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非理性繁荣》第二部分听书笔记

关于作者:罗伯特·席勒,美国耶鲁大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行为金融学创始人之一。

关于本书:行为金融学经典名著,为你揭秘股票市场反复暴涨暴跌背后的人类心理特质。

股灾之所以反复出现,是因为市场总是容易出现虚假繁荣。在人们的追捧和炒作下,股票价格越来越高,偏离真实价值越来越远。席勒把这种情况,称为非理性繁荣。


第二部分:非理性繁荣背后的心理偏见

作者认为,股市的投资者并不理性,他们的决策和判断,常常会受到直觉思维的影响。而直觉思维会带来很多偏见,偏见则催生了盲目的追涨杀跌,导致了非理性繁荣。这些偏见中,比较重要的有四个:

一是锚定效应。指的是你在对一个未知事物做判断时,你的脑子常常会找到一个已知事物作参照,以它为基础,再对未知事物做出评估。问题是,脑子找来的参照物,和未知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直接,并不足以让你做出正确判断,甚至会对判断产生误导。

股市的投资者在判断股票价格时,也会陷入这种锚定效应。他们心中找到的参照物时什么呢?显然,就是这只股票以前的价格和走势。问题是,以前一路高涨,以后就一定会继续保持上涨势头吗?当然没那么简单。可是,在锚定效应的影响下,很多人做出了简单粗暴的决策,大家一起推动股价,导致了非理性繁荣。

二是从众效应。指的是在判断和决策时,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在股市中,每一次的追涨杀跌,每一轮从非理性繁荣到泡沫破裂再到股市崩盘的过山车式循环,背后都有大量投资者的从众心理。而且,像主流媒体意见、权威专家解读,这类信息更能在投资者中引发一窝蜂式的从众效应。

三是可得性偏好。说的是直觉思维,对于概率的判断不敏感。在股价上升周期,媒体要迎合大众口味,就会密集报道各种有利于股价继续上涨的利好因素。你看到的都是利好因素,于是你就会判断,股价肯定还要上涨。但是,会导致股价下跌的因素其实并不少,只不过因为媒体报道得少,没有在你的脑子里形成印象而已。

四是因果性偏好。某一只或者某几只股票的价格上涨,可能是出于偶然因素,但是,大家偏要深入分析。结果,这种本来偶然的上涨,成了某个理论的坚实论据。大家会认为,经济发展前景一片繁荣,或是某个突破性的新时代确实到来了。更多人被这种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说服,入市接盘,股价进一步抬高,理论便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吸引了更多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7-27《非理性繁荣》第二部分听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