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

摘抄

【原文】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①?”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②,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③。”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④,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⑤。”

【题解】

此章通过孔子和子贡的对答,对有悖道德规范的四种人和作风不正的三种人作了揭露和斥责。由此可见,君子虽然博爱但也有所憎恶,并非是无原则、无是非地爱一切人的好好先生。

【注释】

①恶:厌恶。

②流:晚唐以前的本子没有“流”字。

③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④徼:偷袭。

⑤讦(jie):攻击、揭发别人。


【译文】

子贡问:“君子也有憎恶的人或事吗?”孔子说:“是有所憎恶的。憎恶宣扬别人过错的人,憎恶身居下位而毁谤身居上位的人,憎恶勇敢而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孔子问:“赐,你也有憎恶的人和事吗?”子贡说:“我憎恶抄袭他人之说而自以为聪明的人,憎恶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自以为直率的人。”

//我的感想//

我们皆为“人”,皆有“恶”之对象。

另一方面说来,“善恶”皆是在“自己的立场”评判划分的产物。

“天无私盖地无私载”,“天地“是不是也有“无可奈何”?“好人好报”“恶人恶果”会是“天地”善恶的表现吗?

现在忽然这样的想法,“厚德载物”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接纳,允许和平和,而并不是说对对方的“认可”和“放纵”。

毕竟面对于“恶”之人,自己内心也是依与仁。那这样说来,“仁”的表现并不是完全正向助力,也包括依与仁的“拒绝”。

比如借钱,比如面对孩子们的主动销售。

回归今日论语。

细细反思自己有没有处于被厌恶的行列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时刻批判性思维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