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本书从3个方面来推进,家长教育学,睿智父母,给儿子/女儿的信
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为人父母应该有怎样的基本能力,怎么都管教子女,虽是几十年前的著作,但很多部分依然对现在的社会状态下教育孩子有很深远的影响。
一:家长教育学
1;人,一旦学会了思考,有了情感,就会急急奔向那口被称为人类幸福之泉的井。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为了别人的幸福娃找新的源泉。这与寂静法师所著的(让孩子成才的秘密)中,要让孩子有远大的梦想的种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2;不能让孩子只当温室里的花朵,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中复杂的,需要用心对待的一面,就能帮助他奕得成熟,谨慎。
3;家长在自我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孩子勤劳,善良,热情,细心的品质。
4;让孩子明白用自己的力量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是家里的一个重要规定。
5;从小培养孩子敏锐的良知,要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做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二: 睿智父母
1;谨记,如果孩子因为惩罚而常常感到恐惧,痛苦,羞辱的折磨,他内在的,天赋的自我教育力量就会渐渐衰弱。惩罚越多,越残酷,自我教育的力量就越小。
2;孩子是先养成听话的习惯,这种习惯反映在他的意识里,他才慢慢明白了必须听话的道理。应该把讲道理与听话的习惯结合起来,而不是说等他懂事了都晚了。
3; 对人的爱,只能用爱来培养,如同火只能用火来点燃一样。所以从现在起善待长辈,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孩子有样学样。
4; 道德的坚定性和对邪恶的抵御能力不取决于有多少外在的活动,而在于怎么教育孩子。教育是一个很需要耐心,需要每天坚持的事情,做起来难但很快乐。
5; 皮鞭没有说服力,而说服更有力量,孩子的心灵是教育的圣地,应该有智慧,善良来驾驭。
6;只有动听的言辞是树立不了信念,而是要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斗争,才是真正的思想教育。
7;免受利己主义的毒害,从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开始,让他清楚一个事实,自己生活在很多人中间,别人也有自己的愿望,也希望得到满足,要让孩子尊重他人的意愿,利益和向往。
8;防止孩子沾染懒惰,游手好闲,敷衍的恶习。这些问题它使孩子失去了最重要的诱因-----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心灵发生了扭曲。
怎么办?怎么激起孩子的愿望和热情呢?就要让他品尝到创造活动的幸福,要让他精神生活变得充实。这需要十分精细的教育技巧,它能把孩子从没有快乐,枯燥乏味的生活中解救出来。
思维的惰性是一切懒惰的本源。精神振奋首先要唤醒沉睡的思维,要激发孩子在学习中肯定自我的愿望,没有这个愿望,就不会有热爱劳动,富于创造的人。
比如,写作文写不出来,要走近思维和语言的源泉,到田野,森林去观察大自然,引导提问他看到了什么,让他有画面感,有激情,思维活跃起来,再去用文字创作出来。让孩子能体验到智力劳动的激情,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学习的愿望,才会独立而又精神抖擞地去工作。
另外,劳动也能创造激情,思维会召唤双手,使劳动成为大脑和双手和谐运动的游戏。
9;幼稚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它束缚人的精神,束缚人的创造,只会把人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怎么预防?
把人的精神,道德的成熟和劳动成熟统一起来,把人的身体锻炼和精神的磨练统一起来才行。 比如,如果让孩子活的很轻松,不经历任何困难,没有磨难,不知道什么是汗水和老茧,他永远都不会成熟起来。
10,如果不以身作责,不教育,不让体会,孩子就不懂得什么是感激,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孝顺。要善于让孩子看到和感受到,他们幸福生活的真正的源泉在哪里,来自哪里,让他们亲身体会到长辈的劳动和汗水是他欢乐生活的最重要的源泉。如果什么都没经历,他生活的全部乐趣就只有索取和获得。
11; 每个人都肩负有责任,每一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义务。生活使人越来越相信,一个在童年和少年时期不知感激生他养他,使他走上自立道路的人,一个不曾以任何方式证实过自己的感激之情的人,会变成冷漠,没有同情心的人。
12;让孩子用“应该“的砖块建造一座名叫义务的大厦。要知道,如果孩子本人对自己毫无要求,要他成长为有义务感的人是完全不可能的。 要使人劳累,流汗,长茧子的劳动才能培养出细腻,敏感,坚强,有温情的心灵。
13; 只有把人的行为的最初的,基本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原始的动机,与更有力,更细致,更智慧的动机---义务---结合起来,才能对人进行正常,和谐的教育。其实,人的生活正是从那些不合心意,但是为了公共利益又必须去做的事情开始的。比如对改变穷苦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我)
14; 应该怎么培养义务感呢?
a; 多看人物传记,懂得这些人物伟大,高尚之处,在于都出色地履行了自己对祖国,社会和亲人的义务。它们会训练孩子如何履行生活中的义务,帮助孩子做好自觉从事高尚劳动的准备。
B; 让孩子为家里做事,了解成人的劳动,在思想上逐渐成熟起来,发展对物质财富的责任感。
C: 人在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
15;劳动教育的意义
A 最大限度地使孩子的劳动具有人道的精神,为他人,为社会的幸福而劳动。
B 使劳动成为人的自然状态,成为习惯。它能捍卫人的良心,失去了劳动,温柔的幸福之火就会失控,变成吞掉一切的野火。
三,给孩子的信
1;人的智慧长在手指尖上。
2;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只有劳动才是通知智慧,创造,科道的道路。
树立志向,就意味着要有所作为,有所建树,而不是熟记现在的结论或绞劲脑汁坐想其成。
3; 如果你真想做一个有创见,会思考的专家,你在大学就要拼命学习。
4;无论听课或读书,都要勤于思考。
5; 人是有灵魂的,有自己永生的特殊创造,就是在孩子身上重塑自我,把孩子教育的比我更好。
6;自由不在于能够开始做什么,而在于能够把什么做好。
7; 结婚以后,应该更加努力地创造爱情,而不是消费爱情,生产应该大大多于消费。
8,女性是生命的创造者,是一个家里最核心的存在,要正视自己的价值。女生魅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智慧发展水平,决定于她能从家务的羁绊中走出多远。她认为,不能做个只知道伺候丈夫,孩子的夫人,为了使自己精神充实,必须学习,做一个有魅力,受人尊重的人。
9; 人的美的标准,就是三者的统一。身体的完美,精神的完美,情感的完美。
10; 记住,从小教孩子关心,帮助别人,做好事,这些能使人产生美感,使人快乐,都有神奇的教育力量。
11; 合理利用时间的15条有用建议。
A ,最主要的,学会听讲。必须一边听课,一边思考,笔记及时整理(列大纲)。
B ,如果想拥有充裕的时间,平时就要坚持读书。
C,早起,6点起。有一个半时左右的时间研究重要的学问。
D,要分清主次。主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天天做。
E, 创造内部动力,必须是你唯一的动因,最好从不愿意做的事情开始,最感兴趣的放在最后做。
F,学会限制阅读范围,按原计划来。
G, 要学会对自己说“不“。
H, 不要把时间耗费在毫无意义的闲聊上。
I, 要养成分类做笔记的习惯。
J, 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找到最适合于它的智力劳动方式。 要学会浏览已经理解的知识,同是切忌对没有懂的东西走马观花。
K, 脑力劳动要求数学般精确的抽象思维和艺术形象思维交替进行。
L, 一些坏习惯必须坚决改掉。
M, 明天是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要完成的工作推到明天。
N, 任何时候也不要停止脑力劳动,一天也不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