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但是的爱——《四年级的孩子》第二章导读

      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做新时代学习型父母。

      今天我们继续共读,读的是本书的第二章《悦纳,让孩子安然度过不安期》。

      首先请大家做一道题目,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使用过以下句式中的哪几句?

      1.如果A,可以B。(如果你今天提前把作业写完了,可以让你看一个小时的电视。)

      2.我们可以给你A,但是你要做到B。(我们可以让你出去玩,但是你要先做完作业。)

      3.不能A,除非B。(你不能出去玩,除非先把今天的琴练了。)

      4.这次表现不错,但是……(虽然你这次考了第一名,但是一定不能骄傲,要保住第一名可不容易。)

      5.我们爱你,只要你……(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只要你乖乖听话。)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些句式?把这些句式放到一起,再读一读,有什么感受?会不会有些惭愧?当我们对孩子理直气壮地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可曾想过这样的话一出口,我们对孩子的爱就打了折扣,彻彻底底地成了一份“讨价还价的爱”?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足够爱孩子,却不曾想我们的爱附带了很多条件,这些条件足以消磨掉我们对孩子的爱,非但不能帮助孩子,还可能使亲子关系陷入紧张。

      再请大家设想一下,假如你的孩子像第一章中的周婷婷那样,身体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你还会爱他吗?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回答“会”,我们也见过很多父母为了生病的孩子求医问药不辞劳苦、砸锅卖铁的事例,也见过一些父母为了照顾生病的孩子辞去工作、悉心陪伴的事例,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只是因为那是他们的孩子,仅此而已。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许不再会对孩子有任何要求,只是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爱才是纯粹的、没有任何条件的爱。

      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就是全面地接受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美是丑,不管他是聪明的还是反应有些迟钝的,不管他是健康的还是残疾的,不管他是性格温和的还是脾气暴躁的,不管他是开朗活泼的还是沉稳内敛的,只要他是我的孩子,我就要爱他。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还包括无论孩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都坦然地接受,并且一如既往地爱他。这才是无条件的爱,是真正的悦纳孩子:全面、客观、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孩子的所有。

      悦纳孩子,就让孩子做他自己。卢梭说:“我独一无二,我天生与众不同;我敢说我不像世界上的任何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不是别人,爱他们,就不要用别人的样子来塑造他们。记得我的孩子在五年级的时候跟我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真的不理解你们这些做妈妈的,总喜欢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都不是一样的孩子,有什么可比的啊?”孩子的话点醒了我,是啊,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成长的环境也不相同,哪里有什么可比性?从此我不再说“你看***”的话,孩子的成长也不再需要比照别人家的孩子,而是按照他自己的样子去成长。

      悦纳孩子,就要带着他爱自己。爱孩子,先爱我们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不抱怨,始终保持一种开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爱生活、爱自己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他也会学着悦纳自己。爱孩子,就放大他的优点,提点他的不足,让他既为自己的长处而骄傲,为自己的优秀而自豪,为自己的独特而高兴,同时又能正视和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客观地认识自己,当他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就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看轻自己或轻易改变自己。爱孩子,还要多夸赞他,尤其是在他的同学与小伙伴面前,我们真诚的夸赞不仅是他悦纳自己的源泉,还是他不断完善的动力。我在孩子四年级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儿子真好!”在家里说,在亲友和孩子的同学面前说,那种带着骄傲与满足的语气让儿子充满了自信与力量。

      悦纳孩子,就要与孩子“肩并肩”。孩子八岁以后,母亲就要适时地退出,父亲应该更多地走到教育孩子的台前来,因为这个时候,要培养的是孩子勇敢坚毅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个时候,尤其是进入四年级以后,孩子们不再需要母亲那种手把手的教导,更需要父亲的“肩并肩”的共同作战。虽然他们遇事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有时候甚至跟父母对着干,但是在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还是会不知道如何面对,心底里还是渴望能得到父母的帮助的。所以我们要以一种局外人的态度始终保持对他的关注,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提醒,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些适当的帮助,或者在他的要求下与他共同面对问题,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让他得到锻炼和成长。

      悦纳孩子,就要区分事实与评价。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犯一种错,就是把孩子做的事和对他的评价混为一谈,只要看见孩子有某些我们认为的不规范行为,我们就会上升到对他的道德评判的角度。比如,孩子玩一会儿手机,我们会认为他懒、贪玩;孩子弄坏了家里的东西,我们会认为他捣乱、故意搞破坏;孩子不好好学习,我们会认为他没有上进心……总之,一看到孩子做出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我们首先就会在心里给他下一个判断,而不是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所以在批评的时候往往就会变成批评人而不是批评孩子做得不对的事情。悦纳孩子就需要区分人和事,让孩子知道我们不喜欢的是他的那些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另外,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态度模糊,表达笼统,容易把事实与评价混杂在一起,比如:“今天表现真棒”、“真乖”、“太好了”等等,而忽略了对他具体的行为的评价,如果能够换成更为明确的针对行为本身的表扬,孩子就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表扬,明白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因为我们对他这些行为的评价其实就是为他设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比如:“你今天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作业,而且正确率很高,说明你今天很有时间意识,作业也很认真,这种强烈的时间观念和认真的态度会是你今后做事成功的要素”;再比如,“今天你又完成了五公里的跑步计划,说明你能坚持,有毅力,爸爸为你高兴!”经常这样表扬,孩子就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从而不断地强化自己这方面的品格,树立自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

      意大利哲学家、心理学家费鲁齐在他的著作《孩子是个哲学家》里提到了一个词——“没有但是的爱”,他说:“现在我爱你,我的身体里没有一个细胞在说‘不’、‘如果’、‘但是’。我感觉到了完整。”当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积极地为他树立悦纳自己的示范,真诚地给予适当的关注与鼓励,客观、准确地对他进行评价与提醒,适时地为他提供恰切的帮助,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对他的爱是“没有但是”的。

      最后,还想跟大家一起来看看本章“亲子作业”部分的德国家长每月“成绩单”,不知道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是不是如我一样有这样的困惑,这个成绩单似乎跟“悦纳孩子”这个主题没有关系啊,为什么放在这一章呢?反复阅读,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悦纳孩子父母要以身示范,比如“父母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父母积极学习,不断进取”;二是悦纳孩子就要尊重信任孩子,要“认真听取我的学习情况汇报”、“经常与我沟通,耐心地倾听我的诉说”、“耐心地指导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正确对待我的不良生活习惯……和我讲道理”;三是悦纳孩子还要关心帮助孩子,“关心我的身心健康、膳食平衡、视力保护和生理健康”、“给我零花钱”、“主动与老师联系”等。仔细阅读,这不仅是一份悦纳孩子的成绩单,更是一份父母教育行为指南。就让我们在对这份“成绩单”的朗读中结束今天的阅读吧,祝福所有被父母悦纳的孩子能够幸福成长,快乐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但是的爱——《四年级的孩子》第二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