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 32 尼尔弗格森 顶级金融家

顶级金融家这本书描述的是伦敦金融城的西格蒙德沃伯格与其代表的沃伯格家族,沃伯格家族在金融界和政界都曾经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西格蒙德的叔叔们不是德意志帝国的高官,就是美国金融业的巨头,他的远亲和姻亲活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经济领域,他们和各国的政要、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整个庞大家族的历史和欧洲近代史息息相关。也许是传统的历史书写太过在意对政治和战争的书写,对于那些在经济领域实际改变着历史的金融家采取了集体忽视的态度。同时,由于金融业的特殊规则和西格蒙德个人低调的处事原则,他多是扮演一个神秘操盘手的角色,所以其传奇故事淹没在浩瀚历史中更是不足为怪了。弗格森不无惋惜地写道:即使是西格蒙德建立的欧洲债券系统极大地改变了欧洲金融体系,但“有关这一问题最近的教科书上对此只字未提”。当今的伦敦金融城都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与华尔街齐名,和货币崛起是同义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的其他产业日渐衰败,金融业却走向繁荣,但其优势也曾到达危险的境地,这并不是预先注定的。1945年,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用一位银行家的话说,它的业务“岌岌可危”,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型存账室有1/3的部分被毁。“君子资本主义”时代看上去可能会复苏并坚持下来,就像大英帝国一样,这些君子资本家曾忠实地为之效劳。伦敦金融城从德军闪电轰炸的废墟中崛起,它的崛起从史学角度看让人惊叹,比它不可逆转的灭亡更难以解释—如果灭亡真的发生。这本传记的主人公挽救了伦敦金融城。他借助无与伦比的先见,看到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他是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这一转型带领西方世界从中世纪的国家控制重回自由市场。限制国际资本流动的壁垒被消除之后,沃伯格使伦敦再次作为世界主要跨境银行交易中心成为可能。

沃伯格有多种的人生—德国学者、国际银行家、犹太教信徒,而最重要的是他是英国这个接收他的国家的一位激情满怀的公民”。他是伟大的德国犹太裔银行家族之一的子嗣,他也是一位壮志未酬的政治家。现代金融史上,很少有人同时扮演着如此举足轻重的政治角色,虽然绝大部分是在幕后。年轻时,沃伯格有意从政,而希特勒的上台粉碎了他的抱负。但20世纪30年代,即使在英格兰流亡,他仍保持着对政治的热情。他是金融城中最公开反对绥靖政策的人之一。战后,他成为一名极有影响力的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事实上,沃伯格在欧洲统一—欧洲在金融和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上发挥的作用,一直鲜为人知,这是本书多项具有重大史学意义的发现之一。事实很明显,银行家和政府官员在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这件事上同样重要,没有一位银行家比西格蒙德·沃伯格在推动这项事业上更不遗余力了。他一贯力求加速使欧洲各机构,包括国有的和私有的,在欧洲各国之间实现跨境联系这一进程。

沃伯格一直是坚定的大西洋主义者,他认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洲在战略上依靠美国,这两者并不矛盾。尽管他更倾向于伦敦金融城,而不是华尔街,但他从未忘记他跨大西洋金融一体化的毕生目标,他在纽约的工作时间超过他在法兰克福、汉堡、巴黎和苏黎世时间的总和。他试图拯救曾是华尔街巨擘之一的库恩–洛布公司,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金融史上从未被书写过的章节之一。

沃伯格令人着迷的地方是,他不仅把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两者相结合,他的性格里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性,他绝对是历史上阅读最广泛的银行家之一。他不光熟谙德国古典与浪漫主义文学和哲学,还是中欧现代派大师忠实的学生—从尼采到弗洛伊德。作为一名学者,成为一名金融家也许是命运使然,而非他本人意愿,但他更感兴趣的是管理企业所面临的在组织上的挑战,而不是公司自身的赢利情况。事实上,他是现代管理创新的伟大倡导者之一,是开放式办公和公司民主化的先驱。他也是一位颇具天赋的业余心理学家,他发展了一套同质但明显有效的体系,用来测试他周围人的性格,并利用笔迹学辅助进行心理分析洞察。他爱憎分明的强烈程度使他作为朋友真挚忠诚、作为敌人不留情面,正像那些“不幸的”、受他庇护的人那样,他们的代价是从沃伯格的朋友变成他的敌人。

S·G·华宝的成名之作是英国铝业收购战,S·G·华宝代表美国雷诺兹金属收购英国铝业公司,为了绕开“重要战略资产落入他国”这一政治性问题,沃伯格巧妙地入股一家英国铝业生产企业——钢管投资公司,并通过该公司收购英国铝业的股票。他还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击败另一收购对手——美铝。自1956年2月开始,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战历经了5年,直到1961年以雷诺兹对英国铝业的成功收购告终。英国铝业的股东并没有什么损失,相反,他们在股价被市场炒高时抛出股票大赚一笔,而最大的赢家当然是S·G·华宝:在收购战期间,英国经历一轮牛市,新股发行量激增,而S·G·华宝在铝战中显示出的强大能力使得很多想要意图进行收购的企业成了他们的客户。1960年,S·G·华宝的净利润较前一年增加了94%。而“铝战”也成了英国首例恶意收购的代名词。罗斯柴尔德对此的评价是“对不慌不忙、‘绅士般的’业务风格的一个决定性的打击”。铝战是西格蒙德·沃伯格作为投资银行家的成名战,而他对于欧洲金融一体化所做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顶级金融家”。在他的产品创新推动下,欧洲发行了外国美元债券,由沃伯格牵头的银团进行管理,到了1972年,新债券的发行量达到55亿美元。沃伯格通过建立统一的欧洲债券市场,“以金融的方式推进欧洲一体化”。沃伯格此举不仅使得S·G·华宝赢得了众多美国和欧洲客户,还使得伦敦得以重新打造为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凭借他在金融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铝战”开创恶意收购先河,缔造欧洲统一债券市场——西格蒙德·沃伯格成为当之无愧的“顶级金融家”。但这些远不是西格蒙德的全部,西格蒙德有赚钱的强烈欲望,并且精通一切帮客户和自己的企业赚钱的手段,但赚钱从来不是他的目的,他一生所致力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品德,正如他自己所说“生命的重要价值在于,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要一心一意地努力服务于社会,并且给予这种服务个人最大的强度和热情,以至于生活的其他元素,比如审美、物质或主观的考虑,都被视为是次等的品质。”

西格蒙德一生便是在以此为追求中度过的,这使他成为了一个完美主义的工作狂,华宝公司的一个投资部经理曾经调侃西格蒙德的作息表,“他每天8小时会议、4小时会客、3小时用在不同的午餐、3个小时宴请同事和业务伙伴、2小时口授信件、1小时阅读信件、4个小时在飞机上,保守估计共25个小时。”西格蒙德确实曾不止一次因为文件上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在午夜给员工打电话要求修改。

他对公司全力以赴,这使得他的私人生活更像是一个清教徒。他不打猎、钓鱼,没有游艇、跑车和乡村别墅。他的生活像僧侣一样有节制,没有绯闻,不吸烟、不喝酒、不娱乐、不探险,只工作、只阅读、只思考,活脱脱一个富豪队伍中的苦行僧。他对物质炫耀和奢侈感到蔑视,同样厌恶名誉,拒绝一切虚名和荣誉称号,甚至拒绝任何人为沃伯格家族撰写传记,这也是他和家族罕为人知的重要原因。

作为经历过二战的犹太金融家,西格蒙德被他的出生国驱赶,几乎失去了全部家族事业,但却仍然忠诚于德国。然而,与很多其他的犹太人不同,西格蒙德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同样,虽然他鼓励子女祈祷,但不让他们接受正规教会教育。他曾拒绝向犹太联合捐募协会捐款,但在后来成为以色列在英国和欧洲发行股票的最大承销者。甚至曾经一度因此成为一个“亲犹”公司而被阿拉伯世界排斥在外。西格蒙德自己承认,他的人生像极了《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中的约瑟夫,充满了“爱与恨、赐福与诅咒、兄弟相煎与父辈的哀痛、荣耀与忏悔,以及人生的起落。”

最终,西格蒙德视为毕生事业的S.G.华宝在他去世后被收购。对此,《顶级金融家》这本书的作者尼尔·弗格森认为,正是因为那些后来者抛弃了他的精神遗产,忘掉了他所确立的基本规则才导致了这种结果。西格蒙德·沃伯格身上这种遗老与先知的奇妙融合,才使他坚持把一只脚跨在新世纪,不断推进金融创新,又把另一只脚留在旧世纪,以牢固的价值观念约束自己内心的利益冲动,从而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他不但把自己的命运深深地锲入了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而且预言并开创了自己的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日记 32 尼尔弗格森 顶级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