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223

        1998这一年,我开始出去旅游散心。这时候我算是一身轻了,母亲早就离休,身体不错。我这边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压在手里,自从离开TTC以后,我外出旅游的机会不多,这段时间需要恶补一下。

        如今出门,走到哪里都是乌泱泱的人群和水泄不通的车流,而且到处都要提高警惕,防止被人宰客,这旅游,其实就是和拥挤宰客斗智斗勇。那时候旅游,真有休闲之感,一个人出门在外,想哪去哪,人不多、路不堵、价不高、罕见欺负外地人和宰客现象,都是那么舒心和自然。

        我本人喜欢去非旅游区旅游,且随心所欲,山水之间走走,倒也是不亦乐乎。我如愿去了一趟新疆,却没有找到那个唐氏兄弟,后来得知他的消息,是几年以后,他的什么系资金断裂,本人也当啷入狱。原本在乌市想和我大哥那个战友联系一下,享受一下草原驾驶吉普车打猎的感觉,但没有得逞。只能一个人瞎转悠。

        后来又跑到西南,继续我的散心。这时候我发现,自己确实年级大了,不像以前读大学那样,背个双肩包,蹬上一双凉鞋,一身短打扮,如邻家小哥上街一样,说出去就出去了。

        出门旅游还在心境,我这时候实感孤独寂寥,主要是不知道以后回北京,去做什么。

        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看看一些上市公司,由于那时候江浙一带经济发展迅猛,我忽然有一个灵感,跑到江浙的几个城市胡乱转悠转悠,找几家上市公司,感受感受。

        我从来没有买过浙江的股票,不过对浙江人却颇有好感。有了目标,这旅游就有了感觉,心情也就畅快了许多,游山玩水加上考察上市公司,却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您可能会问,怎么考察上市公司?

        如果是专业考察上市公司,那就复杂了,我那时候玩股票,看的是趋势,趋势好,股价涨,趋势不好,就没有持股的意义了,至于是涨是跌,和我没关系。

        严格意义讲,在2000年以前,中国股市鲜有价值投资者,在A股实施全流通或者分置改革以前,我们无法判断,这个市场的核心价值在哪里,起码在那个历史时期,企业未来的成长性,特别是流通股股东是不是可以分享到这种成长性的可能性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没数。那么持有股票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只能简化到两个字:“能涨”。在那个“黑猫白猫”和“摸着石头过河”历史阶段,这就是社会总体的趋势,在股市混,必须要看到这种趋势。

        你让我考察上市公司,考察的是什么?说难听的,是考察这些公司是不是有可能出现破产,什么时候会出现破产,破产的潜在可能有多大。您可能认为我太悲观了,我觉得谨慎无大碍,有规定,上市公司业绩三年亏损,就要退市,我可不想触这个霉头。

        您可以比较一下,一个面临亏损的公司,和一个起码能够支撑下去的公司,再和一个未来很有希望的公司,想想企业之间的差别是什么。起码一点我清楚,就是职工的精神面貌不同,企业的精神面貌不同。企业的精神面貌我看不到,不过职工的精神面貌是不难看到的。

        上市公司都公示咨询的电话号码,但是没有几家公司关心流通股这些小股东的利益,有的公司也接待小股东,但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现象普遍。小股东要想获取企业的所谓成长性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时候包括上市公司自己,也判断不出本行业真正的成长性,行业的爆发期,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到来。

        我这种说法并不悖论。成长性需要条件:第一公司不要太大;这不难理解,都知道小公司才能够壮大,大公司虽然稳健,但快速成长就不容易了;第二,行业不可太火爆,也就是说一旦行业过于火爆,那么行业的火爆周期能否持续,就不好说了。

        小公司如果适逢行业的爆发,那么股价才有倍增的可能。最后一条也很重要,就是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还需要适当的市场环境,那时候的股市,群羊效应还是不小的,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因为自身成长性的良好,往往也很难脱离市场整体的约束,东边日出西边雨,这边涨来来那边跌这种现象有,但很罕见。

        那么选择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公司,有时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需要专业团队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目标,各个行业的趋势,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洞察,您说,要做这样的事情,是不是需要有专家智囊团。

        作为专业的投资公司,可以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来进行这种分析。不过无论是我们个人或者某些小集团,都不可能做这种研究和分析。

        有意思的事情,在于即使适逢行业进入上升周期,如果股市走熊,这时候是不是有很大的机会,也就不好说了。

        那一年我在浙江的那个号称东方威尼斯的小城市,发现了两家上市公司,这两家公司就隔着一条大马路,我住进马路东侧的这家上市公司开办的一个小饭店里。这是一家商业公司,商场内冷冷清清,住饭店的客人也是稀稀拉拉。而马路西侧是一家中医药上市公司,仅从外表看,对面公司上下班的时候,工人进出熙攘,公司给人的感觉也算兴旺,但谈不上火爆。

        当时两家公司的股票价格都不高。不过经营的比较烂的商业公司的股价,很明显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之中,而马路西侧看上去经营状况不错的公司,股价适逢盘整阶段。等我几个星期以后回家一看,这家比较差的公司股价上涨了大约20%,而那家经营状况不错的中医药公司,股价却小有下跌。

        这就是我目睹过的真实,作为股民,追求的是资金的时间效应,说白了,关键是哪个股票能够赚钱,他们才会关注哪个股票。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