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动生理学

体育学中有一门基础的、也是体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就是运动生理学。记得以前听老师说,体育专业学好了,相当于半个医生。

  暑假已过去一大半,马上就要开学了,运动生理学也在这个暑假反复的看了几遍,其中的许多内容学了后发现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除了能够让我们懂得在运动时一些针状的出现原因是什么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知道why,还要知道how。

  运动生理学第四章是讲血液循环。主要内容是讲血液在心脏及全身的流动过程和运动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让我先讲一个自我的例子,以前小时候做过一次中型的手术,在床上躺了有半个多月,渐渐情况好的差不多,要离开医院了,有一天就从床上慢慢的尝试站起来,在站起来的那一瞬间,突然感觉头非常的晕眩、眼前发黑,四周像是在天旋地转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缓过来。以至于那种感觉,到现在还记得。学了血液循环的静脉回心血量这一小节,才明白了当时是怎么回事。

  血液循环是由心脏泵血(含氧的动脉血)至身体四肢,然后经过身体四肢时,肌肉组织细胞就会利用血液中的氧气,在毛细血管处将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然后静脉血回流到心脏。

  长期卧床的病人,身体会逐渐适应没有在人体直立状态时的重力效应,那么静脉血回流到心脏的阻力就会减少。长期处于卧位状态时,静脉血管就会缩小,加上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少,其对静脉血管的挤压作用就会减少。

  在这时,如果人体突然从卧位状态转变为立位状态的话,下肢的静脉血管就会缩小,静脉血管扩张导致下肢容血量增加,再加上重力作用,下肢的静脉血液就很难回到心脏了,因为心脏回流的血液不足,而心脏回血和泵血的时间又是时刻进行的,那么就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其结果就会导致脑部缺血缺氧,然后就会导致头脑晕眩、眼前发黑,甚至感到恶心。

  知道现象却不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本质是什么,就只能导致我们会因为无知而不会遵循身体机能的客观规律,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发生呢。 

  首先就是尽量的活动下肢肌肉,通过下肢肌肉收缩对肌肉内的静脉发生挤压,使得静脉血回流心脏的速度加快。其次就是分为几个步骤渐渐将上半身抬起,让身体逐渐适应因下肢静脉血液扩张而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泵血不足的情况。

  记得之前看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讲,这门课是一门陪你排队买早餐的经济学课,主要的意思是除了碎片化学习这门课,就是这门课是通俗易懂的,随便找一个人和他讲,那个普通人都能听的懂。

  于是发现,自己写下这一运动生理学和经济学原理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写的可能只是自己容易看懂,其他人不容易懂。而薛老师的就是你懂我懂他也懂,这其中的差别可不得不说还是多年的功力所导致的。

  每一天的学习都是一次积累的过程,长期的积累下去,相信相信的力量,功力还是会达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运动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