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

高考作文系列no.1

    韧性对于一个人来讲至关重要,孟子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人若没有一丝韧性,面对着大千世界又谈何生存?同样,一个文明若没有韧性,也必将淘汰出这弱肉强食的世界。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延绵上下五千年,从炎黄那传承下来的韧性始终贯穿着这个崛起的文明。作为古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骨子里透出一股“韧”的精神,推动着这只东方雄獅重振光辉。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这个文明所具有的韧性从未消散,如真金一般,等待着无数后来者发掘出来。

    中华文明的韧性蕴含在文人墨客的笔墨丹青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是诗仙李白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强之韧;“凭栏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中,是辛弃疾那“沙场秋点兵”的爱国之韧;“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是毛泽东那“还看今朝”的解放全中国之韧,这些中华文明的瑰宝中无不透露出中华文明的韧性。一瞬间,这种韧性跃然纸上,为后人所景仰与学习。

    中华文明的韧性蕴含在圣贤智者的至臻哲理中。著名哲学家王阳明,为了追求圣贤之道,先从朱熹、理学开始,每天忘我地格物致治,后来他被贬至龙场,每天就在那没有屋顶的破房子中探索着真正的哲学。废寝忘食、春去秋来,靠着顽强的韧性,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其“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仍影响着后来者。

    中华文明的韧性蕴含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中。从鸦片战争开始,当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时,中国像一个不明事理的小孩一样被迫走进了早已变革的世界中,可在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中,人们终于见识到了这个民族内部所深藏的坚韧。从辛亥革命到五四学潮的涌动,从全面抗日战争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雄伟而又惊人的变迁让世人看到了这个民族如此顽强的源泉,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尓东西南北风”的背后,是中华文明的韧性。

    时至今日,生活早已不再像曾经那样水深火热了,中华文明的韧性似乎也渐渐被人们所忽略,可它真的过时了吗?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又是否应该忘却那传承下来的“珍宝”?

    历劫方显钢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只有拥有强大韧性的文明才能在世界中昂首屹立。今年正值五四100周年和共和国70华诞,那红色的精神再次在人们面前重焕光芒,习主席又将中华文明韧性赋以新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管何时,不论何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牢记这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洗礼的文明的韧性,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路上,任重且道远,而中华文明的韧性将伴我们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明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