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用去寻求认可。P79
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P80
阿德勒严厉批判这种赏罚式的教育。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P81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P81
即使神并不存在,即使无法得到神的认可,我们也必须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且,正是为了克服无神世界的虚无主义才更有必要否定他人的认可。P82
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因为那样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P83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P85
不干涉他人的课题。……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P85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P85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P86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P86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是否想要真诚地找父母商量或者能不能从平时开始就建立起那种信赖关系。P87
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P88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P89
既没必要去讨好,也没必要委曲求全,我应该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P91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P91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P93
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P93
不要受回报思想的束缚。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P94
阿德勒“没有学会直面困哪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P94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P98
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P98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勇于争取自由。P98
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讨厌你的人,这也是事实。P99
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巨人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也就是本能性的欲望、冲动型的欲望。按照这种“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只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真正的自由是把一种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P99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别别人讨厌。P100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P101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P101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P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