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

 

天路

文/曾卉

暑期教师培训已结束,短短三天的学习时间,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听到支教老师的分享,我仿佛置身其中,热血沸腾,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创造出的意境,就这么毫无防备地钻进了我的心里。

简陋的办公桌,陌生的面孔,饮食上的差异……杨海田老师轻描淡写地讲述着自己在邵阳城步的支教经历,"上课铃响了五分钟,班上的学生才来了一部分,还得打起精神和孩子们斗智斗勇。"杨老师娓娓道来,让我想不到的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她还能有着闲看庭前花落的从容。

可爱的杨老师

宁静的湖水,纯净的天空,一幅幅图画从我的眼前飞闪而过,配上独特的藏族音乐,我毫无防备地,眼角隐隐含着泪,冯未迟老师把我们一下子从偏远的城步带到了更遥远的西藏。

"天路在前,心香一刻"西藏天路,是信仰的发源地,是人间的仙境,更是心灵的归属。教书同样需要信仰,它就是一场盛大的修行!从教之路上的那些人和事,都是教师从教生涯中的一段经历,这是这些无价之宝“帮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完善自己。
信仰不可丢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散着大大小小的区域,在最毫不起眼的一隅,却有着一群勤于做事、勇于追梦的教育人,他们默默无闻,渺小如“苔花”,他们为农村的孩子的成长发光发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出现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平凡而卓越,是教育的根本。如果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每个人身上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只是要让它发出光来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
图片发自App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支教老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不断充电,笔耕不缀,我不禁深感愧疚,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让我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孩子们的小问题层出不穷的出现更是让人心乱如麻之余忙得手忙脚乱,孩子的原地踏步早已让人心急如焚,我有时甚至会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书呢?繁杂的工作是不是搅乱了心中的一片净土呢?

作为教育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他们对知识充满渴求,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当我们把水灌输给孩子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其注满,源源不断地补给,社会日新月异,每一天都在飞速发展,我们老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应对。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只有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图片发自App

育人者把平凡当成一种享受,不计名利得失,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想起冯老师分享在山南第三高级中学的经历,我钦佩不已,他用诙谐的语调说上午连续上完四节课后,中途吸氧二十分钟,下午又接着上课!在温差高达二十度的西藏,每天经历着冬天和夏季的衣服混搭,白天还未捂热的被窝,碰到询问题目的藏族孩子,耐心地在寒风中讲解英语试卷,回家后把被子衣物裹成一团的窘迫……

他说得云淡风轻,我的大拇指却在心里举得高高的,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初衷吧!一个淡淡的微笑,融化了刚见面时的那层薄冰,在高原的暖阳下,心与心的距离悄悄拉近。

"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有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那天,无意间看到金子美铃的一首小诗《向着明亮那方》,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洗礼了我的心灵,同时也是思想的又一次充电,我想教育应当也要向着明亮那方,哪怕无数次在琐碎中挣扎,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着明亮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