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郁证病在三阳
案例纪某,女,41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
半年前因家庭变故起病,胁痛胸闷,心烦失眠,周身不适。
就诊于多家医院,行相关检查,未发现明确“病灶”。口服中药及中成药,无明显疗效。
诊见:两胁不舒,右胁胀痛明显,胸闷不舒,腰酸腰痛,时有头痛,心烦急躁,睡眠欠佳,口苦咽干,纳食无味,大便偏干。舌苔白,脉细弦。
依据口苦、咽干、胸闷、胁痛等表现,辨为少阳病无疑。
结合大便偏干,似可辨为少阳、阳明合病。
但需注意,少阳病小柴胡汤方证也可见大便偏干,并非必合阳明。
而脉不浮,不恶寒,辨出太阳病更属无所依据。
这时候,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患者语不低,体不弱,无四逆,绝非三阴病。
在三阳病中,少阳病证凸显无疑,而诸症表现为上下表里的气血不得流畅,少阳之表即太阳,少阳之里即阳明,在调和中开表通里,三阳并治,不失为流畅气血之佳法。
方中特意加炙甘草者,重在缓急。
综合而言,辨六经属太阳、少阳、阳明合病。
辨方证属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甘草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清半夏15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茯苓12g,生大黄6g,炙甘草6g,生姜15g,大枣4枚。2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0日二诊:诸症好转,大便转畅,胁痛、胸满、烦躁减轻,口不苦。舌苔白,脉细弦。
药后显效,也反证上诊辨证无误。
七情致病,非胀即痛,周身不适,病已半年,如从时方辨证法,可从气滞血瘀入手,施以理气活血之法。
经方家也考虑到瘀滞,故用桂枝茯苓丸,但辨瘀、治瘀的前提是辨六经,六经不明,瘀血无从着落。
二诊症减便畅,故不用大柴胡汤而改用四逆散。
女子久病,随着瘀滞的流通,治疗需要顾及水血之变,故合用当归芍药散。
综合而言,辨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属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证。
处方:柴胡12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茯苓12g,泽泻12g,苍术10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0g。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7日三诊:诸症持续好转,睡眠基本正常,烦躁、胸满闷俱不明显,仍感两胁及腰部不适,晚上有口干、口苦。纳食尚可,大小便正常,手足温。舌苔白,脉细弦。
考虑到太阳之表仍然不畅,故取用了柴胡桂枝汤,也反证了首诊辨为太阳的正确性。
同上诊一样,女子久病,随着瘀滞的流通,治疗需要顾及水血之变,故仍和上诊一样,合用当归芍药散。
综合而言,辨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属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茯苓12g,泽泻12g,苍术10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
药后无不适,停药。
体会
1.对“辨证论治”的思考
本案患者西医检查、诊断几乎“无病”,治疗只能采用“对症疗法”和“安慰疗法”。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类患者的病痛是非常明显的,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休息的。
并且,这一类患者在患病人群中是占有相当比例的。
根据症状反应,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问内为患者解除痛苦,恢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正如本案,仅用3诊,服药16剂,即告痊愈。
从本案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中医治疗的着眼点并不像西医治疗针对具体病灶和靶点,而是着眼于整个患病机体,针对患病机体所出现的症状进行干预与调整。
以计算机作类比,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是可视的、可更换的,而软件系统是不可视的。
人体也由类似“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并且远比计算机复杂。
伴随着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人体的硬件系统逐渐被医学揭去了神秘面纱,甚至于大部分都可 以做到“可视”、“可更换”。
但人体软件系统的复杂性,软件系统病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硬件系统,甚至超出了医学研究者们的想象。
当我们困惑于无法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解读中医时,蓦然回首,我们会诧异于中医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们以其高超的智慧,创造并且丰富了一系列认识和干预(治疗)人体软件系统病变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辨证论治。
2.关于大柴胡汤方证
大柴胡汤方证见于《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予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又见于第136条和第165条。一般认为,本方具有和解少阳,通下阳明的作用,用治少阳、阳明合(并)病者。
冯老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对其方解是:“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以驱邪于外。但已并于阳明,则须大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加枳实以治心下坚,加芍药以治腹满痛,故此治少阳阳明并病而见里实心下坚、腹满痛者。”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是:“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
值得一提的是,胡希恕先生用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治喘,可谓别开生面。
3.关于四逆散方证
四逆散方证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篇中:“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方临床使用极广,但多从脏腑辨证使用,常用其功效为疏肝和脾、调和气血等。从六经辨证认识,有注家将其作为调和“阴枢”的主方。
冯老认为,本方证实属少阳病。但何以少阳病方证,条文中冠之以“少阴病”呢?
冯老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分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原本少阴病,今传入半表半里而转属少阳也”。
二是“由于热壅气郁,血行受阻,因致脉微细、四逆,形似少阴病的外观,因以少阴病冠之,教人加以鉴别也”。
对本方的使用,可与大柴胡汤证合参:“凡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
胡希恕先生认为,四逆散与大柴胡汤密切相关,四逆散实由大柴胡汤去枳实、大黄、半
2022-02-09
郁证也见少阴病
案例王某,女,47岁。2010年3月24日初诊。
患者系安徽人,专门来京找冯老诊病。自述主要需要解决两种病,一是多年的“抑郁症”,长期失眠、急躁、不会高兴;二是去年2月诊断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周身关节疼痛,晨起手指僵硬。
诊见:失眠(长期依赖安眠药),面色惨淡,郁郁不乐,时或急躁,恶风畏寒,阵冷阵热,手足凉,手心热,胁痛脘痞,背冷牙衄,手指近端关节疼痛、晨僵,肘、膝关节疼痛,腰痛,口中和,不喜饮。舌苔白,脉右细左沉细弦。
本案可谓“诸症百出”,患者主诉为失眠、关节疼痛,极易诱导医生从调理气血、解郁安神,或从祛风除湿、散寒通痹入手治疗。
而冯老径直抓住其汗出、恶风、畏寒、口中和,直断为太阴病表阴证,选用桂枝加附子汤。
同时加用生黄芪以加强实表之力,冯老常说“黄芪证是一表证”。
左脉沉细弦,苔白,脘痞,考虑有寒饮内停,故加用茯苓、苍术温化寒饮。
综合而言,辨六经属少阴病,辨方证属桂枝加附子汤加茯苓、苍术、生黄芪证。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制附子10g,茯苓15g,苍术15g,生黄芪15g,生姜15g,大枣4枚。15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4日二诊:患者面带喜色。诉说煎服中药无数,多为量大味劣、难以下咽者。
而本次所服中药,量小易煎,且入口就感舒服,下咽入胃有全身温暖、舒畅的感觉。服用第4剂后睡眠就明显好转了。
诊见汗出、恶风、畏寒明显减轻,关节疼痛减轻,胁痛、胃痞已不明显,仍口中和,不喜饮,但手心热、牙衄仍有。舌苔白,脉细弦。
考虑有饮邪化热,加用生地炭、防己以治饮热。
上方制附子改为12g,加生地炭15g,防己10g。14剂,水煎服。
2010年5月5日三诊:患者自述:“我的抑郁症好了,现在只剩关节炎了,大夫给我治关节炎就行了。”
诊见睡眠基本正常,不需服用安眠药。汗出、恶风、畏寒俱不明显,胁脘不适,尚有牙衄,口中和,纳食可,二便调,关节疼痛、晨僵较前减轻。舌苔白,脉细弦。
上方制附子改为15g,生黄芪改为18g,加党参6g。14剂,水煎服。
因路途遥远,就医不便,嘱患者上方服完后可在当地继续服用,关节不痛时停服。
体会
1.关于少阴病
传统对少阴病的认识,认为少阴病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阴证的较危重阶段,其成因有传经、直中两途,表现有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少阴阳郁证及少阴经证等,证候特征为心肾阳虚,预后多有死证。
冯老传承其老师胡希恕学术,以八纲释六经,多方求证,明确提出少阴病属表阴证,阴证之死多死于太阴而非少阴。
冯老在《中国汤液经方》一书中就《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指出:“人体所患疾病在表的病证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为阳实热之体,正气相对旺盛,症状反应有发热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也即太阳病;
一类为阴虚寒之体,气血沉衰,反应有无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与太阳相对当指少阴病。”
进一步明确:“经方的少阴病是属六经的表阴证,即邪在表而呈虚寒一类证候者。”
2.关于桂枝加附子汤方证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见于《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通常认为,本方证属于过汗后阴阳两伤而表未解者,仍属太阳病。
冯老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对本条的解读为:由于误汗,“使太阳表虚证还未解而陷入阴证少阴病。”同时明确指出:“桂枝汤治太阳病即表阳证,桂枝加附子汤治少阴病即表阴证。”
本方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相对应,一治少阴病有汗者,一治少阴病无汗者。二方同用附子振奋沉衰,以治表证之陷于阴者,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配桂枝以解肌,一方配麻黄以发汗。
3.关于郁证
本案患者“抑郁症”,当属中医“郁证”范畴。中医治郁理法方药极多,有治脏郁者,有治腑郁者,有治六郁者;有祛邪以治郁者,有扶正以治郁者,有平调以治郁者。而从少阴病论郁,用桂枝加附子汤治郁,实属少见论述。
不过,笔者倒记起前贤有从太阳病论郁、用桂枝汤治郁者,可与本案合参,或许会有一番感悟。
《经方实验录》中有如下一段论述:“旧式妇女,缺少运动,抑郁不睦,始则气逆脘痛,纳谷不畅,自称曰肝胃气。驯至头晕、心悸,经事不调,成俗所谓贫血症。脉缓而无力或细小而数。萧瑟恶寒,冬日为甚。常投桂枝汤原方,服后如曝冬日之下,大便难者得润滑而下。”
本案诊治全然未去考虑“抑郁症”,而随着邪去阳回,饮除正复,营卫调和,气血流畅,郁证自解。
不治病而病已愈,这也许就是方证对应的治病境界。
1、所谓声誉
最重要的是你最爱之人的评价
那些愿意和你建立真实的关系之人的评价。
2、和情绪稳定的人相处真的太棒了。
时间久了,连自己都跟着变得温柔起来了。
做事情不再烦躁,说话不再暴躁,也愿意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其他人。不得不说,能与这样的人交往,真的是太荣幸啦。
越长大越喜欢平和的人,知道了平静的生活的可贵,只愿意和好好说话做事情绪稳定的人相处。
不想为随时随地都可能被另一个人的尖刻、乖戾拉扯进情绪谷底而郁郁寡欢。
3、这个世界上没有甲方乙方,只有交易的双方。
拥有稀缺能力的一方,就是强势的一方。
做培训、咨询、商务等等,虽然我们都是乙方,但是要求所有的小伙伴,在能力上必须把自己做成甲方。
就是你的能力必须非常强,你的交付必须远超对方的预期。
但是在态度上,千万不要真的把自己当甲方。
能力要高到天上,但是姿态要低到地底。
什么叫【姿态要低到地底】?
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要尽一切努力让对方感受到,你在他身上花费了全部的注意力,让他能够感受到热情和真诚,以及你足够的谦卑。
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觉得你很傲慢。
这是我们待人接物的价值观。
姿态低到地底,看上去是把自己踩在地板摩擦。
这样,你才可以看淡外界的评价。
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瞬间看淡所有误解。
4、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失败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遭遇一点失败就一蹶不振,最后是很难成功的。
挫折和失败锻炼的是一个人的韧性,是一个人对于大局的把握,是一个人格局的一种体现。
吸收每一次失败和挫折中的营养,为我所用,不断成为自身的积累,朝着目标不断迈进,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有气势,也会越来越沉稳。
霸气和魄力等同于自信心、强烈的欲望 、 严谨的思维的集合体。
读万卷书还要结合行万里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阳明有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论,就是你知道的道理和付出的行动保持高度的一致。
比如,我们都知道浪费粮食不好,但是每次到外面点餐时,总是禁不住诱惑,点了超额的饭菜,最后只会浪费掉,这就是知行不合一。
很多人都说自己知晓很多道理,但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也是因为在行动上并没有遵照自己的内心意愿。
只有克服了行动力匮乏这个坎,你才有机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