观点,材料证明观点,二者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典型的事例可以具体有力地证明文中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

方式一: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论述“业精于勤”的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三则材料作为论据,请你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比较好?为什么?

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材料二:张浩同学曾一度放松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这一学期以来,在师生的帮助下,他开始勤奋学习,并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他都当天完成。他坚持不懈,成绩迅速提高了。

材料三: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常看着看着连吃饭都忘了吃。

明确:

材料一侧重于“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

材料二侧重于“今日事今日毕”,才能取得好成绩。

材料三才是强调“勤奋”的问题。

方式二: 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方式三:例:

    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生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请仿照例句,再写两个。

总结全文: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谈创造性思维》探讨了阅读议论文的一些方法:

关注标题明确议论话题          关注每段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关注论证思路归纳中心论点    关注材料明确论证方法        关注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体会论证的严密性。

教师寄语: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都有赖于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可见创造性思维,在当代社会是必须培养的一种思维能力。

2、“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人”,愿同学们做一个有民族担当有创新精神的快乐中国人。

作业超市:1、完成所配发议论文训练题中关于“中心论点是什么”的所有习题。

2、为本课中提到的创造性思维具备的五个要素各举一个确切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3、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和知识积累出发,列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现象和例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