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三十一)

图片发自App

    我再说一件事情。《六祖坛经》提到南岳怀让禅师。怀让禅师年纪很轻(十五岁)就拜天台宗的一位法师出家,以后受了戒,也学过戒;后来他离开了剃度师,到一位嵩山安国禅师那里学习。而嵩山禅师介绍他到六祖慧能禅师这里来学,到了后,六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他说:「我从嵩山来。」慧能禅师又问:「什么物?恁么来?」说个白话就是:是什么东西?怎么样从那边来呢?他不能回答。

        用凡夫的想法,按事实说:就是有一个身体,从甲地到乙地,从那个地方到这个地方来;或者坐船、或者徒步、或者是坐车来。

        他经过八年的参究以后,和六祖大师说:「现在可以回答这句话。」六祖大师又问:「什么物?恁么来?」怀让禅师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若说是个物,就不对了!

        看那段文,只是简单的说:经过八年的参究,而后就开悟了。怎么参究的没有说。我想:应该是读《金刚经》开悟的,因为六祖听五祖讲《金刚经》,所以他也学习《金刚经》这是合道理的。「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就是这个道理,从这里开悟的。

        有一回我到日本,有寺庙里的人给我一本临济禅师的传。回来后,认真的读了一遍,这里面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呢?临济禅师是学过教的!是在大法师座下学过经论,然后才到禅师那里学禅。在日本出版的《临济禅师传》说:他学过教。但是在我们汉文的《禅师语录》上没说「学过教」这句话。只说他到禅师那里学,请问三次佛法大意,被黄劈禅师打三次;然后到高安参大愚禅师,那位禅师就这么碰他一下,就开悟了。这地方,令人感觉到很神奇、很奇妙。

          若从日本出版的《临济禅师传》上说,他是学过经论然后再学禅而开悟的。学过经论然后学禅,比较容易开悟,也比较顺理成章。这样说呢?功劳是在「学教」,现在把这段省略了,就类似六祖大师没有读书就能开悟。其实,我们读《六祖坛经》知道,六祖大师是听五祖弘忍禅师讲《金刚经》,听闻依据佛说的经而开悟,这也合道理。但是,后来的禅宗的笔者,多数把学教这事完全省略。不需要学教就能开悟,不可思议。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观察身体是因缘所有、是自性空的;自性空里,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眼不可得、耳鼻舌身意不可得;色不可得、声香味触法不可得;眼识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识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这样子「什么物,恁么来?」怎么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自性空里面,无色受想行识,身相不可得;所以说似一物就不对了!这个义理就相合。

        但这话用口来讲是不行,而要静坐思惟;先修奢摩他的止,或者用数息修止后,再观眼耳鼻舌身意、观察色受想行识,都是缘起有,自性空。这个身体过去也是自性空、未来也是自性空、现在也是自性空—犹如虚空。《法华经》上云:「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佛是善说譬喻者,用虚空来譬喻自性空。

        所以要思惟这个道理,你要去看虚空,先取虚空相:最好不在城市里,而在一个有高山的寂静处,由高山周围显示出来虚空。先观察虚空相,然后观察身不可得、眼耳鼻舌身意不可得,犹如虚空。这样观,就是一个悟入的方便,教我们明白的一个历程与经过;这样思惟,慢慢、慢慢地,就得圣道了。

        这样思惟后,再看《六祖坛经》:「什么物?恁么来?」「说似一物即不中!」义就合了,若与佛说的经论相合,那我们可以同意是开悟了!如果自己说自己开悟,而和经论不合,那就是邪知邪见!这事是这样的:自己说自己开悟,那靠不住!除非有阿罗汉以上的圣人印证,那也可以;如果没有,而你也是个生死凡夫,你说「他开悟了!」不可以这样子的。

        在奢摩他里思惟:「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的身相即非身相,我们凡夫身相亦复如是,凡圣一如,没有差别,都是自性空,自性空中无有少法可得!就是这样观察。这是学习了《中观论》、学习《大智度论》,从文字上明白道理后,再加上修奢摩他止,自己时常的这样观、这样思惟,经行也这样思惟、静坐也思惟,久了,贪瞋痴就受影响,贪的时候就不贪、瞋的时候不瞋、高慢的时候也不高慢、疑惑的时候不疑惑,这一切烦恼都受到影响而不活动了。

        愿意这样观一切法自性空,说如何转女成男?转男成女?没有这回事情!此中无有男、女相可得的。慢慢地就向于圣人的境界,虽然还没有得圣道,但常作如是观,就已经不是凡夫境界了。   

(三十一、2018.2.6)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刚经(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