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后记

     《皇帝的新装》是 19 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作为经典篇目,这篇童话曾被选入苏教版、人教版等中学语文教材,2016 年继续被选入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统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在教师教学用书里,列了3点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和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教师教学用书在本课列出的教学重点为:学习快速阅读;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想象故事各段情节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认识到这些行为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中产生的。

      本册书在训练学生的阅读方面是很成体系的:一二单元练习朗读,所选篇目无论从篇幅长短还是文章本身的节奏韵律都适合朗读,如《春》《济南的冬天》《古诗四首》;三四五单元练习默读,默读更能让人沉浸文章、深入思考,在默读时养成圈画关键信息,圈画关键信息其实也为深入思考做准备,所选文章主题一般较为多元化,如《猫》《植树的牧羊人》;第六单元练习速读,“要让学生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学会合理扫视,逐步扩大学生的视知觉广度”,作为练习速读的材料,文章内容不能过于深奥,选入本单元的作品内容简单、有趣,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理解上的障碍,因而特别适合训练速读。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及文本特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练习速读并掌握童话特点、通过联想、想像编排课本剧揣摩人物心理。

        针对学习目标,本课我设计了2课时。第一课时设计了3个 环节  :第一环节,掌握童话特点(根据阅读经验如何判断本文属于童话),提示“本文和以前读过的童话《海的女儿》《拇指姑娘》或是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有相同点吗?”学生很快能悟出童话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童话是虚构的时,我适时问道 “同样是虚构,小说和童话有区别吗,想想《植树的牧羊人》有人信以为真地去寻找这个地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小说虽然虚构,但讲究艺术真实性,而童话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是什么让你觉得不真实呢”在我的追问下,学生明确了童话最主要的手法是夸张和想象。此环节自己很满意,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童话的特点,较之以前直接给出童话的定义,学生对童话的理解是具体的而非概念的,是总结也是运用。

       第二环节,练习速读,5--10分钟读完全文,并能圈出文章中夸张的细节。因为文章较为简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基本没有难度。这一环节进一步理解童话的特点----夸张。此环节似乎无功无过,感觉平平。把一种习惯的养成完全寄托在一节课上是不现实的,学生能根据本课的经验---关注关键词、扩大扫视范围,尝试去阅读其他文章,提高阅读速度,就算很好达到目标了,关键是学生会有这样尝试的动作吗?

        第三环节,探寻成人复杂心理,揭示闹剧产生的原因,明确主题。此环节有些仓促,并且自己的引导使文章主题单一化:反映了成人人性 的弱点,并普遍存在于皇帝、大臣、骑士与百姓。开始我的设计是要引导学生得出教参上提供的主题:揭露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愚蠢和虚伪,整个社会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对文中所有成人心理描写的分析,却一致得出了:成人的人性弱点,成人由于种种原因,自欺也欺人,但是却不自知。对于这样的结局有些惶恐,我舍弃了本文的讽刺、舍弃了统治阶级。但对教参上提供的主题,本人也觉得有些牵强,类似于以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归纳。今天,皇帝的新装依然可以也在不同场合上演。

       第二课时:分小组展示排好的课本剧

       此环节的设计,首先想改变教学方式,让课堂有些新意;其次,想让学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想象故事各段情节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认真揣摩人物心理,这样的心理会以怎样的动作和表情展示出来。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实际及时间的有限,我下载了现成的剧本,打印给学生,提前布置好人物,选好负责人,由负责人排练。展示的结果是喜忧参半。让人振奋的是,两个班都有表演相当到位的小组和个人。遗憾的是,除了每班那突出的小组,其余学生的表演纯属浪费时间,简直就是分角色读课文,而且还是上蹿下跳的读课文。奇怪的是,我特别失望,学生却异常开心,不管成绩好坏,都积极参与其中去读上一两句台词。感觉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表演结束后,让学生选出最优小组和最优组员,他们的结论却又与我不谋而合。在我点评时,学生异常认真,看来,他们的不出彩其实是在对人物心理分析环节出了问题。分析不到位也就只能照本宣科了。若能在排练的环节中,加入老师的指导,应该可以达到本来的教学设想。由于自己在排练环节的指导缺失,导致了学生不成功的展示,任何一个环节,导师都应起到“导”的作用,完全放任自流,只能收获这样的产品。遗憾中,我看到了学生对突然改变的教学方式的兴趣、对课本剧的兴趣,虽然时间受限、精力受限,但一学期设计一堂有质量的课本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或许会引发个别学生对其他艺术的喜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皇帝的新装》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