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散步】校园里,有一种美令人遐想

图片发自App

令人遐想的校园才是美的。太过成人化和技术化的校园文化,再怎么“高大上”,与学生相距很近,但相隔很远,刻板又呆滞,其实是死的。校园应是小孩子们的“百草园”、童话世界、游戏园地,应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地、精神的乌托邦。也许,像帕夫雷什中学校园一样,甚至更破旧些,但这里的花草树木和墙壁,因其光显的物性和文化特质,而能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我希望,校园里的一座建筑,一件设施,一处地儿,一棵树,一片叶,都有自己的故事、温度和灵性。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因其独特生动的天性,以及本真本然的成长,而使校园每株花草树木每面墙壁而生辉摇曳。

如果校园营造一种浪漫的温情,给自己和学生们留些遐想的空地儿,甚至引导一种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和学生一起走出狭隘的校园和自我,共同创造一座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童话王国、文化世界,那么,该有一种怎样的情调!

图片发自App

一、榉下“不老泉”

    又禁不住,把美国儿童作家娜塔莉·巴比特的《不老泉》细看了一遍。合上最后一页时,我空落落的心里忽然出现一棵树。它就像温妮家林子里那棵白蜡巨树一样,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树冠广阔,树体雄伟,密密的红褐色树叶,在晨曦中婆娑摇曳,旭鸟欢鸣,如金属般合奏……

    园有榉树初长成。一进校门,你就能看到。

    就像那棵白蜡树一样,榉下有卵石,而且黑、白、红、墨绿、青灰等各色间杂。从卵石缝隙里,有泉水细细渗出,慢慢汇聚,然后,轻轻流淌下来,流到基下的池里,发生叮叮咚咚的声音。自然,还要有一只蟾蜍,总是双眼紧闭,一动不动,回味着什么似的。这泉有个好听的名字,就叫“不老泉”。这蟾蜍就是温妮抚摸过,捧起过,还把珍贵的不老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地倒在它背上的那只——永远不老!

    喝口榉树下的“不老泉”,你就会永不老!

    这泉水里,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天真、本然、朝气、好奇、善良、梦幻、快乐……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喝到这“不老泉”。你的眼光要一直是笔直的,炽热的,柔和的,你还要不自觉地直楞楞、滴溜溜地仰望着星空陷入遐想,你还要坚信那些美丽的童话不是谎言而是活的世界,你还要美美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当走出校门前,每个孩子都可在榉树下装一瓶“不老泉”,从那往后,永远都带在身边。当童心将硬化时,就可以抿一口,这不老泉。

    榉树下,遇到最美丽的自己,然后,永远相伴。

    这是我不老的期盼。

我希望,榉树下,能孕育出一个美丽的故事,并届届相传。故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流淌,就像那不老的泉……

图片发自App

二、桑叶沃若,樱缤纷

    每天清晨在校门口“迎驾”时,总是看到一个又一个小朋友端着或抱着个小纸盒儿,朝阳般灿烂而来。纸盒里装着什么啊?小朋友会自豪地告诉你说,是蚕宝宝。然后,就会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盒,边指点给你看,边讲解给你听,还会把与蚕宝宝的悄悄话悄悄告诉你呢。

    这种生命教育胜过千言。多少日子一天一天流逝着,从“蚕点点”(蚕卵)到“蚕蚁”,再到蚕茧,再到蚕蛹,再到蚕蛾,小朋友每天都要屏息着“探究”蚕的形状、颜色、动作等变化,体察入微,惊心动魄。这其实已远远超越生命教育。

    当小朋友打开纸盒时,常看到皱枯的桑叶。就是这叶子还是费了老大劲从“遥远”的地方寻摘来的,一摘就摘好些备用,但没多久就不新鲜了。蚕宝宝吃着不香的,小朋友嗫嚅无奈。我于是想,如果校园内植几株桑树,除了有叶可掐取外,自然有葚可琢食,更重要的是有桑文化可浸润。

   

图片发自App

桑树,冉冉的,翩翩的,是最美的。我要在树下要用童稚体写下《诗经》里好听的桑句,并特别注明《诗经》提到最多的树是桑。乐府《陌上桑》就在这树下盘膝围坐着一起学吧,我要特别告诉他们,这树下蕴荡着“桑中之约”的自由而美好的爱情。我还要特别用正楷写上“惟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因为这里有孝之礼,有故乡的情。校园有桑,为家为乡。我还要和孩子们在这树下,一起悠优然背诵“鸡鸣桑树颠”,我希望,那份闲适自得,孩子们能咂摸得出,浸润心间。桑,实乃蚕之奶娘,丝绸之路之滥觞,中国传统文化之子宫啊。如果再和学生一起编一本“独墅之桑”,该有多好。

    学校“树人”办学理念要落地生根,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身边树,它应该是最形象最朴素的文化日常支撑和载体。激孩子们之趣,激孩子们之情,激孩子们之知,激孩子们之智,一起辨识园中树,共同发掘树文化,齐心经营树人品牌,让孩子们真正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我们诗意的前方。

    独墅湖畔,文化家园,树之以桑,其叶沃若。

   

图片发自App

其实,我是个“树盲”,校园里的树认不了几棵。曾在午后的阳光下,和“植物学家”吴兰兰老师探讨过,怎么发动全校学生和班级在校园里认树、立文、挂牌。今早在校门东侧遇着护导的吴老师,便指着路边的树,不好意思地请教是啥树。她说是樱花树。这就是樱花树!我惊喜而未感羞愧。你看,树枝上的这些就是花苞呢。吴老师指给我看,她总是那么谦和。我这个“小学生”更兴奋了,便说,那这条路就叫樱花路了,看樱花不用到日本,到我们独墅湖学校啊。俩人哈哈一笑。

    回到办公室,心里总盼着过几天樱花烂漫时的浪漫事。和学生们围簇花下,笑看樱花笑靥抛媚眼,喜嗅暗香沁心脾,说说,画画,写写,徜徉在一片粉红色的梦里。把孩子们的小作品,连同他们搜选的樱花好诗文,誊在精美的樱花信笺上,用红色的绸带,一一挂在枝条上。这是不是另一种"一路一带"呢?然后,在微醺的春风里,一起站在树下,朗诵。这是不是和樱花盛演一样更完美呢?樱花路上如樱花般灿烂,想想就美得流油。

    樱花飘零后,孩子们还要认树,写树呢。

    树人,因梦想而缤纷一生。

图片发自App

三、好个大青枣

午餐食堂供每人一枚“小苹果”。我不识,便问旁边的同事,也不识。恰好食堂老板在,便介绍说,这是青枣,脆甜脆甜的。

吃过饭,赶回办公室,百度”青枣“,饶有兴趣地恶补相关知识。知得意满,又兜着那颗青枣到教学楼转悠了。正逢着几个晒太阳闲聊的七年级学生,便问这是什么。但没一个人知道。我很得意地告诉他们这是青枣。又遇着一二同事,他们分辨不出,我说,“日食三枣,长生不老”,这是青枣,是水果界的人参。如此卖弄了一圈。

下午给三年级孩子上劳技课,一上课,我就双手捂紧,很神秘地问:从前啊,有个国王,一大早问一个会算卦的年轻人,你说,我手里有啥?猜不出来,揍你屁股。年轻人哭丧着脸说,陛下哪,你说,这个大清早,有什么好猜的呀。国王一听,天哪,你真神机妙算啊。于是就赏了年轻人黄金百两呢。同学们,如果我是国王,你是年轻人,你猜猜,我手里捂的是什么?学生们炸开了窝,漫无边际地猜起来,是空气、金子…猜好一会儿都沒中。最后,我把手一摊,故作惊喜地说:哇,好个“大青枣(清早)”。全班一看,恍悟大笑,激动得直跳,喊着说,这就是我们中午吃的大青枣。

图片发自App

我踌躇满志之于,操起粉笔,写了一首七绝诗《数青枣》(百度来的):“枝繁枣树院庭中,稚语咿呀立小童。叶下枣青难数尽,回头问母几时红。”和孩子们一起读读,真是好玩。最后我说,诗中青枣,已不是我手中的青枣了,因为青枣长在热带,北方是青的枣,会变红的。

一颗青枣,甜蜜你我,在这春意激荡的美丽校园里。

图片发自App

四、拍照的美学

某天早上不到七点,刚到办公室门口,正逢着朱校从对面过来,手里拿着手机,激动地说,今天早晨的云彩真美哪。看了他拍的照片,旭日恰从两高楼之间发出嫩黄、清澈、纯净的光辉,光辉映着楼顶的云彩,云彩冉冉。后来知道,朱校已是在校园里边转边拍过了。每天早早到校,发现校园之美,拍照留存,这种执著的迷恋,该怎么解释呢?

忽然想起王开岭在《按时看日出的人》中的写福楼拜给女友写的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王开岭认为,按时看日出,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是生命健康和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是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我曾在校园角落里拍过两张照片。一张拍的是偏于一隅的嫩草,小草坚挺上冲,如果拍摄角度再往下一点,那就可以直插云霄了。虽一张是紫玉兰花苞。枯枝嫩叶之隙,蓝天做背景,翘立枝头,身材丰腴,气质优雅,辞柯欲飞,叫人爱怜。其实,花苞仅与我胸齐,我是极力下蹲才拍得这幅《玉兰飞天图》。调整视角,降低高度,就会有奇趣心得。

校园里有一种美,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精神存在去唤醒和创造。

令人遐想,翩翩起舞。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散步】校园里,有一种美令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