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5

20220405

普通反省,是在总结过去的经验。而过度反刍则是在攻击自己并以此产生难以停下的羞耻感和内疚感。
短时间的反刍,可能会一闪而过,会让我们有片刻的不适。而长时间的反刍可能会让我们夜不能寐,甚至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应做的事上。如果停不下来就不要停。因为过度反刍是在提醒你你有一些压抑已久,混乱不堪的情绪被消极的事件激活了。潜意识通过“反刍”让你去面对这些情绪。这时候与其逃避反刍把情绪的阀门再次锁死,我建议大家还不如顺着“反刍”这把钥匙去一探究竟。
我们可以尝试下面四个步骤,来一次更有效的“反刍”:

1.不要回避,把头脑里反刍的声音写下来。当你意识到你开始过度反刍时,不要着急喊停,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坐在那里给自己一个“反刍”的时间。把头脑里的攻击,焦虑通通写下来,细节越具体详细越好。
一边写一边告诉自己:我会“反刍”是正常的,这些念头提醒自己有伤痛存在。自己不想回避这些伤痛的信号,也不想因为反刍内耗而过度攻击自己。这样记录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常常在什么类型的事上过度反刍,什么经历更引起自我攻击。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有一些人常常会反刍自己的“无力感”,一切看上去“无能”的小事都会引起TA的自我攻击。有一些人会被“价值感”困住,那些被评价的瞬间那些“我不够好”的经历,都会让TA久久无法释怀。还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存在感”,“攻击性”等,陷入反刍。
总之,当我们找到这个规律也就慢慢接近了那个伤痛,无论是疗愈自己,还是寻求帮助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与你记录下来的反刍进行“探索性对话”,记录、整理之后,我们可以试着些内在的声音来一次“辩论”,直面TA的攻击,问问反刍的自己,当我们接受反刍的攻击,展示自己的脆弱。这一来一回的过程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辩论,它能启发我们去看到那些引发反刍的“消极行为”无论是疗愈自己,还是寻求帮助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2.与你记录下来的反刍进行“探索性对话”
记录、整理之后,我们可以试着与这些内在的声音
来一次“辩论”,直面TA的攻击问问反刍的自己

真的吗?为什么?
那又怎么样?

当我们接受反刍的攻击,展示自己的脆弱。这一来一回的过程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辩论,它能启发我们去看到那些引发反刍的“消极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动机和情绪我们在担心什么、恐惧什么。

3.与你记录下来的反刍进行“启发性对话”
跟上一步的探索性对话不同,启发性对话的展开需要你拿出比“反刍的自己”更加成熟、稳定的一面。你可以把TA当成你关心的朋友或者你爱的孩子,去给TA一些抱持和启发。
回到第二步对话的结尾,反刍的声音可能会说:在这样带着启发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给反刍的自己一点安抚,抚平TA的焦虑和不安,召回TA的理性功能,找到痛苦的根源。随着“探索性对话”的深入,我们还可以探索到,引发我们不断反刍的痛苦根源。
我们所有的纠结、反刍最终都指向这些深层次的痛苦,恐惧、不安、破碎
如何与它相处,或者如何疗愈它,是一个漫长,但值得的过程。
我们可以不断地练习,告诉自己:我知道你痛苦,但你是有力量的。在痛苦里待一会,不要怕,这份痛苦,来自过去。
当痛苦开始浮现,我们还可以找大家期待头脑中这个反刍的声音,可以自己消失,我们可以变成一个活得更加清爽、通透的人。但现实却是,内心会不断逼迫自己,去听见这个烦人的信息,去面对那些难堪的记忆。强迫自己选择性失忆,可能带来一时的平静;但这些被回避掉的情绪,还是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样貌探出头来,再次折磨和纠缠我们。所以啊,我建议大家不要回避,而是勇敢地去做练习;当“反刍的声音”出现,保持一份好奇心,去对自己的过去发问,对自己的生命表达真诚的兴趣。一位心理咨询师或者参加一些线下团体寻求更多的帮助和疗愈我们为什么会一次一次陷入反刍,一次一次在类似的情绪中消耗着?
反刍,是因为有很多黑暗的生命力被堵住。在内在反复咀嚼,直到腐烂。
大家期待头脑中这个反刍的声音,可以自己消失,我们可以变成一个活得更加清爽、通透的人。但现实却是,内心会不断逼迫自己,去听见这个烦人的信息,去面对那些难堪的记忆。

强迫自己选择性失忆,可能带来一时的平静;但这些被回避掉的情绪,还是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样貌探出头来,再次折磨和纠缠我们。
所以啊,我建议大家不要回避,而是勇敢地去做练习;当“反刍的声音”出现,保持一份好奇心,去对自己的过去发问,对自己的生命表达真诚的兴趣。

有效反刍4个步骤:

1 不要回避,把脑海中反刍的声音写下来

无力感、无能,价值感

2 与你记录下的反刍进行探索性对话

真的吗?为什么?那又怎么样?

接受反刍的攻击,展示自己的脆弱。

3 与你记录下来的反刍,进行启发性对话

4 找到痛苦的根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