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人性最后的自由不可剥夺

人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是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人可以自己选择活下去,人活着是为了找寻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最艰巨的使命。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尼采

或许人真的在经历了一些磨难之后,在与绝望的生存作了垂死挣扎后,才会更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更勇敢,更坚强。

图片发自App

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他,绝处再生,这是一个奇迹。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讲述的集中营的故事和介绍的“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可以让对生命失去希望的人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集中营里的环境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想要生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如何生存也成为囚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集中营里的条件十分恶劣,没有自由,时刻都有死亡的可能,为了生存,他们可以使用任何手段。

囚徒在集中营中生活的精神反应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症状是惊恐。

进入营中,意味着除了赤裸的身体,他们一无所有。而命运也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时时刻刻都有死亡的恐慌。一边幻想一个接一个地破灭,一边好奇自己能否脱险。慢慢的,囚徒在恐慌后已不再惧怕死亡。因为他们已一无所有。而他们仅有的释放心灵的方法就只有思念,思念大自然,思念亲人,这是唯一能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

有些东西能使你失去理智变得一无所有,直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第二阶段的表现是冷漠。

这时候的囚徒对任何事都已经麻木,情感进入死亡状态。只有这种冷漠的外壳包裹,囚徒们才能真正的保护自己。前途渺茫,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了保全性命上。“真好,又多活了一天。”是他们的小确幸。

图片发自App

简单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只好靠梦境寻找,可梦总是和现实不一样,梦里的美好场景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

弗兰克尔是集中营里的幸存者之一,支撑他活下去的正是他对妻子的怀念。

第三阶段的表现是释放后的犯人心理学。

“人格解体”是犯人刚刚释放出来的一种症状。在集中营里失去了人身自由,释放出来之后不相信眼前的现实,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于是心里就出现了分裂的情况,因为自己压抑了太久,就想让别的事物也承受,渐渐的,由被压迫者变成了压迫者。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将会让我更强。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从集中营里出来,经历过的磨难已经超乎想象了,在鬼门关前走了数遍,最终靠着某种信念活下来了,最黑暗最黑暗的日子都走过了,还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后面提到了“意义疗法”和“存在主义”。

意义疗法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让人知道自己生命还有某种意义,便能支撑他活下去。应该是某种“精神动力”。

生命是短暂的,而“曾经存在”是最确定的一种存在。存在是虚无的,很多人都会寻找存在感,而存在感其实是人内心的一种感觉,它其实是人活着的某种任务。存在的本质其实是负责任。

爱是支撑生命延续的重要途径。作者在集中营的时候,时刻牵挂着他的妻子,心心念念想着重逢的那一天。在狼狈的条件下,想着值不值得活下去。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学会对生活说“是”。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活出自己的精彩。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有人性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的选择和自己生活的方式——不可剥夺。

带着意义寻找,超拔自己,去重新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惟人性最后的自由不可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