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相对的范仲淹《灵乌赋》

                                              灵乌赋

                                                                                  (宋)范仲淹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苟圮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养。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鸱鸢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译文:

        梅君圣俞作这篇文章,是因为还不曾鄙视我,而把它寄给我为我好。受到梅君的勉励而应和一篇,我俩对事物的感触是相同的,但看法却有不同的地方。“灵乌灵乌,你是禽鸟,为什么就不远走高飞?为什么要向人呼号,预示吉凶而遭到恼怒呢?等到人类折断你的翅膀,烹煮你的身躯时,才后悔走上了死路。”

             它哑哑的哀号,如泣如诉,请让我来猜测它的心思:我有生命,是依靠阴阳交合孕育而生,我有品质,是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而养成。生长在慈母的危巢之中,寄托在主人的佳木之上。没有人用斧头把树砍倒,用弹弓把我射下,母亲艰难地抚养我,是主人仁慈才让我们安然无恙。春风沐浴下,我的羽翼丰满;欲离开主人家高飞远行,却眷恋家园,盘旋着不愿离去,想要报答主人的恩情。我的叫声虽然不好听,但可以在风险未来之前,防范于未然。了解我的人说我是带来幸运的,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是不祥之兆。因此告诉风险则给自己带来灾祸,不告诉则给许多人带来灾祸。主人的恩情不能忘记,我是怀着对主人深切的感恩之心。为了防范主人家发生灾祸,就是死我也要说。由于桑妖、雉怪在朝庭之上兴风作浪,把持朝政,让君王感觉到现在是天下兴盛,而让好人感觉恐惧,只能修德自保。君主听惯了好话反而觉得预警风险的人不正常。那很少鸣叫的凤凰,在楚国也被讥笑;那很少现身的麒麟,也会被鲁人所伤。凤怎么会因讥笑而不灵验,麒麟怎么会因为被俗世伤害而不仁义呢?因此用来砍杀而卷曲的武器,哪里能称得上是神兵利器;焚烧以后变质的哪里称得上是良玉。宁可为鸣放而死,不默默无闻而生。怎么不去学太仓里的老鼠,何苦去行仁呢,吃饱肚子,养得肥肥的。粮仓如果被掏空了,我们将何以为计?又怎么不学荒城里的狐,何苦去行义举呢,挖深洞藏身而安保自身,城墙如果塌了,我们又在哪里找到栖身之所呢?宁愿像千里马一样累死在奔驰的路上,也不愿意在马圈内被圈养。宁愿像鹓鹐冲上云霄翱翔忍饥挨饿,也不愿意像鸱鸢一样在草丛中窜来窜去,您不见仲尼说的,那段“我不想说话了”。远近四方,还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看那孟子的志向,浩然正气,天下什么时候敢让它不存。这就是私利与大局方向看问题的不同,乌鸦爱主人是天生的,爱主人也是天生的;世人说我,我的本性是这样,世人不说,我的本性还是一样的。

读后感 :

        这篇文章是应梅尧臣之作《灵乌赋》答辨而作,文章也采用梅所拟人的手法,借物抒怀,借物咏志。但范仲淹不愧为千古良臣,文章格调高远,忧国忧民的思想在文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文中同样借“灵乌”以拟人的方式来抒发感情,朔其忠君报国之源,吟其图治之鸿鹄之志,虽百挠而不折,虽身受陷害而不悔。文中以“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来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文中范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驳斥了梅的《灵乌赋》中所劝“结尔舌兮钤尔喙,尔饮喙兮尔自遂。同翱翔兮八九子,勿噪啼兮勿睥睨,往来城头无尔累。”以“太仓之鼠,荒城之狐”为例,以其大格局,阐述个人私利与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之间的关系。无不以后来所作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呼应。

      文中最后范仲淹以“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态度。

     这篇文章得以千年传颂的缘故在于作者如“苟利益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针锋相对的范仲淹《灵乌赋》)