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视剧《大染坊》有感:陈六子的成功秘籍之一“善于学习”

图片发自App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电视剧《大染坊》?这部剧当初在央视播出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并没有在意。

初听电视剧名字,就让我提不起兴趣。一个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中国历史中最衰落、最灰暗的民国时代;一个陌生的染织行业,也没有什么大牌演员。

相信很多人,都是出于类似的原因,忽略了这部精彩的大剧。直到有地方台重播,我无意中看了两集,便欲罢不能。从网上搜出来,从头到尾的反复追看,不下五遍。

这是一部民族资本的史诗,一部励志传奇,一部商业教科书。虽然背景年代相隔久远,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极具现实意义。

电视剧的主人公陈寿亭出生时体重6斤,所以小名叫陈六子,从小父母双亡,沿街乞讨为生。常出入于茶楼、戏院,蹭戏、蹭听评书。

一场大雪之后,陈六子冻僵在通和染坊周老板家门前,被周老板一家救活后收留,认为义子。通和染坊雇的染布师傅自恃染布手艺,对周老板提出各种无理要求。

身为周家义子的陈六子,表面上对染布师傅毕恭毕敬,伺候的舒服得体。暗中偷学了师傅的全部手艺,并亲手炒掉了染布师傅。15岁做了掌柜的,凭一己之力,把小小的通和染坊,做到了周村老大。

陈六子后又凭技术入股,与当地财主老卢家合作,在青岛开办了大华染厂。

陈寿亭虽目不识丁,但染织技术深湛,吃苦能干,见识不凡。甚至能把从评书、戏文里听到的学问、计谋,因地制宜的运用到商战之中。

一路抓住各种机遇,妙计频出,让大华染厂由小变大,周旋于各个商界巨鳄和背景复杂的日本商人之间,游刃有余。从此在商场上,翻云覆雨,叱咤风云。

陈寿亭的人设很奇怪,不识字,没读过书;但见识不凡,胆大心细。他得到知识的常规渠道,是合伙人卢家驹每天给他读报纸;非常规渠道,则是得益于幼年时,混迹茶楼戏院,从评书戏文里得到的知识。

剧中,借陈六子合伙人卢老爷子之口,说出了其中道理:世上有两种人不能读书,一种是读进去就出不来的人,不会活学活用,成了书呆子;另一种是天赋太高的人,书本反而限制了他的思路和想象,陈寿亭就属于后者。

陈寿亭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商业手段,的确是书本给不了的。

他能想到把堆在仓库里没有用的40匹窄幅布,免费拿出来做成标语给学生去游行。正面标语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背面写着“大华染厂飞虎牌染色布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把自己的飞虎牌染色布,炒的尽人皆知。

日本商人为扰乱中国市场,宁可赔钱以低价在中国倾销花布,试图挤死中国本土企业;他就将计就计,低价大批买进日本人的花布,反而要挟日本商人,要销往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扰乱伪满洲国经济秩序。

看似山穷水尽处,总能剑走偏锋、绝处逢生。实在是得益于评书、戏剧这些虚构的民间艺术,但他活学活用,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这样的人物设置、故事设置绝非夸张,现实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草船借箭本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故事。唐朝的张巡被安禄山叛军围城,弹尽粮绝,就效仿草船借箭,夜半时分,金鼓齐鸣,从城头顺下无数草人,制造偷营劫寨的假象。叛军乱箭袭来,射在稻草人上,张巡得箭羽无数。

《三国演义》本是传奇演绎的小说,虚构内容甚多,满清入关前,皇太极却把它当成了军事教科书,配备给高级将领每人一部。这些满人将领,就是凭借这部演义小说,入关之后,一路长驱直入。

学历高不一定有文化、有见识!会学习的人可以从任何人身上、任何平凡事物上学到本事,哪怕是虚构演绎的民间传奇。

关键是他们懂得活学活用,灵活变通。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陈六子的合伙人卢老爷子,租了一辆马车出门,却被赶马车的车夫带到了荒山野岭。卢老爷子以为遇上了劫匪,谁知那车夫问卢老爷子姓什么。

原来是那车夫姓杨,听评书《杨家将》入了迷,痛恨潘仁美陷害杨家将,每遇上租车的客人就会带到荒山野岭来。如果客人姓杨,就不收租车钱;要是姓潘,就会被他敢下车来,扔到荒山野岭。

第一遍看这部剧,觉得这个情节挺突兀,和前后剧情没什么联系。后来才看懂,编剧就是想,用这个车夫和陈六子做对比。

同样是听评书,听死了,就会和这个车夫一样,做出这样的荒唐事;听活了,也可以向陈六子那样,叱咤商场,做出一番大事。

这部剧的编剧叫陈杰,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他本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编剧只是他的副业。剧中的很多情节,就是陈杰先生本人的亲身经历,绝非异想天开的杜撰。

陈杰先生就是想,通过这些情节的设置告诉我们,陈寿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学习。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电视剧《大染坊》有感:陈六子的成功秘籍之一“善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