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将孙桓抢在刘备的前面,占据险要,截断了刘备回益州的要道。
刘备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时,差点被孙桓军擒获。
刘备改走山间小道,翻山越岭,历尽千险,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白帝城(又叫永安城,今重庆奉节县东)。
蜀军船只军器、水军步兵的物资,全都丢失殆尽,兵卒尸体随江水漂流,拥塞江面。
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感叹说:“如果法正仍然在世,一定能够阻止主公进攻吴国的行动。即使东下,也绝不会失败。”
可惜法正早已于两年前去世,无力回天。
战争之初,安东将军孙桓率领一支队伍,在夷道进击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军队包围,于是向陆逊求援。
陆逊说:“不行。”
众将领说:“安东将军是主上的同族,他受到围困,怎能不去救援?”
陆逊说:“安东将军得到官兵拥戴,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待我的计谋全面施行,即使不去救他,他的包围也自然被解。”
等到陆逊的计谋全面施行实现后,刘备军队果然奔逃溃散。
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开始我确实怨你不来相救,如今胜局已定,才知道你的调度自有良方。”
此时陆逊所统帅的将领,不是孙策时期的老将,就是皇亲国戚,各有所恃,骄傲不服。
陆逊手把剑柄,威严地说:“刘备天下闻名,连曹操都对他有所畏惧,如今他进军我国境内,这是非同一般的敌人。各位都深受国家恩泽,应当相互和睦,共同歼灭这个强敌,上报所受的主恩。但现在大家互不和顺,这并非我们应做的事。我虽是一介书生,但接受的是主上的委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来听从我的指挥,是认为我还有一些长处可用,能够忍辱负重。大家应该恪尽职守,各负其责,岂能再互相推诿?军令有常,切不可犯。”
刘备被打败,计谋大多出自陆逊本人,众将这才诚服。
孙权听说后,说:“你当时怎么不上告诸将不服从指挥约束呢?”
陆逊回答说:“我深受国恩,所负重任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况且这些将领或是陛下亲信,或是我军勇将,或是国家功臣,都是国家理当依靠来共同建立大业的人。为臣虽说笨鲁懦弱,但心中暗慕蔺相如、寇恂谦虚居下的道义,以成就国家大事。”
孙权哈哈大笑,大声称好,加授陆逊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随后又改封为江陵侯。
刘备兵败,驻扎在白帝城,逐渐收拢散兵。
刘备十分羞愧愤恨,说:“我竟受到陆逊的挫折侮辱,岂非天意啊!”
赵云闻知刘备战败,急忙率军从江州赶往永安,接应刘备。
吴将徐盛、潘璋、宋谦等都争相上奏,认为刘备必能被擒获,请求出兵进击。
孙权就此事征询陆逊的意见。
陆逊与朱然、骆统认为,曹丕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声称要帮助吴国,共讨刘备,实际上却心怀险恶奸计,因此应郑重决断,将兵撤还。
到了九月,魏军果然出动,兵分三路,进攻吴国。
蜀镇北将军黄权率军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向西的归路被吴军截断。
黄权耻于向吴军投降,迫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北进,向曹魏投降。
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被吴将步骘截击而死。
曹丕见到黄权,问他:“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
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主(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
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
蜀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刘备,要抓捕黄权的家人。
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但有些从蜀国投降的人传言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
黄权知道事实应该不是这样,于是对曹丕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疑惑还未解,请等待之后的答案。”
便静待准确消息,没有立即发丧,后来传来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战争的结果,吴国守住了荆州,刘备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多名将领、士卒数万人,战船、军资损失殆尽。
蜀国元气大伤,加之不久刘备病逝,让这个建立没有多久的政权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诸葛亮临危受命,鞠躬尽瘁,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各方势力,让蜀国逐步恢复实力,有能力对外用兵。
吴国国力也遭到削弱,双方终于彻底意识到,两个相对弱小的政权,只有联合起来,互相扶持,才能对抗强大的曹魏。
所以,孙权没有对刘备赶尽杀绝,及时派人与刘备重修旧好,双方结盟,近四十年再也没有动摇过。
此后,三国之间的疆域也基本保持不变,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
因此,夷陵之战也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并将之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当初,曹丕听说蜀军树立木栅扎营,相连七百余里,便对大臣们说:“刘备不懂军事,哪有连营七百里能够和敌人对峙的?兵法有云:‘在杂草丛生、地势平坦、潮湿低洼、艰险阻塞等处安营的军队,一定会被敌人打败’,这是兵家大忌啊。我估计,孙权报捷的上奏,很快就到。”
仅仅过了七天,吴军攻破蜀军的捷报果然就送来了。
九月初三,曹丕下诏说:“妇人参政,是国家动乱的根源。从今以后,大臣有事不得向皇太后上奏,皇太后和皇后的亲属不能担任辅佐朝政的大臣,也不能封为王或诸侯。这一诏书要传给后代,谁若违背,天下共诛之。”
卞太后每次会见自己的亲属,也都表现得不是很亲热。
她常说:“生活要节俭,不应有盼望赏赐、贪图安逸的想法。我的族人常怪我对他们太薄情,这是因为我有自己的准则。我侍奉武皇帝四五十年,已经过惯了俭朴的生活,不可能变得奢侈豪华。族人违犯法令制度,相对于平常人来说,我还要罪加一等。不要指望我会送金钱、粮食给你们,或者宽免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