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面对原生家庭困境,我们该何去何从?

“你怎么跟你父亲/母亲一样……”这种话,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总会听到些。

最可怕的不是这种句式的批评,而是在这样被标签化的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仿佛被控制住了,长大后发现的恐怖事情之一就是,你开始意识到你拥有一些和父母相同的,你最不能接受的缺点。

他人对自己的定义和标签,容易被我们发觉,并为之抗衡,但父母、家长对自己的这种标签化,往往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就刻进了我们的意识与行为之中。

这还只是家人对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不良引导。有关"原生家庭"这个命题,一直都有不少文学作品、影视剧中有所聚焦,也在网上形成了广泛的讨论与反响。

我也曾立下心愿,不想遇到父亲那样的男人,也不想成为母亲那样的女人。从很小时就想逃离他们独自去遥远的地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上大学时,选择了离家千万里的城市。后来也找了一个与父亲几乎完全相反的男人,而我也没有成为母亲那样的人。

我也跟网上许许多多的人一样,生长在一个并不美满的原生家庭,幸运的是,我最终走了出来,拥有了现在想要的生活。

距离我与原生家庭间的激烈抗衡阶段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久到我似乎都要忘记这样的过程与经历,忘掉这其中的伤与痛了。直到近期读到比尔盖茨推荐的这本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我与它的作者——塔垃·韦斯特弗,产生了部分共鸣。当然,我远没有她那么坚毅和顽强。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了一个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在患有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的父亲的父权压迫下,兄长的家庭暴力威胁下,在垃圾场的废铜烂铁中成长的女孩,凭借对事物的思考与好奇,自学考上大学,获得教育,并凭借教育的力量与自己的意志,最终成长为剑桥大学博士,并摆脱原生家庭束缚,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故事。

书的前半部分会有些压抑,随着书本内容的推进,我仿佛跟随作者重新再走了一遍与原生家庭分割的过程,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与过去的自己分割,重塑自我的过程。

这是一本十分治愈的书。如果你也有原生家庭束缚的困扰,如果你也想摆脱现在的一切,不妨拾起这本书,看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成长和强大起来的。或许,你也能从中获取力量。

作者塔垃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对父亲权威的坚信不疑 → 产生怀疑 → 对教育开始好奇 → 接受教育 → 思想开阔独立 → 经济独立 → 自我觉醒与放过的过程。

image

第一个阶段:对父亲权威的坚信不疑到动摇:源自对事物的观察思考,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作者塔垃的父亲经营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他们一家共有7个孩子,塔垃是最小的,在她上面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

他们7个人中,有4个没有出生证明,他们从不去医院,并且从未踏进过教室。直到塔垃9岁那年,才有一张延期出生证明。

塔垃从小就在父亲的废料场帮忙干活,切割废铁或切割油箱,或者是跟随母亲制作精油。他们与世隔绝,相信世界末日终将到来,每天都在囤积物资,收集枪支弹药,做几十个大玻璃罐的桃子酱为生存做准备。

塔垃的生活完全不由她选择,一切都是因为父亲的执念——学校是洗脑的地方,送子女去学校,就是亲手将他们送给恶魔。她父亲坚称学校和医院都是政府的阴谋,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罪孽和邪恶。

由于父亲总是把信念置于安全之前,偏执地相信自己是对的,不容置疑。

塔垃一直觉得父亲的声音铿锵有力,令人信服,也一直依赖着他,从未置疑。

直到1999年12月31日,对于一家人来说都很特别,对于塔垃更是。

那一天,他们在等待父亲深信的“千年虫”危机即将到来的时刻,等待全世界的电脑崩溃,等待着终结。这样,他们的补给会让他们成为地球上活的最久的人。

但是全家人都盯着时钟,到达零点了,“千年虫”危机也没有到来,生活还在继续。

这些给当年13岁的塔垃埋下了质疑的种子,她很茫然,一时间她甚至疑惑上帝。

“怎么能不遂他的心愿,他是那样虔诚的信徒,心甘情愿地受苦,就像诺亚心甘情愿地建造方舟一样。”

后来,因为父亲的偏执、自作聪明,他们经历了第一次车祸、第二次车祸、垃圾箱疗伤、着火、托盘坠落……

全家处于一种极度的不确定与危险之中,并且每次家人陷入危险之中受到重大伤害,仍然不送往医院,而是用母亲没有医学知识基础制作的药用精油进行治疗。

后来,热爱音乐的三哥泰勒不顾父亲的反对去读了大学,离开了家。

泰勒告诉她,“外面有一个世界,塔垃。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塔垃看着哥哥离开巴克峰的背影,开始不止一次的幻想,那个叫学校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当她对自己所经历的事和危险,开始觉察,当她发现父亲并不总是对的,当哥哥泰勒在她心中埋下对学校对外面世界的好奇种子时,塔垃才是真正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

第二个阶段:不再相信父亲的权威,并开始吸收不同的声音:教育开拓思想,开阔视野,包容不同的人与事

从小就没有上学,仅凭着阅读《圣经》和《摩门经》学会了阅读和写作。

塔垃想要去读大学的决定就像一要刺一样的扎到父亲的心里。

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将要失去对孩子的控制权,于是他就更激烈的反对她对读书。他会故意要求塔垃去做更多的工作,会让她在大雨天去给果树浇水,也会在她躲在地下室里看书的时候把她揪出来。

就是这样的环境却磨砺出塔垃惊人的意志。她在哥哥泰勒的鼓励下,第二次去参加了ACT考试(美国高考),并且顺利收到了杨百翰大学(美国最大的教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刚入学的塔垃对于各种常识一无所知,不知道教室的编号而去了大四的教室,也不知道上完厕所以后需要洗手,还不知道欧洲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片大陆。同时,她还以为大屠杀只有五六个人的规模。

各门学科她学的都很吃力,但是她的勤奋让她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让塔垃惊奇的发现,大学的教育方式好像和父亲的洗脑教育完全不同——女孩子不是只能穿着破旧的毛大衣,吃止痛药也不会死,大学教授也并不是父亲口中“自以为比上帝更有智慧的恶魔的代言人”……

整个大学过程中,她都在不断的重新看待和理解发生在她身上的种种事情。

因为特殊的成长经历,她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视角,毕业前,在一位教授的鼓励下,参加了剑桥大学的留学项目,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盖茨剑桥奖学金”,这个是剑桥大学最著名的针对于留学生的奖学金。

在剑桥大学,她开始研究历史、研读大屠杀和民权运动的史书,之后她意识到个人对于过去的了解是有限的,并将永远局限于别人所告诉他们的。

她的父亲在前17年,为她构筑的世界仿佛是在一个玻璃罩里的空间,在浩瀚且厚重的历史面前,塔垃对于历史产生了更多更为深刻的领悟,她重新构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塔垃写的历史论文,被剑桥大学的斯坦伯格教授说,“我在剑桥教了30年的书,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论文之一。”在这之后,塔垃走上了攻读硕士和博士的道路。

书中有一段关于教育的描述,那是她第一次尝试直面家人,直接向父亲和哥哥抗衡时,再次受到伤害,躲在卫生间时,看着镜中的自己的一段独白——

“那天晚上我召唤她,她没有回应,她离我而去,封存了在镜子里。从那一刻之后,我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

她迈出反击原生家庭压迫的第一步。

有关塔垃对教育的理解,我最喜欢她在《福布斯杂志》访谈中,说的一段话——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开拓,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

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image

第三个阶段: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重启人生:经济独立也是让自己摆脱家庭束缚的一个护甲

依附父亲的几个兄弟,经济全都依赖父亲,而三个学习成为博士的孩子,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和人生轨迹。

从剑桥大学回来了,塔垃的内心已经截然不同,看着扭曲的爸爸,顺从的妈妈,暴力的哥哥,妥协的姐姐,塔垃意识到这个家庭需要一场革命,女性需要被保护,可以表达意见,采取行动,蔑视顺从,证明自己是一个人。

于是塔垃变成了父母和部分亲戚眼中的,被恶魔控制住的人。父母希望用“宗教”的力量去感化她,二哥肖恩更是拿着一把带血的尖刀警告妹妹“要听话”。

在死亡的威胁和“宗教感化”的双重夹击下,塔垃终于醒悟了,她只能独自坚持与家人渐行渐远,她拒绝了父亲的“赐福”,从家里拿走了自己的日记本,从此痛苦地逃离那个没有任何希望的家庭。

后来很多年,塔垃没有再与山里家人联系,直到后来外婆去世时,在葬礼的角落时,见到了自己五年未见的兄弟姐妹,以及父母。

那时,作者突然发现,她的家人从中间一分两半——

三个离开了大山(三哥泰勒,六哥理查德,作者塔垃),并且获得了博士学位,拥有了各自的生活。

其余四个(大哥托尼,二哥肖恩,四哥尼克,五姐奥黛丽)留了下来,并且他们和各自的妻子或丈夫都在为父亲打工,经济上依赖着父母。他们有人也曾挣扎过,但最终还是成为了父亲的信徒。

经济独立,不是为了摆脱原生家庭,但当你在经济上拥有独立支配的能力时,你的精神才不容易被强势的父母所掌控。

至少当你精神力还相对比较脆弱,无法与之抗衡时,你能拥有逃离的底气。

第四个阶段:相信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能与原生家庭和解固然是好,但世事两难全,我们可以选择继续爱,但要勇敢地告别

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像很多影视作品里的那样,最终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

塔垃至今与留在大山的4个兄弟姐妹们,以及父母没有联系了。她只是成为了她自己,不再任人摆布。

我们那么多人深陷原生家庭的痛苦中,却无法摆脱,也正是因为亲情之爱的复杂——伤害与害并存。

就像塔垃的父亲,他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人啊,有着很多很多的缺陷和问题,也给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伤害。

但是当看到,是父亲徒手扑来的尼克身上的火;当塔垃前往剑桥求学送别时,父亲说的那段话时,我还是忍不住动容,没有办法彻彻底底地讨厌这样的一位父亲。

“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父亲荒诞偏执的观念之中,你依旧不能否认爱的存在。圣经说“你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上帝不晓得人类的难处:如果爱恨那么容易分离,原生家庭也不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如若能与家人达成和解,那自然是最好的结局。可是,我们都应该清楚,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永远也无法强迫他人的意志,哪怕他们是你的家人,同样的,我们也要拥有自己的意识,要相信我们自己也能拥有跟他们一样有力的声音。

我很喜欢塔垃成名后,接受奥普拉·温弗瑞的访问的时候谈到的一段话——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我们可以继续爱他们,但也要学会勇敢地离开。

image

总结

独立思考、教育、经济独立,以及学会放下,是摆脱原生家庭束缚,实现自我人生的重要信念,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如若不能,那就让我们自己善待自己吧。

image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面对原生家庭困境,我们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