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海丰阿东:与没知识的人不用争论事情的正确结果

「原创」海丰阿东:与没知识的人不用争论事情的正确结果

一件事情正确与否有的是有公认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晓的。限于一个人的经历与学识,对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知道的多一些,有的人就知道的少一些,更有人知道的是很少很少的。

当你遇到了这样缺少知识的人,为一个事情与你相争论,这样的情况下,你争来争去肯定也不会争出一个正确的结果来。毕竟个人的学识不一样,对事情的看法肯定也就相差很多了,怎么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来了?

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有两个人为了一道数学题互相争论不休,相互不买账,最后闹到了县太爷那里,请他来断谁的结果正确:

张三说四七二十七,李四说四七二十八。这么简单的题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谁对谁错,可是两个人在县官面前争吵个不休。最后县官判断李四错了,并打了他一顿。那张三得了这样一个结果,高高兴兴的扬眉吐气的走了。

李四不服气啊,明明是我对的,你县官为什么这样判?

那县官说的倒是很在理:你是一个明白的人。知道哪个结果对哪个结果错。那个结果错的人是一个糊涂蛋,连这种题目都搞不清楚,你还与他争论。不打你打谁?打了你你还会记住,以后不会与这种人去辩论。如果去打那个糊涂蛋,就是把他打死了,也对他没有什么帮助的,他不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大圣人孔子有位弟子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有个小童子问他弟子一年有几个季节。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都是有4个季节的。那小童子一定说只有三个季节。于是两个人争来争去的,到了孔子那里请他评理。

编辑

听了两人的叙述之后,孔子也认为小童子说的对,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等到那童子去了。孔子才告诉他的弟子,遇到这种情况没必要与他们一般见识。因为在那童子的认知理念,一年确实就只有三个季节,这个事情可能我们平常人不一定能理解,但其实是确实有这种情况的。所以与其与小童子不断的辩论,倒不如认可这种事情,让她高高兴兴的走掉。

根据现在的地理知识,我们现在也清楚,其实越靠近赤道的地方,那里的气候就越不可能是四个季节了。当然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并不一定有这样一个知识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孔子对事情的理解。

一个受知识局限的人,他所理解的东西肯定是有限制的。如果我们与古代人去讨论手机,去讨论电视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论出来的。古人不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有电视有手机这种东西的存在,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面,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要争论出一个正确的结果来,那肯定是白费力气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海丰阿东:与没知识的人不用争论事情的正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