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的人都已经当老板了,你研究生毕业靠什么回家过年?

小Z是我们办公室唯一的大专生。但由于人比较机灵,也肯学,实习期一个半月通过。又经过半年磨砺,也算是个小组长掌管着三五个人。

里面有个英国留学回来的研究生,小伙儿一表人材,是HR小妹妹看颜值、啊不,学历招进来的。公司相当做重点培养对象,人很踏实。

以上是背景。

只是两人在一组之后不久,这位留学生就来我办公室提出了辞职。没办法,我只能叫来小Z了解情况。

小Z说:还研究生呢,做事还不如我呢。

宝贝,老子手把手带了你半年;人家这个研究生刚入职……

相信我,我没有学历歧视,只是举个例子。

01

但小Z这句话还是刺到了我。

相信大家都听过类似的话:

大学生怎么了?眼高手低,不还是跟我们一样打工的?

哎,他当年还是年级第一呢,照样在我爸厂子里做事啊……

哇,他发财了!运气真好……


我们这一代人,无论学习好坏,心里都有潜在的反智主义情节。

大家永远热衷讨论那些学习不好但后来非常成功的人事迹,无论是已登船的乔老师还是做慈善的比老师,还是自己身边很早开始做生意已经淘到第一桶金的同学朋友。

其中的佼佼者,比如韩寒啦,延续了我们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曾呼喊过甚至还在呼喊着的想法:

“学习有个毛用啊,你看不学习一样有出息,学习不好更有出息!”。

高中毕业后,大多年轻男性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必然不是看书学习。

强烈的be cool,be popular,be socially recognized的意愿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而那些社交能力欠缺而专心做事的人则被同龄人轻蔑剔除主流的圈子,我们称他们喂知识分子,书呆子,猥琐男...

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一方面男人这个年龄的时候,泡妞确实是件大事;另一方面,人都是都倾向于去做容易的事情。

比如我们提到生活中的那些成功的生意人时,往往提到的都是:有眼光,有胆识,有远见,有商业灵感...

记得看过北京爱情故事里后与人探讨,不止一个喜欢迷恋程峰的女生都提出疯子虽然表面不学无术,但其实充满了“商业灵感”,这才是一个企业家最需要的,你看最后董事会上提出的那个汽车美容的案例多么经典,多么有战略眼光。

我才发现原来我不是唯一这么想的人。

02

商业直觉,仿佛都是天生的,难道不是吗?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年纪轻轻就开着奔驰,掌管着营业额上亿的公司的年轻老板。仿佛真的是上天垂怜的运气。

但殊不知,这一切是真的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就像数学编程钢琴乒乓球一样,虽然商业直觉不能直接精确计算,但它依然是需要漫长积累才能获得的灵感。

事实上,商业,也和高尔夫挥杆一样,看似一气呵成,其实是由N多个小动作组成。演示、谈判、评估、培训、研发、策略制定……实际上,我们商务人士每天做的,都可以拆解成无数个小环节,然后,“刻意练习”,微小改进,争取做到“高水平的重复”。

从最基础的低阶层工作到最高级的武功,哪个是只做一次的?哪个不是需要经常重复呢?

03

你的漫长积累在哪呢?

这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正响,尤其是在深圳。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店坐一会儿,你会发现:年轻人心中的创业就等于做网站、做APP、做软件开发……名校团队,硅谷,天使,风投,上市... 

互联网成了世界上唯一可以的行业,其他三百六十四行统统消失了,全球人民现在只有一种需求,就是上网。

我们看到的创业梦都是光鲜亮丽的,后面埋葬着数不清那些幻灭的梦想的尸骨残骸。

毕竟,创业在大部分人心里,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事情,并不是单纯的主观愿望能实现的。没有资金,背景,资源,关系的时候,它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无尽的,等待条件的成熟,等待机会的到来。

显然,绝大多数时候,条件永远都不回成熟,机会永远都不回到来。

04

但是,创业这件事是可以靠主观努力而实现的,即使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其实都不是你不能创业的理由。

当人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有一千个非常符合逻辑听上去千真万确的理由;

而真正想做的事情,无论它多么不靠谱,被人怎么阻拦,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往前闯。

当我们跟白手起家的人对比,就发现这么些年过去了,自己拥有过的条件,不知比这些人强了多少倍。

可是在过去宝贵的时间里,却一直因为自我怀疑和不可知论,浪费了太多精力。

我们一直在等灵感,在等机会,殊不知灵感和机会只有在海量的“积累——思考——执行”的过程中才会慢慢浮现。大多人之所以觉得一辈子都没觉得没什么灵感没什么机会,还是因为懒惰和愚蠢。

 “时间久了,功力深了,思辨能力提高了,洞察能力加强了,请问,你凭什么不超过那绝大多数既不诚实、又不思考的普通人呢?细想下来也好,病态社会,大部分人懒惰、愚蠢、凭肾上腺素发言,平均水平低,还带给你超越的较低门槛呢!”

人想突破自己的现有状态,一定要先做减法。平庸的人平庸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一无所有,大多是已经拥有太多并不重要的东西。

05

前面提过,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批愤世嫉俗的人,他们最喜欢讲的故事就是:“当年在学校学习最差的最贪玩的学生上了社会却成了企业家,而那些成最顶尖的都在做苦逼的打工小白领。”

仿佛其中的内在逻辑就是学习差导致当老板,学习好导致一事无成,而他们就在懊悔自己当年那么辛苦干什么,还不如尽情放纵,现在可能就功成名就了。

听上去很好笑,但我敢保证,每个人身边存在这种思想的精神病都不在少数。

永远不要低估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所以他们愿意去尝试各种能够赚钱的方法,不怕没面子,也不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而就在那些漫长的摸索的过程中,机会才会慢慢出现,抓住了他们的人,就变成了我们传说中的白手起家的神话。

而那个过程,不正是创业者最需要的东西吗?

相反,在学校里成绩顶尖的人有很难避免的弱点:胆子小要面子高度的风险厌恶。他们的机会成本很高而且虚荣心普遍很强,宁可维持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也不愿意放手一搏去面对失败的可能。这是知识分子们的硬伤,却也合情合理。

But if you want to be exceptional, you have to be the exception, not the rule.

如果现在有一个开饭店的机会,你能心态平和去每天洗菜刷碗收钱吗?

如果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值得开发,你能抛开已经拥有的光环从最底层重头做起吗?

请认真告诉我,你可以。

06

无论在哪个领域,想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思想,形成一个体系,都绝不是看由Bullet Point构成的短文能实现的。

当然,大部分人的学习欲望和阅读能力也就到此为止,现在是微博的时代嘛。他们不是对那些东西真感兴趣,而是觉得自己很感兴趣。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和那些没有价值的信息划清界限,才有可能把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学成一个自己的体系。我以前看过的书也不算少,但不是死记硬背就是草草的走个过场,根本没有足够的思考和批判去把新的信息去构建自己的体系。

内功不足的时候,再花哨的招式都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商业是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不需要进步神速,只希望能坚持个三年五年,希望那时候就不再是从0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读书的人都已经当老板了,你研究生毕业靠什么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