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寻找中的天使投资人

很多人对互联网项目的理解是容易有个重大误区的 — 就是如何平衡现金流收入和用户规模,常见的选择有二:

1、先挣用户后想盈利模式,打法是资本输血,把用户体量做大,认为有流量就有办法变现。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打法是有巨大风险的,共享单车、keep、瑞幸等,包括已经上市的宝宝树、平安好医生等均是如此。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型不成立现金流始终是个问题。

2、有好的盈利模式,可保现金流健康,但市场规模上不去,要么做小而美的生意,别做什么估值和独角兽了,要么就把利润全贴到获客推广上去,牺牲现金流的健康也要先抢地盘,向资本讲垄断之后再关门宰羊的故事。比如vipkid这种高客单高毛利的,获客成本当下已高达4000至6000的。

投资1的现在基本快绝迹了,投资2的还有,起码造血能力在,大不了放慢推广速度。但估值一旦起来了,恐怕也由不得公司自行把握发展速度了,中后期投资人不干的。

除开1和2,真去投小而美的公司,看似安全,但一是估值上不去,投资回报率有限,二是这样的公司也没理由拿投资啊,小而美还去拿投资基本上只可能是骗局吧。

其实还有选项3的:既能保证现金流为正,还能快速扩大巿场规模,既不依赖资本输血,又可以做大估值。有两个关键问题要找到答案即可 — 不讲故事,盈利模式是否真实可靠?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且可以保持低成本获客?

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后,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核心壁垒护城河如何构建了,这个问题很关键,但常见的答案也有误区 — 很多人都只认同两个东西是核心壁垒:1、技术上的门槛,比如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专利保护,2、重资产,你看得懂却玩不起。

之所以说这是误区是因为互联网行业巨头大部分在早期阶段并不满足这两点。答案其实是利基市场+先发优势+执行力+资本助推,核心壁垒是在路上行进过程中打造出来的,而非出发之前。所以发展战略才是互联网公司的关键,而不是技术壁垒或者重资产投入。

你面十个人,会发现九个特别自信,细问一下他们自信的理由,会发现既不是丰富的经验,也不是扎实的理论体系,甚至不是勤奋,仅仅是相较于他自己视野中的其他人,他自我感觉有一些源于天赋的小聪明。。。

在我看来什么是真的“聪明”呢?不是世故、圆滑、城府,也不是专业高手达人。而是,严密而清昕的逻辑思维能力 + 经历 + 一针见血的认知 + 坚定沉稳的内心 + 外圆内方的平衡。

复旦EMBA,工作14年的互联网人,其中8年是纯互联网公司,6年是互联网+公司。创业4年半,内部创业5年。技术出身,一线编写代码5年,技术带管理3年,核心高管3年,一把手两年。从研发、产品设计、产品运营到创新业务孵化,不同团队,不同职能均负责过。

当你说你自己是多面手,又精技术又精产品设计又精营销定位还有战略思维时,基本上不会有人相信的。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么专精,有深度无广度,要么广泛涉猎均点到为止,有广度无深度。要想兼顾广度和深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可是,多面专家真的不可能吗?不,可能的。条件很苛刻:聪明 + 异于常人的勤奋 + 读好书踩巨人的肩膀 + 轮岗的实践经验 + 强烈的野心带来的自驱力。

对,我说的是我本人。我的商业计划书已经准备好了,你在哪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给我寻找中的天使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