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是一个标准的997,每天都淹没在微信群信息中、腾讯会议中、日常的琐碎中,24小时都在高速的运转,很忙碌、很压抑,也很焦虑,但是发现每天的忙碌并没有带来实质的收获,既没有收获成就感,也没有收获幸福感,我似乎依然在“无所事事”。因为每天、每周、每月复盘的时候,我忘记了我到底做过什么,或者是我本就并没有做过重要的、值得记得的、有价值的、让自己愉悦的事情。
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的书籍,参加了21天时间管理训练营的课程,也不断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时间或者说是精力管理的生活方式,就是全情投入当下,享受生活本身。所以,今天我会和大家分享,我的一天。
这是我的日程表,除了工作本身以外,一眼看上去是否也是觉得满满当当的,好心累。但是细细的数下来,是不是又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枯燥和无趣呢。我每天会看书听书、运动,陪孩子;也会尝试新技能拍照、剪辑有趣的小视频,看1~2段TED演讲吸取精华,约谈1个小伙伴获得新的碰撞和火花;还会冥想感知当下、独处聆听自己、放下手机保养自己的眼睛的同时与家人心平气和的聊聊天.....
而周末的时候,我会把一天给到我的家人和孩子,那是属于我们的家庭日,我们可以去爬山、去钓鱼、去看展,也可以去游乐场打游戏,然后在外面吃饭,即便是吃垃圾食品、喝冰冻可乐,也没有关系,也不会说教,因为最重要的是快乐。
然后另外一天我会给到自己,我会把孩子交给我的先生,让他们享受他们的双人世界,而我,要么会找一个安安静静的书店看看书,要么会在家附近那个朴素的咖啡厅的角落,发发呆,甚至睡着,如果天气刚刚好,我会在一个人背着背包,带着耳机,在这个城市中行走,如果发现好看的店就进去逛一逛,如果发现不错的小吃摊,我也会去尝试,在行走中,我有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度。
所以,这份日程需要的不是坚持,而是全情投入和享受。当不再用坚持这个字眼的时候,我们便不会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因为坚持会让我们的把一件美好的事情推到我们的对立面,把拥抱变成对抗。我选择我的计划,我拥抱我的选择,我享受我的当下。
我们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即便如此,我还是需要用一些方法,一些工具,督促自己更加有动力。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梳理自己的时间管理,找到自己的时间黑洞,让每一天过的更加有效率吧。
1、规律时间使用:规律常态时间,关键字按时定量。按时定量的意思就是:在一个的时间段里面,做一件相对固定的事情,可以量化,常态化。比如每天早睡6点半起床,每天通勤路上听樊登读书,天天如此,慢慢的就会形成了一个习惯,可能上车就很自然的拿走耳机开始听书。
2、阶段平衡重点:第一个是规律,第二个是平衡。其实我不相信有真正的平衡,家庭、事业、学习平衡是个伪命题,这一点我认同“阶段性平衡”,即在某一个阶段我会侧重于一件事件,可能别人会把这个阶段拉长,按年,按季度,按月,我可能每天每周都有“小阶段”。
阶段性平衡,从中长阶段来说:可以是在某一个周期,我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个人成长,上课,学习,那么其他方面,我允许自己可以落下一点点。从小阶段来说:比如每周都有一个家庭日,亲子日(对于妈妈来说,这个是必须的),比如每天晚上 我们有个亲子时间,用来分享爸爸妈妈,小朋友自己的一天。
3、分享正面能量:分享出来,为自己持续注入力量。比如有人夸奖我,就给我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人就是这样,总是在寻找认同感,一个人要坚持很多事情,太难了,坚持不下去的;被重视、被鼓励、被夸奖、被理解、被支持、被需要,是所有人的刚需。
4、热爱当下时光:享受当下,这个词都用烂了,但是我还是想用一下。如果把一件事情作为一个任务,一个目标去达成,真的会倦怠,因为他站在了你的对立面,一开始就是在对抗,所以,不如去享受吧。我的打卡内容里面相互不搭界,就是因为想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学着尝试的、搭配起来,就不会显得那么心累。你也不想你每天的清单都是:学习、学习、学习吧......
周末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遗愿清单》 ,这是关乎生命最后的故事,爱德华·科尔、老卡特,或许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但是生命的尽头,他们通过一页清单,寻找到了生命最后的意义。我也设置了自己的微梦想清单,在一条一条有趣而美好的微梦想清单中,向上生长。
人生,就是由一个遗憾、再一个遗憾累加组合而成的,当你最终即将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尝试的事情,却被你无情地错过了……所以,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做相对固定的事情,每个时间段有各自的侧重点,全情投入当下,享受分享和热爱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