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小结

      七月,就这样灰溜溜的走了,想想上个月的今天,还在奋斗给学生谅解题目,以防考试成绩落后。而今天,再过几个月,就要结束暑假了。

      7.19,农历29,算是在新区开火了,也慢慢接受在新区的家了,确实方便了不少。中间又准备学生的创卫童谣。7.23带学生在学校排练经典诵读,因为接到通知是7.24要微党课大赛。而我要进行微党课的准备,还需要再准备这个,后又接通知,因故推迟了。这个假期我最喜欢的是周末,因为感觉周末不会接到工作的通知。然后,在26日晚接到通知,准备28日事业单位监考,28日上午监考,下午布置30日教师招聘的考场,29日下午继续开考务会,30日监考。30日下午是被学生家长的电话叫醒的,实在是太困了,连续三天5:20起床,6:30前到学校,中午不能午休。结束了电话,就看到通知:7.31日下午微党课决赛。其实我特别抵触参加比赛,我的手气不好,总是容易抽一号,这次因为我在排练学生,剩了一个号码给我是7号,还不错。我总是这样,对于这次的微党课,我觉得自己思想上认识不够。我们学校派出了两名教师,本来在学校俩人的实力就不分上下,所以我觉得我在心里就已经觉得自己是第二了。这次真的没有怎么准备,然后在比赛的时候犯了预赛的同样错误——ppt 未同时。总之是前两名被我们学校包揽,没有落得三等奖已经够万幸了。记得去年去参加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区里的我觉得怎么也不会是我是第一,没想到的是第一,然后到市里,手气抽了一号,总分排名第五,20个人。证书一直没有,后来打电话询问说的是只给前三名发证。我一直耿耿于怀,如果我的抽到10号或者5号8号,我的成绩绝对的不会是第五。那几天一直做梦。包括最近,总是做梦监考,是压力太大了吧。

        7月,阅读了两本书,一本书张祖庆《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一本书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很多内容都是大同小异,从一些其他的书上也都能看到,已经不记得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建议了。确切说《我们仨》是今天看完的,今天在学校值班,想着带本小书吧,这样也能打发一下时间。之前看了一部分,今天上午看了,下午一到学校就看完了。这本书写的很真实,字里行间透露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在第二部分,其实我看的不是特别懂,感觉就在作者的絮絮叨叨的梦境中,她最亲最近的两个人相继离世了。作者没有太多的悲恸之词,但是却恍惚间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了她孤零零一个人。虽然就来到了第三章《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从结婚,求学,最开始作者是没有身份的,她是作为一个旁听生,依附这丈夫的身份来牛津求学。她有大把的时间自习,大把的时间看书,但是她对于自己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尤其是可以公费的出国学习似乎也有些“微词”,但是当丈夫把一些当学生的应该完成的内容,比如论文或者不喜欢的课也要学告诉她以后,她又十分庆幸自己的“自由身”。终于,作者以“共产党代表”去参加“世界青年大会”,有了“自己的身份”。你看,作者的心态多好!后来,又写到了闺女的出生,尽管邻居太太条件比较好,也提出可以带“圆圆”到乡下寄养,他们仍然是不想让把孩子带走。就这样带着孩子,辗转多年回到祖国。后面陆陆续续写一家三口的分分离离。写钱钟书先生因为遵循父亲的意思,辞职掉清华大学的工作,阴错阳差的也出现了一些误会。两个人也会争吵,但是极其少的,钱先生似乎是有些“呆笨”,而杨先生确实总安慰他“不要紧,我会……”你看,多好的感情。一辈子相扶相持,相守相助,相伴相依。是一本不错的值得读的书。

      昨天,比赛结果出来后,一个曾经一起参加培训的老师发微信给我,他们学校的老师得了三等奖。一方面是恭喜我,一方面替我惋惜,另一方面了解一等奖的得主。当知道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的时候,她也感受到我的压力。她今年差不多35,在农村学校,前几年因为老师少,基本上科目都教过,但是都不精,去年又开始做行政工作,每天也是琐事儿很多。她说,要认清楚自己想要的,给自己定目标,她已经在迷失自我的路上越来越远。是呀,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已经30+的我又何尝不想再进一步。可是我又深知自己是不能够坚持的人,做事情是头脑一热,什么事情也不精湛。带学生两年了,学习成绩虽然是数一数二,总体也不错,但是总归有很多遗憾,尤其是自我成长方面。高中时期,老师说我喜欢急功近利,我一直不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现在偶尔觉得自己仍然有这方面的问题。

      七月已逝去,八月才开始!一起迎接八月的挑战吧!教学生涯开启第三年!

——写于7.31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