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上映21年的格局,用“色彩”还原真相,深度解读何为英雄

一种态度 一种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壶老酒 一部电影 一个知己,文章原创,欢迎品影。

21年前,张艺谋说了一个谎,拍了这部颇具争议的《英雄》,但国师说谎的目的是为了迷惑当年海外各大电影节的评委。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国人反而还被蒙在鼓里,品影在下带你彻底解密国师这盘英雄迷局。

为什么说张艺谋在撒谎?看开篇的英文字幕,20年前我上中学时也被骗了,觉得把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寥寥几个单词就一笔带过,还有谭盾大师的配乐加持,好洋气、好国际化。

译文重点如下 :残暴的秦王征服了六国,统一的天下,他也因此被视为其它六国的共同敌人,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刺秦传说的记载。


但21年后再看,发现国师的障眼法之高明,故意用东方古国的神秘感,结合英文的铺垫再加上片名是当时好莱坞文化中最流行的一个词 —— hero。这就像在面试中,先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好评,然后是严谨的历史还原,秦国士兵黑色的铠甲、黑色的战车以及秦国的黑砖黑瓦。

民间传说是秦人的祖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是主管北方的天帝,也称黑帝。真实历史记载中,秦国的贵族确实喜好黑色,而颜色也是品影破解《英雄》迷局的关键。

众所周知《英雄》这部电影,张艺谋在镜头中运用了大量醒目的颜色,每一种色彩都有各自的隐喻,但想要看懂英雄,必须记住一条原则 —— 唯有黑白两色才是真相

有了黑白为指引,后面的故事就会顺畅许多,身着黑衣的无名以及黑白为主色调的大殿说明故事一开始是真实的,无名手刃了赵国三大刺客 —— 长空、残剑、飞雪,得以上大殿接受秦王封赏。

“大王法令,有破刺客长空者,赏银千金、封千户侯,上殿二十步,与王对饮。”

而无名本身也是一名刺客,之所以叫他无名,就是不必考虑他是改编春秋战国的荆轲还是豫让,本就是杜撰的故事。我们要搞清楚无名和秦王博弈的胜负,就能明白“老谋子”有多深算。


无名先向秦王讲述了他是如何战胜刺客刺客的,从一个棋馆内的一盘棋开始,黑子与白子的对弈,开启了无名和张艺谋的一盘大棋。

无名先让秦国七大高手动手,他们全部败下阵后,自己再出手,这样七大高手就成了在场的证人,证明无名确实和长空有过一战。

“臣和长空面对面站着有半个时辰,虽然谁也没动,但决斗已经在彼此的意念中继续展开...”

无名给盲人琴师钱让其抚琴,他与长空在意念中决斗。

秦宫的编钟、老人的古琴、这两种中国传统乐器的起源,都超过三千年以上。而刀币也确实是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

张艺谋继续用还原史实的障眼法让奥斯卡评委和大莹幕前的观众相信,身为导演的他和无名所讲的故事,都是真的。

意念中的对决,画面突然转为黑白,更强调了这段回忆的真实性,秉承黑白即真心的原则,除了长空身着明显的暖色服饰,其他人,包括环境的色调都是黑白灰,也就是说在这个谎言里,除了长空外都是真相。长空银枪的特写,枪柄上残缺一角,为后篇更大的谎言埋下伏笔。

琴弦崩断的那一刻,长空死在无名剑下,隐喻弦断知音现,两人其实不是对手,而是朋友,继续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谎言的最高境界是每句话都是真话,但串在一起的事情却是假的。

“大王法令,有破刺客长空者,赏银千金、封千户侯,上殿二十步,与王对饮。”

“残剑、飞雪。”

“三年前双剑联手攻入宫中,三千铁甲,竟不能挡,你的剑能快过此二人?”

“不能。”

黑白底色结束后,各路色彩将陆续填充进来,谎言才刚刚开始。

张艺谋在《英雄》一开篇的这波操作,20年前把欧美的各大电影节评审看懵了,他们都中了国师等等幻术。早期好莱坞的西部片中,绝对的仪式感是牛仔帽、马靴和手枪对射。但在中国古代,即使是势不两立的高手对决,也必须先行礼,这与王家卫里的《一代宗师》中的台词遥相呼应。

“要学会温良恭俭让,特别是这个让字。”

这是中国朴素的价值观输出,而更让老外们眼前一亮的是这个功夫居然和下棋以及音乐相通。

“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原理相通,都讲求大音希声之境界。”


西方艺术大多是以纯粹为主,歌曲主唱、舞蹈主舞、话剧主演,但中国的传统戏曲讲求 “ 唱念做打 ” 的融合,这也是西方人对中国最感兴趣的地方。

电影英雄在世纪之初,把中国文化的包容并含蓄展现到了极致。

“你说这字中有剑法,可在寡人看来,这只是普通之字,书法剑术,境界相通,奥妙全靠领悟。”

张艺谋成功吊起了海外评委的胃口,无名也进一步带动着谎言的节奏,声称自己不是残剑的对手,所以向隐姓埋名的残剑求字,想从书法中领悟出剑法的破绽。

谎言中的主色调是红色,即代表了鲜血与杀戮,也暗藏着欲望与烂漫,这里想不被国师的幻术所迷惑,还是之前的黑白原则!红色包裹的谎言里,真实的部分依旧是白与黑。

无名谎称之所以先克长空,是要用长空与飞雪的旧情,挑拨残剑与飞雪这对情侣,注意飞雪的杯子,是在红色基调中格格不入的白色,说明挑拨虽然是假,但爱情和爱情中的矛盾是真的。


丫鬟如月借朱砂,两次台词中第二次强调了主人。

“主人向小姐借朱砂,不知小姐听清了没有。”

“主人向小姐借朱砂!”

这是表明如月暗恋残剑,这两个人女人早就因为爱情心生记恨。

此时秦军攻赵,攻无不克的箭阵射向小城。

书馆内残剑用朱砂写着字,书馆外无名与飞雪华丽挡箭,这样的特效镜头与想象力放在今天,依旧不过时。但作为海外参奖的商业大片,张艺谋打动西方评委的不是拼特效,而是靠文化的精髓。

“你们记住,秦国的箭再强,可以破我们的城,灭我们的国,可亡不了赵国的字。”


此时,看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让赵国的子民能有如此信仰,国破山河不在,国没有家没有,但是有字,有精神,人可以死,文化不可以灭。

在战争中,为了民族与信仰,中国人直面死亡,毫不畏惧的精神,是最能撼动西方价值观体系的,从这个角度看,20年前《英雄》中,倒在箭下的招过人和20年后《长津湖》中死守阵地的冰雕连,是同样震撼的。

“那些赵人当真不动?”

“赵国书法刚烈过人!”

“你所求剑字有何难写?”

“剑的写法通常有一十九种,臣向残剑所求是除去十九种变化的第二十种。”

有人说,无名一开始就没有想杀秦王,品影我不敢苟同,当秦王霸道蛮横地讲出自己的抱负时。


“一个字竟有十九种写法,,又互不相认,极为不便,等寡人灭了六国之后,再灭其他诸国,必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统统废掉,只留一种,岂不痛快!”

“大王,不是只灭六国吗!”

“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无名的语气和眼神充满质疑,因为秦王野心太大,战争势必延续不断,他此刻还是一心刺秦的,所以之后的谎言才会充满愤恨与杀气。

长空银枪残缺的一角伏笔呼应到了,发现飞雪的确曾和长空有旧情,残剑情绪失控,她的发泄不单在于如月,还有对飞雪的歇斯底里。

“我故意让你看见的!我心里根本没有你。”


真相依旧藏匿在黑白之间,当飞雪意气用事杀死残剑,白色的杯子下,又多了白色的剑。残剑的血是黑色,飞雪被如月斩落的头发也是黑色,预示着虽然情杀是假,但这对剑侠情侣的结局却是真的。

可以看出张艺谋当年对刚出道的章子怡是偏爱的,虽然当年20岁的章子怡始终有些用力过猛,但这种青涩正与稚嫩的如月气质相合。

“呵呵呵..哈哈哈哈...”

“你笑什么?”

“我笑你昨晚做了蠢事。”

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继续埋下伏笔,故事中的如月并不简单,同样不简单的,是听故事的人。

“你把一个人想简单了!”

“谁!”

“我!”


无名为什么要编造飞雪与如月的胡杨林大战?如果只是为了让秦王相信,自己用爱情中的欲望与猜忌,挑拨离间了残剑与飞雪,那只用说飞雪杀了残剑,自己又战胜了心神打乱的飞雪就可以了。由爱生恨,为情所困,本可以说得通,正是因为无名一心刺秦的杀气,让这几个谎言露出了马脚。

“寡人面前的烛火赶到了你的杀气。”

胡杨林大战,金色的落叶在两个红衣女子的剑风中飘零,暗喻着秦国的铁骑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正在终结一个时代。而黄叶转为红色,是控诉民不聊生的战乱与淋漓的鲜血。

言多必失,况且秦王的睿智来自胸襟与见识。

“三年前寡人曾与他们有过一战,在寡人看来,这二人光明磊落气度不凡,绝非小人之辈。”

冷静分析下,秦王做出了判断。

“所以一夜之情是假,反目成仇是假,你所讲故事更是假,只有一件事是真,你才是最危险的刺客。”


秦王猜到了无名与长空是多年相识的朋友,所以长空故意求败,帮助无名获得上殿刺秦的机会,这与无名和长空在棋馆对决中,琴弦崩断的伏笔呼应。

两个惺惺相惜的知音,在秦国七大高手面前布局做戏,只是刺秦的计划之一,秦王的推测中,故事是以蓝色为基调,隐喻理性与深沉。但猜测也未必都是真相,蓝色之外,还是要以黑白两色为线索。

无名的剑术中藏有绝招,十步一杀,必须在十步范围内才可以发挥最大的威力。无名像残剑飞雪展示剑法,白色玉杯中的水一滴未洒,所有书简均被斩断,表明剑法是真,凌厉且稳定,万无一失。所以为了争取到十步的距离,无名还必须取残剑飞雪其中一人的性命。

红色谎言中飞雪杀死残剑隔了一层门板,代表两人的矛盾隔阂,蓝色臆想中二人拨开层层竹帘,是秦王相信他们不可能自相残杀,而是情比金坚的伉俪,他们都想替对方赴死,但飞雪依旧快了一步,刺伤残剑后,飞雪奔赴秦军大营。


黑色的戈壁代表秦国势力的强大,白色的马代表在强权面前,一个渺小的刺客毅然赴死的坚定。飞雪大义凛然,死在无名剑下,残剑与无名相约一战,祭奠飞雪。

九寨沟的湖面让张艺谋拍出了真正的静如止水,两人在水面上的比武发佛两只毛笔,在宣纸上的挥毫,每一点一划都是侠之大者。在山水之间的写意,当一滴水珠捡到了飞雪的脸上,残剑瞬间弃剑止戈,无名也迅速收起刺出的一剑,这是对全片点笔之题。

所有的争斗,都是为了和平,但和平的代价是牺牲与泪水,正如滴在飞雪脸上的水珠。归途之上,假泪水化为真情意,如月的眼泪和献上的佩剑说明残剑已经殉情。

“残剑飞雪生死相守,人不离人,剑不离剑。”

秦王蓝色的臆测相对无名那红色的谎言,温和冷静了许多,他其实已经猜对大半,长空的奉献,无名的绝招,飞雪残剑的牺牲,一切都是为了行刺。

但此时秦王并没有畏惧,这份英雄气魄反而让无名产生了新的认知。


“他们三人还有你,舍生取义,寡人自愧不如。你的杀气再乱。”

“大王见识过人,可是,大王也把一个人想简单了。”

“谁?”

为什么诸多颜色中,只有黑色与白色才是张艺谋想要在《英雄》这部电影中,所表达的真实想法。黑白既代表阴阳太极,也暗合玄奘法师所译著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黑白相互对立,阴阳也相互调和,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真谛永远都在黑白调和的灰色地带,所以秦王好秦国的士兵、宫殿是黑基调,与之对立的刺客联盟。最终的真相是白色调的故事,正如残剑与飞雪各自的佩剑同样一黑一白,他们在之前无名的谎言与秦王的猜测中,矛盾对立是真的,相爱享守也是真的。

无名在空中无数黑笔中刺中白色的笔,表明了立场与实力。

“咋下所练快剑,十步之内绝无偏差,只求两位中任何因为能当众受我一剑,骗过秦王耳目。”

“长空现在如何?”

“现已无妨。”

但残剑却认为秦王不可杀,因为唯有秦王可以统一六国,结束战争,而此时的飞雪和无名是统一阵营,他们都是赵国后裔,父母亲友都死在了与秦国的战争中,家仇国恨是共同的目标。


两人单独对战残剑都无胜算,想要刺秦,我有先联手制服意见相左的残剑,飞雪在无名协助下刺伤残剑后。

张艺谋继续给如月加戏,无名在如月步步紧逼下,每一剑都点到为止,这与之后残剑讲给无名的故事形成呼应。飞雪接受无名的行刺计划,故意在秦军大营败给无名。无名拿着飞雪的佩剑进宫行刺之前,残剑告诉了他三年前的另一个真相。

这是一个绿色基调的故事,代表着革命与希望,一抹新绿对残剑与飞雪,是桂林漓江山水下,神仙眷侣的约定。

“飞雪是赵国大将赵震之女,秦赵之战中,赵震身亡。我知道,飞雪励志刺秦为父报仇,便有心帮她。飞雪知道,我从小浪迹江湖,四海为家,便常对我说等完成刺秦心愿,就带我回她的家。她说,那里没有剑也没有剑客,只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但是对于秦王,却是挥之不去的绿色梦魇。

“三年前,双剑联手攻入宫中,三千铁甲竟不能挡!”


飞雪在大殿外阻挡护卫军,残剑独自进入金殿与秦王对决,黑色的宫殿挂满绿色幕布,隐喻暴政被革命包围,秦王命悬一线,残剑却只在秦王项下划了一道小口。

“飞雪问我为何不杀秦王,我告诉她秦王不能杀,这是我从书法的境界中悟出的道理,飞雪从此不再理我。”

残剑想把自己对剑法的领悟传达给秦王,正如无名对如月的招招想让,残剑想点醒秦王你并非天下无敌,杀戮与战争有病不值得炫耀,统一六国施行仁政是你的使命。但若成为暴君,茶毒生灵,必将有像我一样的刺客,能轻易取你性命。

“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这个简短故事的结尾,残剑留给无名两个字。

“残剑给你写了哪两个字?”

“天下!”

“七国连年混战,百姓受苦,唯有大王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残剑希望我为了天下,放弃刺杀大王。”

能肩负天下大任的,不是侠客,而是君王。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残剑的格局更大,但长在飞雪的立场,残剑是革命的叛徒。因为他的背叛,代表希望的绿色幕布落下,革命也就此失败。

至此,全片最大的争议来了,秦王到底该不该杀呢?

这些如黑色潮水一般涌上大殿的是秦国的满朝文武和手持弓箭的军队,按理说,他们是来护驾的。因为此刻的大殿里,此刻无名正准备刺杀秦王,但细节是这些人到了殿外,全部都是驻足观望。虽然剑拔弩张,但没一个人真正上前阻止无名,他们眼睁睁看着无名将剑刺向秦王。

当无名放弃刺秦,转身走向大殿,全副武装的兵将们第一反应不是将其就地正法,而是闪开了一条路,如花缓缓尾随着中犯下重罪的刺客。紧接着文官们才蜂拥至秦王身边,他们异口同声地自问自答,根本不是在向秦王请命,简直就像是威胁。


“大王,杀不杀!”

“大王,杀不杀!”

“大王,杀不杀!”

“居心叵测,大胆行刺,杀无赦,这是大王制定的秦国大法,大王要得天下,一定要令行禁止,给世人一个榜样。”

“大王,杀!”

张艺谋鲜明的个人风格就是用人为干预的有组织的宏大场景,制造出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即使拍自然山水也要等待最佳的时机,要求尽善尽美,这种风格的正式成型就在2002年这部《英雄》。

精明的国师把准了海外电影评审的脉门,这种组织有序,整齐划一的庄严感,正是宣扬个性、自由、独立的西方诸国缺乏和羡慕的。同时,张艺谋再一次用中国的东方哲学渗透并颠覆了欧美观众对于英雄一词的认知。他们认为hero是振臂高呼且一呼百应的神级存在,但在中国成为英雄往往身不由己,且永恒孤独。

因为英雄要坚持立场,还要做出决断,从立场的角度出发,之前众人的行为就不会显得诡异了,士兵的立场是服从命令,秦王没有下令杀无名,他们就不能动。

文官们的立场是提出让王朝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建议,进谏结束,选择交给君王。至于功过得失,后人评价的也是君王,谁让你是英雄呢?


反观无名和秦王,他们的立场都有过动摇,但只要确定了选择,英雄就没有回头路。

无名为什么从杀气外露到放弃刺秦?因为他看见了秦王的转变,从一开始的野心勃勃不可一世,再到用睿智和冷静的思考点破他的计划,最后得知真相的一滴眼泪,以及面对死亡、大无畏的胸襟。

“你手无寸铁,如何刺我?”

“夺剑!”

秦王很敬佩他的胆识,从自己的佩剑拔出仍向了无名,插在了他的面前。

“你就为天下决定这一剑吧!”

他认为这个人是值得残剑和自己期待的人,不能为了一己私仇成为千古罪人。

“一个人的痛苦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也不再是仇恨。”

残剑把点悟留在了秦王的皮肤上,无名却把点悟刻在了秦王心里。

“大王,这一剑臣必须刺,刺了这一剑,很多人都会死,而大王会活着,死去的人情大王记住,那最高的境界。”

能为天下大义放弃自己一生的奋斗,感动并度化曾经的敌人,无名和残剑都可称英雄,那么,秦王算英雄么?

如果算,电影是否真的在美化一个暴君?这就是张艺谋在20年来一直未被看破的终极障眼法。一个貌似是刺客们布局,编造谎言,并行刺秦王的故事。


其实国师和他镜头下的秦王才是真正的谎言。

杀一个人,用得着射这么多箭吗?而被射杀的无名,为什么在城门上没有留下一滴血,只留下了一个人形的轮廓?

最后盖着无名尸体的布又为什么用了红色?

红色是电影开篇无名编造出的第一个故事的主色调,代表欲望、杀戮和谎言,无名可以在谎言被揭穿后,光明磊落的承认。

“大王毕竟识破了。”

“你到底是谁?”

“臣实为赵人,臣家人被秦军所杀,十年前知道身世,便决心行刺。”

但他对面的秦王除了得知残剑是自己的知己后,真心发出了感慨.

“没想到最了解寡人的竟是寡人通缉的刺客!寡人孤独一人,忍受多少责难,多少暗算,想不到残剑与寡人素昧平生,,才真正懂得寡人。”


其余时间他从未与无名坦诚相待过,他通过烛火判断无名的杀气,再利用丰富的经验和冷静的分析,点破了无名的谎言。虽然明知道武功不如无名,但在心智上,秦王一直是自信能压着无名打的,看见无名杀气在乱,他便追问出残剑心中的天下。内心感慨时,也不过是只落了一滴眼泪,之后他立刻恢复到理智状态。

面对即将被刺杀的处境,在他把剑抛出给无名之前,细节是主观镜头,他看了眼前的烛火,证明无名已经没有了杀气,他笃定此时的无名已接受了残剑的劝说,不会再继续行刺,想保性命只能以进为退。所以他主动交出来了剑和自己的后背,而当无名在背后拔出剑的一瞬间,他再次听见了烛火的杀气。

如果此刻他选择逃跑,必是死路一条,于是只能随机应变,用悟道的言论跟无名赌命。

秦王看着眼前的剑字幕布,说道 :“寡人悟到了,其第一层境界讲求人剑合一,剑就是人,人就是剑;其第二层境界剑在心中,虽赤手空拳却能以剑气杀敌于百步之外,而剑法的最高境界则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杀,便是和平。”


他赌赢了,但无名用剑柄刺向他后背时,下意识的表情无法骗人,他的第一反应是恐惧,直到确定无名不会杀自己,才恢复平静,这样的胆识和心理素质,不称英雄,也可谓是一代枭雄。

最终,这块盖着无名尸体的红布隐喻着秦王并没有完全履行承诺,天下不过是一个最大的谎言。正史中秦国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开始崛起,百年励精图治。而秦王灭六国只用了十年,统一天下的大秦王朝不过十五年历经二世,便在各路农民起义中宣告灭亡。

之所以秦军将士在攻城虐地时所喊的口号与送葬无名是一致。

“风!风!风!大风!大风!”

因为仁政则兴邦,靠杀戮和暴政建立的帝国犹如狂风略地,虽来势凶猛,也会在瞬间随风而逝。

无名和残剑的信任,秦王终究是辜负了,至此,还会有人觉得电影在美化秦王么?


张艺谋和编剧们杜撰出的故事,本就是假的,中学课本里我们就曾读到过荆轲和高渐离刺秦的故事,行刺失败皆只是巧合与意外。

所谓天下道义,不过都是文艺作品中的虚构,是非黑白也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张艺谋用万箭穿心的暴力美学,留下的人形轮廓没有一滴血。

因为国师不想让观众只在意人,而忽略了周围的箭,这些密密麻麻的箭矢,正如今天的我们对曾经那些所谓英雄人物的品评有褒有贬,无穷无尽,再传奇的侠客也是被唇枪舌剑刻画出的一个轮廓和影子,再伟大的帝王也逃不出权利和道德的束缚。

个人英雄注定在时代的巅峰坐拥孤独,而一个英雄的民族终将在世界之颠屹立不倒。

国师应该感到欣慰,当年因为一个提名要小心翼翼输出文化,如今我们参加奥斯卡就是大大方方无所谓奖项,因为谁也不敢小看中国市场。

最好的最后,品影要把爱情线的坑填上,如月在红色故事里嘲笑飞雪的伏笔,白色故事的结尾中有了呼应。


“你心里只有天下!”

“还有你!”

“我不信。”

“如何让你信?”

“拔剑。”飞雪拔出了剑丢给残剑,而当两人刀剑相向时,飞雪直冲过来,残剑弃剑,血染白衣。

“你为什么不挡我的剑?”

“这样你就信了。”

飞雪终究做了傻事,悲剧的残剑似乎永远都躲不开飞雪的剑,无论是红色的基调里的背面,或者是蓝色基调的侧面,还是白色现实的正面,飞雪的哀嚎是对命运的哭诉,论天下大业她的格局输给了残剑,论至死不渝,她的痴情还是输给了残剑。

本可以放下恩怨,从此不问江湖事,但是爱情终没有低过仇恨,人不离人,剑不离剑,谎言裹挟着真相,真相却不在意谎言!


最后,飞雪和残剑永远在一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雄》上映21年的格局,用“色彩”还原真相,深度解读何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