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最抚人心》:接地气的烟火生活大家


                                                 

2019年,作为一本是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的精装散文集《慢煮生活》出版,当时不才的笔者就初次拜读了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并写了拙文《平实的生活美学》,也基本认定了汪先生在笔者心中是那种非学院派的文人行列的作家。

时隔两年,最近再次读到了由读者出版社的关于汪曾祺的精选散文集《人间烟火,最抚人心》,当时的想法是这本新集子的内容会不会与《慢煮生活》重复呢?结果所幸是,99%都是不尽相同的,可见汪老的文章佳作精品多,可供编者选题多;另外也可见出版方对作者、读者及其负责任。

手捧这本轻盈而实在的米黄色色调的封面就知道此书是非常符合汪曾祺先生的气质的。我们知道汪曾祺先生不仅作文了得,作画也是行家,要知道父亲就是有名的画家,自然画工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并与他的文学作品是有很多关联的。在此书的开头部分就收录了先生的画作,主要是以蔬果花草为主,满满的生活气息,清雅而留白(与小说不注重背景描写的艺术相吻合),富有烟火味而有人文气息。

全书分五大部分,分别是写关于的书的“一本好书, 无限人生”。关于吃的“ 日日三餐, 慢品生活”。关于游记的“ 山河远阔, 人间烟火”。关于博物的“草木虫鱼, 万物皆美”,关于写作的“按住当下,万般自在”。

在第一部分中关于书的看法,作者就坦诚介绍了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如读《岭表录异》就作者带来很大的影响,毕竟其中的简练朴素而有情调的风格,是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巨大影响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作者那个非电子化的时代,他的读书选择虽然少,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了很多杂书,熏陶文学素养,可见要成为出色的写作者,博览群书是首要条件,尤其在当代的作者就更需要听作者的良言,多读杂书。如在第一部分《谈读杂书》就说到了四大好处:可以很好好休息,可以涨知识,可以学自然随意的语言,可以悟出写作的道理。是的,这一点在笔者看来是非常有感触的。这就是读杂书的魔力就是枕边书的魔力,如这本《人间烟火,最抚人心》需要慢慢如品茶一样细细品读,才能更了解作者的文字世界。因为这种“情意真挚,痛痒相关”的杂书特点,是散文写作的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换言之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之后,我们还可以读到作者为自己的作品或者其他作家的作品所写的序言类文章。其中涉及的一些有趣的文事还是挺有趣的,如《人之相知之难也》一文中,作者就反驳了周作人对废名的评价,作者以自己亲自见过废名的经历,说明了废名并不是如周作人所言的那样奇古和螳螂额头。作者就是以此事例说明了“人之相知之难也”的文事。但不管怎样,对于一个作家的了解,可以多多讨论,多多认知,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都是让读者可以更立体了解一个作家世界。

而在关于读者比较关心一个作家对于小说人物的原型论的问题上,作者就在《菰蒲深处自序》中谈到了关于小说的原型论的问题,在作者看来,他写小说是有真情实感的,于是在小说里的人物是有原型的,但“世界上没有这样便宜的事,把一块现成的。完完整整的生活原封不动地移到纸上,就成为了一篇小说”。作者就说明了小说的虚构性,以及小说的情感的真实性并重的自己独特的小说写作风格。作者也明确读者不需要过分考究原型,只要读者感动有趣就是一本好小说的价值所在。

当然第一部分还收录了作者对恩师沈从文《边城》关于阶级性问题作出了对作品客观而中肯的看法,也推荐《孕妇和牛》,为读者提供好书导读指引,是十分有一种指引读书的作用。

来到第二部分就写到作者的吃生活了,这在《慢煮生活》中,是读了不少关于的吃的文章,而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就有填充了读者未读过作者写吃的文章,简直是喜出望外的。这部分就写了在北京如果想吃烤肉,作者推荐了三家烤肉季、烤肉苑、烤肉刘。其中作者也通过一个文人的角度,用最简练的文章而完整说了“贴秋膘”的来龙和去脉。原来,要吃好羊肉,得在应力九月去吃才好,因为那时候的羊肉才上膘,才肥,于是就说明了秋冬之后吃羊肉才好的道理。之后作者也写了吃手把手羊肉的经历,说明新疆和内蒙古的吃法是不同的,其中的风味和味道也自然各有千秋。

作者作为一个吃客,也写了《故乡的野菜》这就侧面写出了当时老家闹饥荒吃野菜的辛酸史,其中作者大量列举了各种野菜如眼子菜、猫耳朵、抱娘蒿的概况和背景,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了作者对高邮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如这种野菜的吃法会延续至今未来的,因为现在的吃野菜是尝鲜。这里表达的是对故乡这种饮食文化的传承是感到欣慰的,因为这样才有家乡味道。

另外作者也写了自己在昆明经历的吃的昆明菜,说明了昆明菜是清淡纯和的特色的,其中就介绍了有名的汽锅鸡,这种鸡中当选武定鸡为上,这样的做出来的鸡不仅汤清如水,还有鸡味十足。还可以培养正气,可谓吃和意境都搭上了,这种吃果真是有情调。以后找时间去昆明游玩的话得和妻子吃上一锅才行呢。想想都流口水了。当然除了鸡,昆明菜还有火腿、牛肉、蒸菜、炒鸡蛋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此外,在作者在家招待美国华人作家聂华苓的时候,他亲自下厨为聂华苓做了一道干丝,不仅吃光光,还有满满的乡土情,还有作家与作家的相知情,让人读来十分有人情味和烟火味。

第三部分就写到了作者游记的经历。其中写了云南昆明的翠湖,就写到了该湖给予了作者在昆明经历中舒缓心情的好去处。此外也写了皖南一带好风光。写了合肥菊的肥厚颜色深,也写了屯溪的繁华的街市,也写了徽州人喜欢的徽菜,其中就提到了鳜鱼菜,原来徽州人在鳜鱼臭的时候是会通过重油来将鳜鱼的味道提到最高,另外也提到徽州人喜欢吃的炸斑鸠。屯溪烧饼等等,都是家常好吃的菜。是的写游记也写到了吃,作者就是少不吃的作家,也是最接地气的烟火生活大家。

在游记中,作者还写四川的经历,如乐山、大足。新都等景色,而又会接地气地说道吃川菜。真实有趣的作家。另外也写到了河北省沽源那张慢文化的风土人情,也写了福建各地,在写武夷山中,也写了炒冬笋的美味,也钟情于“四周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的自然之美。最后,作者也写了泰山的游历,写到了泰山岩茶的“碧霞新绿”,以及也写到了温州楠溪江的美丽的九级瀑,其中也说到的陶公洞也是令人向往的,虽然如今已经今非昔比。

而在关于博物的“草木虫鱼, 万物皆美”就写了作者生平说喜欢的各种花草,其中说到《云南茶花》是作者甚为喜欢的“只要云南滇茶现在还是世界第一”就是有力的印证。笔者也喜欢滇茶,但各种的茶味还只停留在消暑解渴的初级阶段,日后希望可以如作者一样品到点差的世界第一的价值所在。作为喜欢喝茶的读者,可以试试喝滇茶。感受一番作者的烟火味也是不错的家常化的生活方式。之后,作者也写到自己务果农的经历,也是非常有趣的。而《昆虫备忘录.,就让笔者勾起了不少小时候说接触的昆虫趣事,这些小动物可谓是美好童趣回忆的载体,时空转化器。

最后一部分就写了关于写作的心得。关于写作,作者的思想主旨当然是儒家思想,作者也说明因为儒家有着人道主义思想,于是作者说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而关于现代派,作者也承认有模仿西方的写作意识流的现代派写作方式,但同时他是秉着洋为中用的理念,还是强调了民族情感和中国汉语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这就无不体现了一个士大夫的爱国情感爱自己国家语言的情感。而在《生活思想技巧》一文中,作者就自己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展开文学创作的心得发言稿,其中内容涉及到了作品应该有生活化的地方,也要有美学情感,也要有对生活取舍和选择对写作的意义。

其中尤为喜欢作者说的那样“李笠翁将写作如缝衣”论,说明了思想细节情节要互相照应的重要性。而在《关于作家和创作》一文就写到了一个作家要定位好自己是哪一类型作家,然后一个作家要有榜样,有自己的风格,以及对文学鉴赏有自己的偏爱。这就体现了作家独立思想性个体的魅力所在。作者也提到素养培养就需要对生活充满惊喜感,包罗吃、听方言等细节,一言而弊之就是样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写作体验。另外对于写作的技巧,作者对文章的节奏和结构和音律也是十分注重的,这最后一部分对对于热爱写作的读者,是颇为有方法论的意义的。

读完这部书,使得笔者再一次对作者的作品和为人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的汪曾祺先生当然是实至名归。而更在乎的是,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与众不同与高端不同的生活类作家,他那接地气的烟火的家常气写作方式,和人生体验委实是让人读来十分有人情味,有许多共鸣性的自己的影子。自然也是大众作者所喜欢所学习的榜样。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这不仅有接地气的生活方式,还有那种高尚的纯粹的人道人文主义精神。这是中国读者说喜欢的大众作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烟火,最抚人心》:接地气的烟火生活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